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2, Vol. 32 ›› Issue (6): 764-770.doi: 10.13249/j.cnki.sgs.2012.06.764
收稿日期:
2011-06-13
修回日期:
2011-09-06
出版日期:
2012-06-20
发布日期:
2012-06-2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宇峰(1981-),男,山西忻州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Yu-feng LIU1,2(), Hu SUN1(
), Zhi-hua YUAN2
Received:
2011-06-13
Revised:
2011-09-06
Online:
2012-06-20
Published:
2012-06-20
摘要:
基于汾河流域19个气象台站1959~2005年的月均降水量、河津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借助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径流与输沙序列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它们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径流与输沙量具有2~4 a、14~18 a左右2个不同尺度的周期变化,且三者的主周期基本一致,即3 a和16 a;3 a尺度上,3个要素曲线的正、负位相交替频繁,突变点较多,且曲线变化除个别时段发生紊乱外基本上保持同步性;16 a尺度上,突变点较少,3条曲线的正、负位相交替相应减少且出现不同步现象。降水、径流与输沙量曲线发生趋势变化及出现不同步现象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而后者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刘宇峰, 孙虎, 原志华. 基于小波分析的汾河河津站径流与输沙的多时间尺度特征[J]. 地理科学, 2012, 32(6): 764-770.
Yu-feng LIU, Hu SUN, Zhi-hua YUAN. Multitime Scale Feature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Discharge on Wavelet Analysis at Hejin Station of Fenhe River Basin[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32(6): 764-770.
表1
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径流与输沙序列的突变点"
尺度(年) | 3 a | 16 a |
---|---|---|
降水量 | 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1964年、1965年、1966年、1968年、1969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4年、1975年、1977年、1978年、1979年、1981年、1983年、1985年、1986年、1988年、1989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 | 1961年、1968年、1983年、1988年、1995年、2002年 |
径流量 | 1959年、1962年、1964年、1965年、1966年、1968年、1969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5年、1977年、1978年、1982年、1983年、1985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6年、2002年、2003年 | 1961年、1969年、1980年、1985年、1987年、1992年、1997年、2004年 |
输沙量 | 1959年、1961年、1964年、1965年、1967年、1968年、1969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5年、1977年、1978年、1981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3年、1995年、1998年、2001年、2003年 | 1968年、1976年、1980年、1992年、1998年 |
[1] | 路云阁,李双成,蔡运龙.近40年气候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的多尺度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4,24(4):432~438. |
[2] | 尤卫红,何大明,段长春.云南纵向岭谷地区气候变化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5,60(1):95~105. |
[3] | 张利平,朱存稳,夏军.华北地区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4,27(4):548~552. |
[4] | 李远平,杨太保.柴达木盆地近50年来气温、降水的小波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7,30(5):708~713. |
[5] | 王钧,蒙吉军.黑河流域近60年来径流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08,28(1):83~88. |
[6] | 姜晓艳,刘树华,马明敏,等.东北地区近百年降水时间序列变化规律的小波分析[J].地理研究,2009,28(2):354~362. |
[7] | 李志,刘文兆,郑粉莉.1965~2005年泾河流域极端温度事件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2010,30(3):469~474. |
[8] | 戴志军.李九发,赵学凯,等.特枯2006年长江中下游径流特征及江湖库径流调节过程[J].地理科学,2010,30(4):577~581. |
[9] | 邴龙飞,邵全琴,刘纪远,等.基于小波分析的长江和黄河源区汛期、枯水期径流特征[J].地理科学,2011,31(2):232~238. |
[10] | 穆兴民,宋小燕,高鹏,等.哈尔滨站径流、输沙的多时间尺度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35~144. |
[11] | 张淑兰,王彦辉,于澎涛,等.泾河流域近50年来的径流时空变化与驱动力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6):721~727. |
[12] | 凌红波,徐海量,张青青,等.新疆塔里木河三源流径流量变化趋势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6):728~733. |
[13] | 王国庆,王兴泽,张建云,等. 中国东北地区典型流域水文变化特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地理科学,2011,31(6):641~646. |
[14] | 郝志新,郑景云,葛全胜.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变化的周期分析[J].地理学报,2007,62(5):537~544. |
[15] | 孙卫国,程炳岩,李荣.黄河源区径流量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相关[J].地理学报,2009,64(1):117~127. |
[16] | 刘锋,陈沈良,彭俊,等.近60年黄河入海水沙多尺度变化及其对河口的影响[J].地理学报,2011,66(3):313~323. |
[17] | 山西省水利厅.汾河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10~301. |
[18] | 徐建华.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19~435. |
[19] | 马翠丽. 基于小波分析的长江入河口区水沙通量变异规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
[20] | 王红瑞,叶乐天.水文序列小波周期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自然科学进展,2006,16(8):1002~1007. |
[21] | 级忠萍,谷德军.广州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1999,15(1):48~55. |
[22] | 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编著.小波分析理论与Matlab7.0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02~164. |
[23] | Xu Y-Q,Li S-C,Cai Y-L.Study of minfall variation based on wavelet analysis in the Hebei Plain[J].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2004,34(12):1176-1183. |
[24] | 胡乃发,王安志,关德新,等.1959~2006年长白山地区降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3):549~556. |
[25] | 原志华,延军平,刘宇峰.1950年以来汾河水沙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5):58~63. |
[26] | 刘宇峰,孙虎,原志华.近60年来汾河入黄河水沙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J].山地学报,2010,28(6):668~673. |
[27] | 赵学敏,胡彩虹.汾河流域降水及旱涝时空结构特征[J].干旱区研究,2007,24(3):349~354. |
[28] | 刘宇峰,孙虎,原志华.1960年至2007年汾河流域气温年际和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J].资源科学,2010,33(3):489~496. |
[29] |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撰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丛书:山西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
[30] |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黄土高原重点流域水利工程及综合治理状况数据[DB/OL].. |
[1] | 黄一民,赵日梅,宋献方,何清华,杨柳,章新平. 台风“海马”对洞庭湖流域降水同位素的影响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7): 1184-1190. |
[2] | 李明, 胡炜霞, 王贵文, 柴旭荣, 张莲芝. 基于Copula函数的中国东部季风区干旱风险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3): 506-516. |
[3] | 叶许春, 许崇育, 张丹, 李相虎.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变化与亚洲夏季风系统的关系[J]. 地理科学, 2018, 38(7): 1174-1182. |
[4] | 余方琳, 翟石艳, 王铮, 宋根鑫, 李亚婷, 贺楠. 基于SPI的1960~2012年西南地区水稻生长季干旱时空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 2018, 38(5): 808-817. |
[5] | 王兆夺, 黄春长, 杨红瑾, 庞奖励, 查小春, 周亚利. 六盘山东麓晚更新世以来黄土粒度指示的物源特征及演变[J]. 地理科学, 2018, 38(5): 818-826. |
[6] | 吴燕锋, 章光新. 松花江区气象水文干旱演变特征[J]. 地理科学, 2018, 38(10): 1731-1739. |
[7] | 范科科, 段利民, 张强, 史培军, 刘剑宇, 顾西辉, 孔冬冬. 基于多种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TRMM降水数据降尺度研究——以内蒙古地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7, 37(9): 1411-1421. |
[8] | 顾西辉, 张强, 孔冬冬, 刘剑宇, 范科科. 中国年和季节极端降水时空特征 及极值分布函数上尾部性质[J]. 地理科学, 2017, 37(6): 929-937. |
[9] | 黄一民, 宋献方, 章新平, 何清华, 韩青, 李强. 洞庭湖流域降水同位素与ENSO关系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5): 792-798. |
[10] | 柏玲, 陈忠升, 王充, 徐建华. 西北干旱区阿克苏河径流对气候波动的多尺度响应[J]. 地理科学, 2017, 37(5): 799-806. |
[11] | 王景才, 郭佳香, 徐蛟, 李帆. 近55年淮河上中游流域气候要素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及关联性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4): 611-619. |
[12] | 郑江禹, 张强, 史培军, 顾西辉, 郑泳杰. 珠江流域多尺度极端降水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2): 283-291. |
[13] | 杨春利, 蓝永超, 王宁练, 王启优, 李亚林. 1958~2015年疏勒河上游出山径流变化及其气候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12): 1894-1899. |
[14] | 王怀军, 潘莹萍, 陈忠升. 1960~2014年淮河流域极端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科学, 2017, 37(12): 1900-1908. |
[15] | 张慧, 李忠勤, 牟建新, 何海迪. 近50年新疆天山奎屯河流域冰川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17, 37(11): 1771-17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