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3, Vol. 33 ›› Issue (1): 16-22.doi: 10.13249/j.cnki.sgs.2013.01.16
收稿日期:
2012-05-05
修回日期:
2012-09-18
出版日期:
2013-01-20
发布日期:
2013-01-2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张春梅(1974-),女,江苏东海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城乡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Chun-mei ZHANG1,2(), Xiao-lin ZHANG1, Qi-yan WU1, Hong-bo LI1
Received:
2012-05-05
Revised:
2012-09-18
Online:
2013-01-20
Published:
2013-01-20
摘要:
城镇化质量和规模是城镇化进程的2个方面,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认清其间的关系对健康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二者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测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然后基于改进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江苏省城镇化质量和规模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逐渐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由城镇化质量滞后规模程度较大的滞后型经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协调型向城镇化质量超前规模程度较大的超前型转变;② 江苏省城镇化质量和规模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存在着明显的苏南、苏中和苏北的空间分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江苏省城镇化规模滞后于城镇化质量的现象值得关注,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分类指导城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张春梅, 张小林, 吴启焰, 李红波. 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规模的协调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科学, 2013, 33(1): 16-22.
Chun-mei ZHANG, Xiao-lin ZHANG, Qi-yan WU, Hong-bo LI. The Coordination About Quality and Scale of Urbanization: Case Study of Jiangsu Provinc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3, 33(1): 16-22.
表1
城镇化质量和规模的测评体系"
目标层 | 准 则 层 | 指 标 层 |
---|---|---|
城镇化质量 | 经济发展质量 | 人均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元/人) |
工业能耗(千瓦时/元) |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 | ||
居民生活质量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m2) | ||
城镇居民每万人拥有民用汽车数量(辆/万人) | ||
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 ||
城乡统筹质量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 | |
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之比 | ||
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之比 | ||
可持续发展质量 | 城镇居民人均土地面积(m2/人) | |
城镇人均绿地面积(m2/人) | ||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
生活污水处理率(%) |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生活垃圾处理率(%) | ||
城镇化规模 | 人口规模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土地规模 | 城镇建设用地占土地面积的比重(%) | |
经济规模 | 二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
表2
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协调发展关系类型"
城镇化进程 | ZQ和ZR的关系 | ZQ和ZR偏离程度 | ZQ和ZR协调发展关系 |
---|---|---|---|
高水平 城镇化(Ⅰ) 0.5ZR+0.5ZQ>1.0 | 城镇化质量超前型(A) ZQ>ZR | 严重偏离(a) |ZQ-ZR|>1 | 高水平城镇化质量严重超前(ⅠAa) |
中度偏离(b) 0.5<|ZQ-ZR|≤1 | 高水平城镇化质量中度超前(ⅠAb) | ||
轻度偏离(c) 0.1<|ZQ-ZR|≤0.5 | 高水平城镇化质量轻度超前(ⅠAc) | ||
高水平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基本协调(ⅠB)0≤|ZQ-ZR|≤0.1 | |||
城镇化质量滞后型 (C) ZQ<ZR | 轻度偏离(c) 0.1<|ZQ-ZR|≤0.5 | 高水平城镇化质量轻度滞后(ⅠCc) | |
中度偏离(b) 0.5<|ZQ-ZR|≤1 | 高水平城镇化质量中度滞后(ⅠCb) | ||
严重偏离(a) |ZQ-ZR|>1 | 高水平城镇化质量严重滞后(ⅠCa) | ||
中等水平城镇化(Ⅱ) 0.6<0.5ZR+0.5ZQ ≤1.0 | 城镇化质量超前型(A) ZQ>ZR | 严重偏离(a) |ZQ-ZR|>1 | 中等水平城镇化质量严重超前(ⅡAa) |
中度偏离(b) 0.5<|ZQ-ZR|≤1 | 中等水平城镇化质量中度超前(ⅡAb) | ||
轻度偏离(c) 0.1<|ZQ-ZR|≤0.5 | 中等水平城镇化质量轻度超前(ⅡAc) | ||
中等水平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基本协调(ⅡB)0≤|ZQ-ZR|≤0.1 | |||
城镇化质量滞后型(C) ZQ<ZR | 轻度偏离(c) 0.1<|ZQ-ZR|≤0.5 | 中等水平城镇化质量轻度滞后(ⅡCc) | |
中度偏离(b) 0.5<|ZQ-ZR|≤1 | 中等水平城镇化质量中度滞后(ⅡCb) | ||
严重偏离(a) |ZQ-ZR|>1 | 中等水平城镇化质量严重滞后(ⅡCa) | ||
低水平 城镇化 (Ⅲ) 0.5ZR+0.5ZQ≥0.6 | 城镇化质量超前型(A) ZQ>ZR | 严重偏离(a) |ZQ-ZR|>1 | 低水平城镇化质量严重超前(ⅢAa) |
中度偏离(b) 0.5<|ZQ-ZR|≤1 | 低水平城镇化质量中度超前(ⅢAb) | ||
轻度偏离(c) 0.1<|ZQ-ZR|≤0.5 | 低水平城镇化质量轻度超前(ⅢAc) | ||
低水平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基本协调(ⅢB)0≤|ZQ-ZR|≤0.1 | |||
城镇化质量滞后型(C) ZQ<ZR | 轻度偏离(c) 0.1<|ZQ-ZR|≤0.5 | 低水平城镇化质量轻度滞后(ⅢCc) | |
中度偏离(b) 0.5<|ZQ-ZR|≤1 | 低水平城镇化质量中度滞后(ⅢCb) | ||
严重偏离(a) |ZQ-ZR|>1 | 低水平城镇化质量严重滞后(ⅢCa) |
表3
江苏省城镇化质量和规模的关系"
区域 | 地级市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苏南 | 苏州 | ⅢCb | ⅢCb | ⅢCc | ⅡB | ⅡB | ⅠB | ⅠAc | ⅠAb | ⅠAa | ⅠAa | ⅠAa |
无锡 | ⅢCa | ⅢCa | ⅢCb | ⅡCb | ⅡCb | ⅡCc | ⅠCc | ⅠB | ⅠAc | ⅠAb | ⅠAb | |
常州 | ⅢCa | ⅢCa | ⅢCb | ⅢCb | ⅢCb | ⅢCb | ⅡCc | ⅡB | ⅠAc | ⅠAb | ⅠAa | |
南京 | ⅢCa | ⅢCa | ⅡCa | ⅡCa | ⅠCa | ⅠCa | ⅠCa | ⅠCb | ⅠCb | ⅠCb | ⅠCc | |
镇江 | ⅢCa | ⅢCb | ⅢCb | ⅢCb | ⅢCb | ⅢCb | ⅢCc | ⅡCc | ⅡB | ⅡAc | ⅠAb | |
苏中 | 扬州 | ⅢCb | ⅢCb | ⅢCc | ⅢCc | ⅢCc | ⅢB | ⅢAc | ⅢAc | ⅢAb | ⅡAb | ⅡAb |
南通 | ⅢB | ⅢB | ⅢB | ⅢAc | ⅢAc | ⅢAc | ⅢAc | ⅢAb | ⅢAb | ⅡAb | ⅡAb | |
泰州 | ⅢCc | ⅢCc | ⅢCc | ⅢCc | ⅢB | ⅢAc | ⅢAc | ⅢAc | ⅢAb | ⅢAb | ⅡAb | |
苏北 | 徐州 | ⅢCc | ⅢB | ⅢB | ⅢB | ⅢCc | ⅢCc | ⅢCc | ⅢAc | ⅢAc | ⅢAb | ⅢAb |
盐城 | ⅢCc | ⅢCc | ⅢCc | ⅢCc | ⅢCc | ⅢCc | ⅢB | ⅢAc | ⅢAc | ⅢAc | ⅢAc | |
淮安 | ⅢAc | ⅢAc | ⅢAc | ⅢAc | ⅢAc | ⅢAc | ⅢAc | ⅢAb | ⅢAb | ⅢAb | ⅢAb | |
连云港 | ⅢAc | ⅢAc | ⅢAc | ⅢAc | ⅢAc | ⅢAc | ⅢAc | ⅢAb | ⅢAb | ⅢAb | ⅢAb | |
宿迁 | ⅢAc | ⅢAc | ⅢAc | ⅢAc | ⅢAb | ⅢAb | ⅢAb | ⅢAb | ⅢAb | ⅢAb | ⅢAb |
[1] | Ebanks G Edward,Cheng C.China: A unique urbanization model[J]. Asia-Pacific Popul. J.,1990, 5:29-50. |
[2] | Liu S,Li X, Zhang M.Scenario analysis on urbanization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 in China[R]. Interim Report,IR-03-036,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Laxenburg, Austria,2003:2-15. |
[3] | Friedmann J.Four theses in the study of China's urbaniz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006,30(2):440-451. |
[4] | 陈彦光.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三种模型及其动力学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1):1~6. |
[5] | 孜比布拉·司马义,苏力叶·木沙江,帕夏古·阿不来提.阿克苏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协调度评析[J].地理研究,2011,30(3) :496~504. |
[6] | 吴玉明,柏玲.广西城市化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测度与互动分析[J].地理科学, 2011,31(12) :1474~1479. |
[7] | 宋建波,武春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0,(2):78~87. |
[8] | 吴璞周,卫海燕,杨芳.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资源压力关系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8,(1):39~44. |
[9] | 郑华伟,刘友兆,王希睿.中国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9):1029~1034. |
[10] | 韩增林,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J].地理研究,2009,28(6):1508~1515. |
[11] | 王德利,方创琳,杨青山,等.基于城市化质量的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判定分析[J].地理科学,2010,30(5):643~650. |
[12] | 张妍,黄志龙.中国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的再考察[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1):1~6. |
[13] | 吴建楠,姚士谋,朱天明,等.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界定的初步探索[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5):487~492. |
[14] |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105~112. |
[15] | 陈明星,陆大道,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9,64(4): 387~397. |
[16] |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01~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1] | 熊建新, 王文辉, 贺赛花, 尹妍, 唐朝凤. 洞庭湖区旅游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性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20, 40(9): 1532-1542. |
[2] | 韩刚,袁家冬,张轩,冯学良. 紧凑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能耗的作用机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7): 1147-1154. |
[3] | 刘晶, 金晓斌, 徐伟义, 杨绪红, 曹帅, 徐翠兰, 隋雪燕, 刘敏, 周寅康. 江苏省耕地细碎化评价与土地整治分区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5): 817-826. |
[4] | 吴浩, 王秀, 周宏浩, 王颖, 陈晓红. 东北三省资源型收缩城市经济效率与生计脆弱性的时空分异与协调演化特征[J]. 地理科学, 2019, 39(12): 1962-1971. |
[5] | 张春梅, 张小林, 徐海英, 卢中辉, 刘传明.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区域经济极化结构演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4): 557-563. |
[6] | 许昕, 赵媛, 张新林, 张秀改.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演变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17, 37(12): 1859-1866. |
[7] | 车冰清, 朱传耿, 李敏. 江苏省银行网点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12): 1867-1874. |
[8] | 叶士琳, 曹有挥, 蒋自然, 王佳韡. 基于力学平衡模型的长三角港口物流发展协调性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11): 1624-1631. |
[9] | 杨清可, 段学军, 李平星, 王磊. 江苏省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的空间特征及协调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11): 1696-1704. |
[10] | 吕添贵, 吴次芳, 李洪义, 游和远, 蔡潇.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测度及优化——以南昌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6, 36(2): 239-246. |
[11] | 柯文前, 陆玉麒, 朱宇, 陈伟, 杨青. 交通流网络的时空特征解析——基于张量分解方法视角[J]. 地理科学, 2016, 36(11): 1679-1687. |
[12] | 毛广雄, 钱肖颖, 曹蕾, 刘传明. 江苏省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空间路径及机理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6(1): 72-80. |
[13] | 李平星, 陈诚, 陈江龙. 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科学, 2015, 35(7): 845-851. |
[14] | 车冰清, 仇方道. 基于镇域尺度的江苏省人口分布空间格局演变[J]. 地理科学, 2015, 35(11): 1381-1387. |
[15] | 叶磊, 段学军, 欧向军. 基于交通信息流的江苏省流空间网络结构研究[J]. 地理科学, 2015, 35(10): 1230-12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