地理科学 ›› 2012, Vol. 32 ›› Issue (5): 557-561.doi: 10.13249/j.cnki.sgs.2012.05.557
收稿日期:
2011-06-10
修回日期:
2012-02-13
出版日期:
2012-05-20
发布日期:
2012-05-2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赵 媛(1963-),女,江苏南京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能源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11-06-10
Revised:
2012-02-13
Online:
2012-05-20
Published:
2012-05-20
摘要:
建立能源系统、经济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能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利用1995~2009年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相关统计数据,定量分析江苏省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协调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变化:1995~1997年协调度虽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两系统各自的发展均处在较低水平;1998年江苏经济系统发展快于能源系统,出现短暂地协调度下降现象;1999~2004年两系统发展速度同步加快,呈现出短暂的“和谐”状态;2005年协调度略微回落,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政府采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积极措施,2006~2009年两系统协调度出现回升态势。 “十二五”期间,江苏应进一步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全民节能降耗意识等四方面实现优化升级,并将解决环境问题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经济健康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
赵媛, 沈璐. 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J]. 地理科学, 2012, 32(5): 557-561.
Yuan ZHAO, Lu SHEN. Evaluation in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Among Energy and Economy of Jiangsu Provinc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32(5): 557-561.
表1
能源系统、经济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层 | 要素层 | 指 标 层 |
---|---|---|
能源系统 发展评价 | 总量指标 | 能源消费量(万t标准煤)A1 |
电力消费量(亿千瓦时)A2 | ||
结构指标 | 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A3 * | |
原油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A4 | ||
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A5 | ||
效益指标 |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A6 | |
单位能耗实现的GDP(万元/t标准煤)A7 | ||
经济系统 发展评价 | 总量指标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B1 |
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元)B2 | ||
工业总产值(亿元)B3 | ||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B4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B5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B6 | ||
结构指标 |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B7 ** | |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B8 | ||
效益指标 | 工业增加值率(%)B9 | |
万元GDP消耗的能源(t标准煤/万元)B10* |
[1] | 赵媛. 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
[2] | Kraft J,Kraft A.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J].Energy Development,1978,(3):401-403. |
[3] | 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22(12):17~21. |
[4] | 赵丽霞,魏巍贤.能源与经济增长模型研究[J].预测,1998,(6):32~34. |
[5] | 姜磊,季民河.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能源压力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视角[J].地理科学,2011,31(9):1072~1077. |
[6] | 贺灿飞,王俊松.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研究[J].地理科学,2009,29(4):461~469. |
[7] | 孙鹏,顾晓薇,刘敬智,等.中国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J].资源科学,2005,27(5):15~19. |
[8] | 梁进社,洪丽璇,蔡建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增长——基于分解的1985~2006年间时序比较[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0~29. |
[9] | 赵媛,梁中,袁林旺,等.能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多目标决策——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科学,2001,21(2):164~169. |
[10] | 孙文秀,赵媛.能源系统可持续发展动力学分析[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4,(1):31~33. |
[11] | 王强,伍世代,李婷婷.中国工业经济转型过程中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时空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1,31(1):36~41. |
[12] | 杨多贵,陈劭锋,牛文元.可持续发展四大代表性指标体系评述[J].科学管理研究,2001,19(4):58~61. |
[13] | 李鹤,张平宇,刘文新.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J].地理科学,2007,27(4):486~492. |
[14] | 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996~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2011. |
[15] |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
[16] | 刘耀彬,宋学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及其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34(1):91~96. |
[1] | 韩刚,袁家冬,张轩,冯学良. 紧凑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能耗的作用机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7): 1147-1154. |
[2] | 王德怀, 李旭东. 贵州乌江流域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3): 477-486. |
[3] | 李飞, 曹可, 赵建华, 宋德瑞. 典型海岸线指标识别与特征研究——以江苏中部海岸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6): 963-971. |
[4] | 谭雪兰, 安悦, 苏洋, 周国华, 贺艳华. 长株潭地区农业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5): 708-716. |
[5] | 赵雪雁, 高志玉, 马艳艳, 陈欢欢, 薛冰. 2005~2014年中国农村水贫困与农业现代化的时空耦合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5): 717-726. |
[6] | 张春梅, 张小林, 徐海英, 卢中辉, 刘传明.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区域经济极化结构演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4): 557-563. |
[7] | 王维. 长江经济带“4E”协调发展时空格局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9): 1354-1362. |
[8] | 许昕, 赵媛, 张新林, 张秀改.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演变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17, 37(12): 1859-1866. |
[9] | 车冰清, 朱传耿, 李敏. 江苏省银行网点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12): 1867-1874. |
[10] | 杨清可, 段学军, 李平星, 王磊. 江苏省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的空间特征及协调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11): 1696-1704. |
[11] | 邹辉, 段学军. 长江经济带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格局及演变[J]. 地理科学, 2016, 36(9): 1408-1417. |
[12] | 张立生. 基于市级尺度的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空间演化[J]. 地理科学, 2016, 36(8): 1165-1171. |
[13] | 潘竟虎, 胡艳兴, 刘晓, 张建辉.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四化”协调发展效率的时空分异测度[J]. 地理科学, 2016, 36(4): 512-520. |
[14] | 陈洪全, 张云峰. 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J]. 地理科学, 2016, 36(2): 283-288. |
[15] | 何丹, 高鹏. 长江中游港口腹地演变及港口-腹地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6(12): 1811-18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