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丁一汇,戴晓苏.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J].气象,1994,20(12): 19-26.
|
[2] |
林学椿,于淑秋.近40年我国气候趋势[J].气象,1990,16(10):16-21.
|
[3] |
张晶晶,陈爽,赵昕奕.近50年中国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4):1-6.
|
[4] |
黄琦. 中国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J].山东气象,2007,27(2):5-8.
|
[5] |
刘宣飞,朱乾根.中国气温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8,(3)390-397.
|
[6] |
朱艳峰,谭桂容,王永光.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空间模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联系[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5) :266-270.
|
[7] |
康丽华,陈文,王林,等.我国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的关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14(1):45-53.
|
[8] |
刘实,闫敏华,隋波.东北三省冬季气温变化的有关研究进展[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5( 6) :357-361.
|
[9] |
庞子琴,郭品文.不同年代际背景下AO与冬季中国东北气温的关系[J].大气科学学报,2010,33( 4):469-476.
|
[10] |
胡秀玲,刘宣飞.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与北极涛动年代际关系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28(5): 640-645.
|
[11] |
杨素英,王谦谦,孙凤华.中国东北南部冬季气温异常及其大气环流特征变化[J].应用气象学报,2005,16(3):334-345.
|
[12] |
高峰,隋波,孙鸿雁,等.1951~2008年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变化及环流场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7(4):12-16.
|
[13] |
孙凤华. 东北冬季气温异常与全球前期海温的关系及可预测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 37:17806-17809.
|
[14] |
薛红喜,孟丹,吴东丽,等.1959~2009年宁夏极端温度阈值变化及其与AO指数相关分析[J].地理科学,2012,32(3):380-385.
|
[15] |
贾文雄. 近50年来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极端气温的季节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2012,32(11):1377-1383.
|
[16] |
赵连伟,金巍,张运福,等.辽宁冬季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预测概念模型[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9,25(1):19-22.
|
[17] |
张立伟,宋春英,延军平.秦岭南北年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趋势研究[J].地理科学,2012,31(8):1007-1011.
|
[18] |
阎琦,崔锦,吴艳青.1951~2005年鞍山冬季气温变化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8,24(4):53-55.
|
[19] |
郑祚芳. 北京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J].地理科学,2011,32(4):459-463.
|
[20] |
朱益民,杨修群.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与中国气候变率的联系[J].气象学报,2003,61(6):641-654.
|
[21] |
吴洪宝,吴蕾.气候变率诊断和预测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5:103-136.
|
[22] |
李勇,陆日宇,何金海.影响我国冬季温度的若干气候因子[J].大气科学,2007,31( 3) :505-514.
|
[23] |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115-122.
|
[24] |
朱艳峰. 一个适用于描述中国大陆冬季气温变化的东亚冬季风指数[J].气象学报,2008,66( 5) :781-788.
|
[25] |
庞子琴,郭品文.不同年代际背景下AO与冬季中国东北气温的关系[J].大气科学学报,2010,33(4):469-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