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曼昆. 经济学原理(第三版上册)[M]. 梁小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25~127.
|
[2] |
杨威,金凤君,王成金,等.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及其时空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11,31(5):544~550.
|
[3] |
戴尔阜,王昊,吴绍红,等.东北温带旱作农业主要作物生产潜力及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以黑龙江海伦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7,26(3):461~469.
|
[4] |
古丽鲜,肖劲松.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评价[J].干旱区地理,2009,32(4):624~630.
|
[5] |
许陈生.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技术效率[J].旅游学刊,2007,22(10):34~39.
|
[6] |
郭岚,张勇,李志娟.基于因子分析与DEA方法的旅游上市公司效率评价[J].管理学报,2008,5(2):258~262.
|
[7] |
卢明强,徐舒,王秀梅,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我国旅行社行业经营效率研究[J].旅游论坛,2010,3(6):734~738.
|
[8] |
陆相林. DEA方法在区域旅游发展评价中的应用——以山东省17地市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3):302~306.
|
[9] |
杨荣海,曾伟.基于DEA方法的云南省旅游业效率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24(1):88~92.
|
[10] |
马晓龙,保继刚.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影响因素的演化[J].经济地理,2009,29(7):1203~1208.
|
[11] |
马晓龙,保继刚.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J].人文地理,2010,25(1):105~110.
|
[12] |
陆琳,张传军.基于DEA的森林旅游运营效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11907~11908.
|
[13] |
黄秀娟,黄福才.中国省域森林公园技术效率测算与分析[J].旅游学刊,2011,26(3):25~30.
|
[14] |
彭建军,陈浩.基于DEA的星级酒店效率研究——以北京、上海、广东相对效率分析为例[J].旅游学刊,2004,19(2):59~62.
|
[15] |
黄丽英,刘静艳.基于DEA方法的我国高星级酒店效率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42-46.
|
[16] |
顾江,胡静.中国分省区旅游生产效率模型创建与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4):93~98.
|
[17] |
陶卓民,薛献伟,管晶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特征[J].地理学报,2010,65(8):1004~1012.
|
[18] |
Koop J.Technology spillover,agglomeration,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2005,20(2):99-115.
|
[19] |
汪德根,陈田.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5): 528~536.
|
[20] |
佟连军,宋亚楠,韩瑞玲,等. 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分析[J].地理科学,2012,32(3):294~300.
|
[21] |
刘湘南,黄方,王平,等.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90~193.
|
[22] |
魏权龄. 数据包络分析(DEA)[J].科学通报,2000,45(17):1793~1808.
|
[23] |
陶长琪,齐亚伟.中国区域技术相对效率的时空演变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5):730~735.
|
[24] |
许月卿,李双成.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重心的动态演变[J].人文地理,2005,20(1):117~120.
|
[25] |
赵媛,杨足膺,郝丽莎,等.中国石油资源流动源-汇系统空间格局特征[J].地理学报,2012,67(4):455~466.
|
[26] |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
[27] |
徐建华.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14~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