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3, Vol. 33 ›› Issue (7): 873-877.doi: 10.13249/j.cnki.sgs.2013.07.873
收稿日期:
2012-11-05
修回日期:
2013-03-18
出版日期:
2013-07-20
发布日期:
2013-07-2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黄 悦(1986-),女,湖南湘西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Yue HUANG(), Ji-sheng LIU(
), Ye ZHANG
Received:
2012-11-05
Revised:
2013-03-18
Online:
2013-07-20
Published:
2013-07-20
摘要:
从资源诅咒的存在性实证检验,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以及如何解决资源诅咒现象3个方面对国内文献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国内目前对资源诅咒的研究成果尚未形成系统,并且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领域,因此,资源诅咒现象依然有待各位学者,尤其是地理学者从区域的角度不断进行探索。
中图分类号:
黄悦, 刘继生, 张野. 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资源诅咒效应国内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 2013, 33(7): 873-877.
Yue HUANG, Ji-sheng LIU, Ye ZHANG. Resource Enrich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Summary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Resource Curs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3, 33(7): 873-877.
[1] | Auty R M.Natural resources,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the resource curse[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 61(4):627-634. |
[2] | 徐康宁,韩剑.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地区差距的另一种解释[J].经济学家,2005,(6):97-103. |
[3] | 张菲菲,刘刚,沈镭.中国区域经济与资源丰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4):19-24. |
[4] | 胡援成,肖德勇.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4):19-23. |
[5] | 韩亚芬,孙根年,李琦.资源经济贡献与发展诅咒的互逆关系研究——中国31个省区能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07,29(6):188-193. |
[6] | 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4):147-160. |
[7] | 李天籽. 自然资源丰裕度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J].经济科学,2007,(6):66-76. |
[8] | 贺灿飞,王俊松. 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研究[J]. 地理科学,2009,29(4):461-469. |
[9] | 赵文,赵国浩等.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 资源科学,2011,33(9):1775-1780. |
[10] | 姚文英. 新疆“资源诅咒”效应验证分析[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9,(4):90-94. |
[11] | 徐盈之,胡永舜.内蒙古经济增长与资源优势的关系——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10,32(12):2391-2399. |
[12] | 冉永春. 资源禀赋与“资源诅咒”——基于青海省海西州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1,(36):124-126. |
[13] | 张倩颖. 资源诅咒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陕北为例[J].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11,(2):42-43. |
[14] | 王闰平,陈凯.资源富集地区经济贫困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资源科学,2006,28(4):158-165. |
[15] | 张贡生,田万慧.评“资源诅咒论”——基于自然资源范畴的视角[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3):116-122. |
[16] | 张贡生. “资源诅咒”论:一个颇具争议的命题[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6):1-5. |
[17] | 靖学青. 自然资源开发与中国经济增长——“资源诅咒”假说的反证[J].经济问题,2012,(3):4-8. |
[18] | 孙大超,司明.自然资源丰裕度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对“资源诅咒”假说的质疑[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1):84-89. |
[19] | 邵帅. 煤炭资源开发对中国煤炭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资源诅咒学说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10,36(3):90-101. |
[20] | 傅利平,王中亚.“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J].城市问题,2010,(11):2-8. |
[21] | 王中亚. 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传导机制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1):85-89. |
[22] | 刘兆顺,许文良,杨德明. 矿产资源开发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J]. 地理科学,2006,26(2):2231-2236. |
[23] | 孙庆刚,秦放鸣.“资源诅咒”在我国省际层面传导机制:理论与经验[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74-79. |
[24] | 李正升. “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路径选择[J].经济视角(下),2011,(1):9-11. |
[25] | 李倩,赵立新.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看“资源诅咒”[J].求实,2011,(S2):95-96. |
[26] | 缪勇,董春诗.资源开发、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关于“资源诅咒”成因的解释框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9):52-57. |
[27] | 施祖麟,黄治华.“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5):33-36. |
[28] | Romer P 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 98(5):71-82. |
[29] | 邵帅,齐中英.资源输出型地区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对“资源诅咒”现象的解释[J].管理科学学报,2009,(6):23-33. |
[30] | 邵帅,齐中英.自然资源开发、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一个对“资源诅咒”的机理解释及实证检验[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4):3-9. |
[31] | 邵帅,齐中英.自然资源富足对资源型地区创新行为的挤出效应[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12):1440-1445. |
[32] | Hansen B E.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 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 93(2): 345-368. |
[33] | 张平宇,赵艳霞,马延吉. 东北地区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竞争力[J]. 地理科学,2003,23(5):513-518. |
[34] | 胡健,张凡勇,董春诗.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扩展的罗默模型对“资源诅咒”形成机理的检验[J].人文杂志,2011,(3):66-74. |
[35] | 李栋华,王霄.中国省际经济发展的“资源诅咒”——基于Malmquist和面板数据的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4-89. |
[36] | 鲁金萍,董德坤,谷树忠,等.基于“荷兰病”效应的欠发达资源富集区“资源诅咒”现象识别——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9,31(2):271-277. |
[37] | 陈闻君,胡序勇.论资源富集区资源开发的“挤出效应”——以新疆为例[J].山东经济,2011,(1):143-149. |
[38] | 杨宇,张小雷,雷军,等. 基于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2010,30(3):363-369. |
[39] | 赵伟伟,白永秀.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研究述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2):45-51. |
[40] | 冯宗宪,姜昕,赵驰.资源诅咒传导机制之“荷兰病”——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0,(4):74-82. |
[41] | 李天籽. 自然资源丰裕度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J].经济科学,2007,(6):66-76. |
[42] | 王必达,王春晖. “资源诅咒”:制度视域的解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00-108. |
[43] | 赵奉军. 西部开发必须警惕“资源诅咒”[J].西部论丛,2005,(10):43-44. |
[44] | 张耀军,姬志杰.资源型城市避免资源诅咒的根本在于人力资源开发[J].资源与产业,2006,(6):1-3. |
[45] | 景普秋,范昊.挪威规避资源诅咒的经验及其启示[J].经济学动态,2011,(1):148-152. |
[46] | 吴文洁,李美玉,李美英.完善矿业用地制度——消除我国油气资源地“资源诅咒”的重要途径[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1):32-34. |
[47] | 谢里,谌莹,刘文娟. 中国矿产资源产业集聚水平测算[J].地理科学,2012,32(8):965-970. |
[1] | 李宁,李铁滨,房艳刚,周丽君,王昱,赵伟. 吉林省县域经济效率时空格局演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8): 1293-1301. |
[2] | 刘艳军, 刘德刚, 付占辉, 于会胜, 祝丽媛. 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分异机制[J]. 地理科学, 2018, 38(5): 662-671. |
[3] | 周春山, 余波, 史晨怡, 王宇渠. 援藏与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分析[J]. 地理科学, 2018, 38(2): 206-213. |
[4] | 车磊, 白永平, 周亮, 汪凡, 纪学朋, 乔富伟. 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特征及溢出分析[J]. 地理科学, 2018, 38(11): 1788-1798. |
[5] | 于婷婷, 宋玉祥, 阿荣, 浩飞龙, 朱邦耀. 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1): 114-121. |
[6] | 陆大道.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J]. 地理科学, 2017, 37(5): 641-650. |
[7] | 张婷麟, 孙斌栋. 都市区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4): 512-518. |
[8] | 邹辉, 段学军. 长江经济带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格局及演变[J]. 地理科学, 2016, 36(9): 1408-1417. |
[9] | 王成金, 孙东琪. 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竞争力/影响力的时空关系[J]. 地理科学, 2016, 36(7): 998-1007. |
[10] | 贺三维, 王伟武, 曾晨, 刘明辉. 中国区域发展时空格局变化分析及其预测[J]. 地理科学, 2016, 36(11): 1622-1628. |
[11] | 罗秋菊, 罗倩文. 中国省域展览业与经济相关关系及其空间溢出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6(11): 1729-1735. |
[12] | 吴连霞, 赵媛, 马定国, 管卫华. 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J]. 地理科学, 2015, 35(6): 742-748. |
[13] | 沈惊宏, 陆玉麒, 兰小机. 基于分形理论的公路交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J]. 地理科学, 2012, 32(6): 658-665. |
[14] | 叶浩, 张鹏, 濮励杰. 中国建设用地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空间计量研究[J]. 地理科学, 2012, 32(2): 149-155. |
[15] | 陈彦光.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三种模型及其动力学分析[J]. 地理科学, 2011, 31(1):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