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2, Vol. 32 ›› Issue (8): 971-978.doi: 10.13249/j.cnki.sgs.2012.08.971
李晓刚(), 黄春长(
), 庞奖励, 查小春, 周亚利, 王恒松
收稿日期:
2011-07-11
修回日期:
2011-10-08
出版日期:
2012-08-20
发布日期:
2012-05-29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晓刚(1983-), 男, 山西吕梁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变迁。E-mail:
基金资助:
Xiao-gang LI(), Chun-chang HUANG(
), Jiang-li PANG, Xiao-chun ZHA, Ya-li ZHOU, Heng-song WANG
Received:
2011-07-11
Revised:
2011-10-08
Online:
2012-08-20
Published:
2012-05-29
摘要:
通过对汉江上游的考察,在多个地点发现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夹在古土壤层与坡积石渣土层或坡积角砾层中。选择白河段JJTZ剖面进行沉积学和水文学研究。对于采集的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样品,进行沉积学分析,与2010年现代洪水滞流沉积物进行对比,结合其宏观特征确认其为汉江洪水悬移质沉积物,粒度成分分类为细沙质粉沙。它们记录了汉江上游特大古洪水事件。通过地层学对比分析和OSL测年断代,确定其发生在全新世中期–晚期转折阶段,即3 200~2 800 a B.P.。利用沉积学和古水文学原理恢复古洪水洪峰水位,采用比降法计算出两次古洪水洪峰流量为40 180 m3/s和49 170 m3/s。该结果大大延长了洪水水文数据序列,从而能够建立汉江上游万年尺度洪水流量–频率关系,对于揭示汉江上游水文过程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于防洪减灾和水资源水能源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李晓刚, 黄春长, 庞奖励, 查小春, 周亚利, 王恒松. 汉江上游白河段万年尺度洪水水文学研究[J]. 地理科学, 2012, 32(8): 971-978.
Xiao-gang LI, Chun-chang HUANG, Jiang-li PANG, Xiao-chun ZHA, Ya-li ZHOU, Heng-song WANG. Palaeoflood Hydrological Study in the Baihe Reach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32(8): 971-978.
[1] | 徐志仿, 徐铜, 浦前超.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资源保护与管理[J]. 人民长江, 2011,42(2):16~20. |
[2] | 杨晓燕,夏正楷,崔之久.黄河上游全新世特大洪水及其沉积特征[J].第四纪研究,2005,25(1):80~85. |
[3] | Yang Dayuan, Ge Yu, Xie Yuebo,et al.Sedimentary records of large Holocene floods from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China[J].Geomorphology, 2000, 33(1/2):73-88. |
[4] | 葛兆帅, 杨达源, 李徐生,等.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长江上游古洪水记录[J].第四纪研究, 2004, 24(5):555~560. |
[5] | 朱诚, 郑朝贵, 马春梅等. 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地层古洪水沉积判别研究[J]. 科学通报, 2005,50(20):2240~2250. |
[6] | 谢远云, 李长安, 王秋良,等. 江汉平原近3 000年来古洪水事件的沉积记录[J]. 地理科学, 2007,27(1):81~84. |
[7] | 展望, 杨守业, 刘晓理,等. 长江下游近代洪水事件重建的新证据[J]. 科学通报, 2010,55(19):1908~1913. |
[8] | 詹道江, 谢悦波.古洪水研究[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1~83. |
[9] | Huang C C, Pang J L, Zha X C, et al.Extraordinary floods related to the climatic event at 4200 a BP on the Qishuihe River,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China[J].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11, 30: 460-468. |
[10] | Huang C C, Pang J L, Zha X C, et al.Extraordinary Floods of 4100-4000 a BP recorded at the Late Neolithic Ruins in the Jinghe River Gorges, Middle Reach of the Yellow River, China[J].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10, 289(3): 1-9. |
[11] | Huang C C, Pang J L, Zha X C, et al.Impact of monsoonal climatic change on Holocene overbank flooding along Sushui River, middle reach of the Yellow River, China[J].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07, 26: 2247-2264. |
[12] | 李晓刚, 黄春长, 庞奖励,等. 黄河壶口段全新世古洪水事件及其水文学研究[J].地理学报, 2010, 65(11):1371~1380. |
[13] | 李瑜琴, 黄春长, 查小春,等. 泾河中游龙山文化晚期特大洪水水文学研究[J]. 地理学报, 2009, 64(5):541~552. |
[14] | 姚平, 黄春长, 庞奖励,等. 北洛河中游黄陵洛川段全新世古洪水研究[J]. 地理学报, 2008,63(11):1198~1206. |
[15] | 查小春, 黄春长, 庞奖励. 关中西部漆水河全新世特大洪水与环境演变[J].地理学报, 2007, 62(3):291~300. |
[16] | 万红莲, 黄春长, 庞奖励,等. 渭河宝鸡峡全新世特大洪水水文学研究[J].第四纪研究, 2010,30(2):430~440. |
[17] | 查小春, 黄春长, 庞奖励,等. 泾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洪水序列频率分析对比研究[J]. 地理科学, 2009,29(6):858~863. |
[18] | 胡明思, 骆承政. 中国历史大洪水(下卷) [M].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 1988: 181~206, 429~452. |
[19] | 李幼木. 汉江安康流域洪水规律分析及水库对安康城区的防洪作用[J]. 陕西电力, 2007, 35(10): 37~40. |
[20] | 史辅成, 易元俊, 慕平. 黄河历史洪水调查、考证和研究[M].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2:81~123. |
[21] | 韦玉春, 黄春长, 孙根年. 汉中盆地全新世沉积物成因研究[J]. 干旱区地理, 2000,23(1) :37~43. |
[22] | 王旭仙, 武麦凤, 吕俊杰,等. 2005年渭河、汉江流域一次致洪暴雨过程浅析[J]. 灾害学, 2007,22(3):68~71. |
[23] | 崔讲学, 徐双柱, 王仁乔,等. 2005年汉江秋汛气象水文特征分析[J]. 暴雨灾害, 2007, 26(4): 289~294. |
[24] | 张强, 杨达源, 施雅风,等.川江中坝遗址5000年来的洪水事件研究[J]. 地理科学, 2004, 24(6): 715~720. |
[25] | 赵澄林. 沉积岩石学[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57~71. |
[26] | 谢悦波, 王文辉, 王平.古洪水平流沉积粒度特征[J].水文, 2000,20(4):18~20. |
[27] | 任明达, 王乃梁. 现代沉积环境概论[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1:8~26. |
[28] | 谢悦波, 费宇红, 沈起鹏.古洪水平流沉积与水位[J]. 地球学报, 2001,22(4):320~323. |
[29] | 谢悦波, 张素亭, 毕东生.古洪水行洪断面面积的估算[J]. 河海大学学报, 1999, 27(5): 8~11. |
[30] |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编. 水力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335~336. |
[31] | Baker V R.Palaeoflood hydrology in a global context[J]. Catena, 2006, 66(1/2):161-168. |
[32] | 王国安. 关于我国水库的防洪标准问题[J]. 水利学报, 2002, 12:22~25. |
[1] | 王海燕, 庞奖励, 黄春长, 周亚利, 炊郁达, 查小春, 郭永强, 张玉柱, 尚瑞清, 王兆夺. 青海喇家遗址地层划分及齐家文化废墟覆盖层成因分析[J]. 地理科学, 2020, 40(5): 853-862. |
[2] | 赵强, 姚天, 鲁丹, 邹春辉, 高倩. 辽东北部地区中全新世聚落时空演变及其自然环境背景[J]. 地理科学, 2019, 39(9): 1516-1524. |
[3] | 袁钰莹. 全新世中期西辽河流域聚落空间分布及成因[J]. 地理科学, 2018, 38(5): 773-779. |
[4] | 王兆夺, 黄春长, 杨红瑾, 庞奖励, 查小春, 周亚利. 六盘山东麓晚更新世以来黄土粒度指示的物源特征及演变[J]. 地理科学, 2018, 38(5): 818-826. |
[5] | 张静, 任志远. 基于MOD16的汉江流域地表蒸散发时空特征[J]. 地理科学, 2017, 37(2): 274-282. |
[6] | 舒培仙, 李保生, 牛东风, 王丰年, 温小浩, 司月君, 陈琼. 毛乌素沙漠东南缘滴哨沟湾剖面DGS1层段粒度特征及其指示的全新世气候变化[J]. 地理科学, 2016, 36(3): 448-457. |
[7] | 吴立, 张梦翠, 计超, 张诗陶. 全新世巢湖沉积物炭屑记录的火环境变化[J]. 地理科学, 2016, 36(12): 1920-1928. |
[8] | 郭永强, 黄春长, 庞奖励, 尚瑞清, 周亚利. 汉江上游现代大洪水滞流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研究[J]. 地理科学, 2014, 34(11): 1369-1376. |
[9] | 庞奖励, 乔晶, 黄春长, 查小春, 周亚利. 前处理过程对汉江上游谷地“古土壤”粒度测试结果的影响研究[J]. 地理科学, 2013, 33(6): 748-754. |
[10] | 董进国, 沈川洲, 姜修洋. 黄土高原东缘晚全新世高精度高分辨率石笋古环境记录[J]. 地理科学, 2012, 32(9): 1136-1141. |
[11] | 李育, 王乃昂, 李卓仑, 张华安, 周雪花, 张成琦. 猪野泽中全新世干旱事件时空范围和机制[J]. 地理科学, 2012, 32(6): 731-738. |
[12] | 方修琦, 侯光良. 中国全新世气温序列的集成重建[J]. 地理科学, 2011, 31(4): 385-393. |
[13] | 胡珂, 莫多闻, 毛龙江, 李水城, 王辉, 曹炜, 张翼飞. 无定河流域全新世中期人类聚落选址的空间分析及地貌环境意义[J]. 地理科学, 2011, 31(4): 415-420. |
[14] | 李中轩, 朱诚, 闫慧. 汉江中下游新石器文化遗址的空间格局[J]. 地理科学, 2011, 31(2): 239-243. |
[15] | 方修琦, 刘翠华, 侯光良. 中国全新世暖期降水格局的集成重建[J]. 地理科学, 2011, 31(11): 1287-12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