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3, Vol. 33 ›› Issue (1): 116-122.doi: 10.13249/j.cnki.sgs.2013.01.116
收稿日期:
2012-02-20
修回日期:
2012-04-20
出版日期:
2013-01-20
发布日期:
2013-01-2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汪言在(1983-),男,山东济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水土流失。E-mail: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12-02-20
Revised:
2012-04-20
Online:
2013-01-20
Published:
2013-01-20
摘要:
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和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对重庆市1960~2010年全年、季节降雨侵蚀力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论如下:① 年、季降雨侵蚀力均呈东北、东南偏大,西部偏小的空间格局。② 受大尺度气候因素影响,年、季降雨侵蚀力表现为一致性异常分布特征,2000年后年、季降雨侵蚀力增大的年份偏多。③ 受山地地形影响,全年、秋季和冬季降雨侵蚀力存在反相变化模态,重庆市东北(集中在城口、开县区域)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与其他区域存在差异。
中图分类号:
汪言在, 苟诗薇. 重庆市降雨侵蚀力空间格局及其变化[J]. 地理科学, 2013, 33(1): 116-122.
Yan-zai WANG, Shi-wei GOU.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and Changes of Rainfall Erosivity in Chongqing[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3, 33(1): 116-122.
[1] | Fu Guobin, Chen Shulin, McCool K. Modeling the impacts of no till practice on soil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with RUSLE, SEDD, and ArcView GIS[J]. Soil & Tillage Research,2006,85: 38-49. |
[2] | Park Soyoung,Oh Cheyoung,Jeon Seongwoo,et al, Soil erosion risk in Korean watersheds ass- essed using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J].Journal of Hydrology, 2011,399:263-273. |
[3] | 徐晓君,杨世伦,张珍.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床沉积物粒度变化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 2010,30(1):103~108. |
[4] | Wischmeier W H, Smith D D.Predicting rainfall erosion losses:a guide to conservation planing[M].U.S.Dep.Ag-ric., Agric. Handb,1978. |
[5] | 李勋贵,魏霞.汛期洪水弃水与水土流失耦合风险关系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9):1138~1144. |
[6] | 章文波,谢云,刘宝元.中国降雨侵蚀力空间变化特征[J].山地学报,2003,21(1):33~40. |
[7] | Obi,Salako F K.Rainfall parameters influencing erosivity in southeastern Nigeria[J].Catena,1995,24:275-287. |
[8] | 吴昌广,林德生,肖文发,等.三峡库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 151~158. |
[9] | 李月臣,刘春霞,赵纯勇,等.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土流失的时空格局特征[J].地理学报,2008,63(5): 502~513. |
[10] |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
[11] | 陈鲜艳,张强,叶殿秀,等.三峡库区局地气候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1):47~52. |
[12] | 房巧敏,龚道溢,毛睿.中国近46年来冬半年日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7,27(5): 711~718. |
[13] | 章文波,谢云,刘宝元.利用日雨量计算降雨侵蚀力的方法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6):705~712. |
[14] |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
[15] | 张天宇,程炳岩,刘晓冉,等.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9,25(4):475~483. |
[16] | 王传辉,周顺武,唐晓萍,等.近48年青藏高原强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J].地理科学,2011,31(4): 470~478. |
[17] | 刘毅,何金海,王黎娟.近40 a重庆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J].气象科学,2005,25(5):490~498. |
[18] | 叶香,陆维松,张天宇.近46 a重庆汛期极端降水量异常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31(5):646~654. |
[19] | 张翀,李晶,任志远.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中国近40年气候要素时空变化分析[J].地理科学, 2011,31(2):211~218. |
[20] | 白莹莹,张焱,高阳华,等.四川盆地降水变化的区域差异[J].地理科学,2011,31(4):478~485. |
[21] | 郑刚,刘祥梅,郭志华,等.基GIS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Ⅳ降水量变化[J].中国农业气象,2009,30(4):486~491. |
[22] | 刘德,李永华.重庆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四川气象,2000, 4:17~20. |
[1] | 陈田, 王开泳, 陈妤凡. 行政区划调整对政区位势的影响与定量化测度——以重庆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5): 654-661. |
[2] | 谭雪兰, 安悦, 苏洋, 周国华, 贺艳华. 长株潭地区农业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5): 708-716. |
[3] | 王成, 彭清, 唐宁, 李颢颖. 2005~2015年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其协同与权衡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4): 590-599. |
[4] | 高文华, 李开封, 崔豫. 1960~2014年河南极端气温事件时空演变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8): 1259-1269. |
[5] | 胡胜, 杨冬冬, 吴江, 高宇, 邱海军, 曹明明, 宋进喜, 万虹麟. 基于数字滤波法和SWAT模型的灞河流域基流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3): 455-463. |
[6] | 汪言在, 刘大伟. 纳入气候要素的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时空分布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12): 1942-1952. |
[7] | 方利, 王文杰, 蒋卫国, 陈民, 王永, 贾凯, 李延森. 2000~2014年黑龙江流域(中国)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地理科学, 2017, 37(11): 1745-1754. |
[8] | 曹可, 李飞, 高宁, 张子鹏, 温欣. 1979年以来南黄海辐射沙洲潮滩脊线时空变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10): 1593-1599. |
[9] | 李净, 冯姣姣, 王卫东, 张福存. 基于LM-BP神经网络的西北地区太阳辐射时空变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6(5): 780-786. |
[10] | 宗会明, 王鹏程, 戴技才. 重庆市主城区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15, 35(7): 831-837. |
[11] | 唐亦汉, 陈晓宏. 近50年珠江流域降雨多尺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J]. 地理科学, 2015, 35(4): 476-482. |
[12] | 赵平伟, 郭萍. 1980~2013年滇西北地区降雨侵蚀力变化特征[J]. 地理科学, 2015, 35(10): 1306-1311. |
[13] | 白建军, 白江涛, 王磊. 2000~2010年陕北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区域气候的关系[J]. 地理科学, 2014, 34(7): 882-888. |
[14] | 张克新, 潘少明, 曹立国. 1961~2010年河西地区平均风速时空变化趋势分析[J]. 地理科学, 2014, 34(11): 1404-1408. |
[15] | 李恒凯, 刘小生, 李博, 李发帅. 红壤区植被覆盖变化及与地貌因子关系——以赣南地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4, 34(1): 103-1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