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3, Vol. 33 ›› Issue (11): 1309-1315.doi: 10.13249/j.cnki.sgs.2013.011.1309
收稿日期:
2012-06-04
修回日期:
2013-01-24
出版日期:
2013-11-07
发布日期:
2013-11-07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钟业喜(1973-),男,江西南康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地理与空间规划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12-06-04
Revised:
2013-01-24
Online:
2013-11-07
Published:
2013-11-07
摘要:
在ArcGIS软件和江西省基础地理数据支持下,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效益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初步解析,从城市群规模效益、城市群距离效益及城市群空间联系效益3个方面对环鄱阳湖城市群方案和大南昌城市群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突出优势在于城市数量较多,人口规模较大,但是其紧凑度过低,城市规模等级结构优势不够明显,空间可达性较差,重要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不够紧密,呈现较明显的“大而空”特征;大南昌城市群紧凑度较高,城市规模等级结构优势度相对较高,可达性较好,重要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较为紧密,但城市数量较少,人口规模较小,规模效益相对欠缺。以实现城市群空间结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南昌城市群方案。
中图分类号:
钟业喜, 文玉钊. 城市群空间结构效益比较与优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 地理科学, 2013, 33(11): 1309-1315.
Ye-xi ZHONG, Yu-zhao WEN. The Comparison and Optimiza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Benefits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A case of Jiangxi Provinc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3, 33(11): 1309-1315.
表1
两大城市群基本统计"
指标 | 环鄱阳湖 城市群 | 大南昌 城市群 |
---|---|---|
人口数量(万人) 土地面积(万 km2) 城市数量(座) 人口密度(人/km2) 城市密度(座/万 km2) 经济密度(万元/km2) 公路密度(km/万 km2) 人均GDP(元/人) 非农业户口人数占总人口比重(%) 中心城市首位度 特大城市数量 50~100万人口城市数量比例(%) 20~50万人口城市数量比例(%) 20万人口以下城市数量比例(%) | 1796 4.98 32 361 6.43 957 9561.7 26532 31.64 3.26 1 3.1 12.5 81.25 | 1340 2.93 20 457 6.83 1572 12408.9 34373 37.12 3.26 1 5 30 60 |
[1] | 张倩,胡云锋,刘纪远,等.基于交通、人口和经济的中国城市群识别[J].地理学报,2011,66(6):761~770. |
[2] | 姚士谋,朱英明,陈振光.中国的城市群[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 |
[3] | 朱英明. 我国城市群区域联系发展趋势[J].城市问题,2001,(6):22~24. |
[4] | 方创琳,宋吉涛,张蔷,等.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J].地理学报,2005,60(6):827~840. |
[5] | 闫小培,郭建国,胡宇冰.穗港澳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机制研究[J].地理研究,1997,16(6):22~29. |
[6] | 宁越敏. 中国都市区和大城市群的界定——兼论大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地理科学,2011,31(3): 257~263. |
[7] | 王发曾,闫卫阳,刘静玉.省域城市群深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2011,31(3):280~285. |
[8] | 郭荣朝,宋双华,苗长虹.城市群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2011,31(3):322~328. |
[9] | 李王鸣,柴舟跃,江佳遥.基于城市空间要素分析的浙中城市群结构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1,31(3):295~301. |
[10] | 张浩然,衣保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与经济绩效——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评论,2012,(1):42~47. |
[11] | 李红锦,李胜会.城市群空间结构绩效研究——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2,(5):134~135. |
[12] | Johnston R J.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3rd edn[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94:2. |
[13] | 方创琳,姚士谋,刘盛和,等.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14] | 黄新建,等.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
[15] | 麻智辉. 中部崛起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发展战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25(4):1~5. |
[16] | 朱丽萌,陈雁云.对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构建的思考——以构建大南昌城市群为例[J].中国井岗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2(3):101~106. |
[17] | 江西省统计局.江西省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
[18] | 方创琳. 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格局及新趋向[J].地理科学,2011,31(9):1025~1034. |
[1] | 殷冠文. 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资本循环与城市化:以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9, 39(7): 1082-1092. |
[2] | 孔祥夫, 杨家文. 土地利用视角下的轨道站点客流预测——以深圳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12): 2074-2083. |
[3] | 仇方道, 孙莉莉, 郭梦梦, 谭俊涛, 单勇兵. 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工业化与城镇空间耦合格局及驱动因素——以徐州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10): 1670-1680. |
[4] | 匡文慧. 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热环境生态调控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 2018, 38(10): 1643-1652. |
[5] | 张鹏, 张栩嘉, 刘勇, 叶亚丽, 胡宇鑫, 吴彩鹤. 基于土地开发强度的长春市城市空间效率分异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6): 895-902. |
[6] | 王勇, 邹晴晴, 李广斌. 基于活力特征分析的城市安置社区公共空间研究——以苏州城区6个安置社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5): 747-754. |
[7] | 孙斌栋, 尹春. 人口密度对居民通勤时耗的影响及条件效应——来自上海证据[J]. 地理科学, 2018, 38(1): 41-48. |
[8] | 李晓玲, 修春亮, ШендрикАлександр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ЛачининскийСтаниславСергеевич, 贺红士. 圣彼得堡土地利用格局现状特征及形成机制[J]. 地理科学, 2017, 37(9): 1382-1391. |
[9] | 张延吉, 秦波, 唐杰. 城市建成环境对居住安全感的影响——基于全国278个城市社区的实证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9): 1318-1325. |
[10] | 仇方道, 金娜, 袁荷, 单勇兵, 白亮宇. 徐州都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城镇空间响应的时空异质性[J]. 地理科学, 2017, 37(10): 1459-1468. |
[11] | 陈如铁, 马健. 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体系中规模与距离关系的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6): 841-849. |
[12] | 李陈, 靳相木.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心镇空间联系测度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25个中心镇为例[J]. 地理科学, 2016, 36(5): 724-732. |
[13] | 徐冲, 柳林, 周素红. 基于临近相似性考虑的犯罪热点密度图预测准确性比较——以DP半岛街头抢劫犯罪为例[J]. 地理科学, 2016, 36(1): 55-62. |
[14] | 马仁锋, 张文忠, 余建辉, 王岱, 谌丽. 中国地理学界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J]. 地理科学, 2014, 34(12): 1470-1479. |
[15] | 何深静, 齐晓玲. 广州市三类社区居住满意度与迁居意愿研究[J]. 地理科学, 2014, 34(11): 1327-13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