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4, Vol. 34 ›› Issue (1): 40-46.doi: 10.13249/j.cnki.sgs.2014.01.40
收稿日期:
2012-11-22
修回日期:
2013-03-25
出版日期:
2014-01-10
发布日期:
2013-11-18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张乐勤(1965-),男,安徽宿松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资源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Le-qin ZHANG1(), Su-ping CHEN2, Bao-ping CHEN1
Received:
2012-11-22
Revised:
2013-03-25
Online:
2014-01-10
Published:
2013-11-18
摘要:
运用C-D生产函数,利用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安徽省1997~2011年建设用地对经济贡献率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对其Logistic 曲线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① 研究时段,资本、劳动力、建设用地投入要素对二、三产业产值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469、0.801、0.369;② 资本、劳动力、建设用地、科技进步投入要素对经济贡献率分别为52.31%、22.9%、20.74%、4.05%; ③ 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契合Logistic 曲线,拐点位于二、三产业产值为2 744亿元时(2002年),1997~2002年,建设用地对经济贡献随经济增长呈加速上升态势,2002~2011年,建设用地对经济贡献上升速度减缓,并最终趋于平稳;④ 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呈递增态势,但科技对经济贡献率偏低。从转换土地经济发展理念、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实现经济由资源依赖性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
张乐勤, 陈素平, 陈保平. 安徽省近15年土地要素对经济贡献及Logistic 曲线拐点探析[J]. 地理科学, 2014, 34(1): 40-46.
Le-qin ZHANG, Su-ping CHEN, Bao-ping CHEN. The Contribution of Land to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Inflection Point of Its Logistic Curve in Anhui Province in Recent 15 Years[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34(1): 40-46.
表1
偏相关分析结果"
变量 | LnY | LnK | LnL | LnS | |
---|---|---|---|---|---|
LnY | Pearson 相关性 | 1 | 0.988** | 0.991** | 0.918** |
显著性(双侧) | 0.000 | 0.000 | 0.000 | ||
LnK | Pearson 相关性 | 0.988** | 1 | 0.977** | 0.857** |
显著性(双侧) | 0.000 | 0.000 | 0.000 | ||
LnL | Pearson 相关性 | 0.991** | 0.977** | 1 | 0.904** |
显著性(双侧) | 0.000 | 0.000 | 0.000 | ||
LnS | Pearson 相关性 | 0.918** | 0.857** | 0.904** | 1 |
显著性(双侧) | 0.000 | 0.000 | 0.000 |
[1] | 丰雷,魏丽,蒋妍.论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12):4~10. |
[2] | 叶浩,张鹏,濮励杰.中国建设用地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空间计量研究[J].地理科学,2012,32(2):149~155. |
[3] | 毛振强,左玉强.土地投入对中国二三产业发展贡献的定量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3):59~63. |
[4] | Nobuhiro Kiyotaki,Kenneth D West.Land price and business fixed investments in Japan[C].Osaka: NBER working paper No.10909,2004,11. |
[5] | Paul Metzemakers, Erik Louw.Land as a production factor[C]. Paper to be presented at 45th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Amsterdam: 45th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2005,8:23-27. |
[6] | 张占录,李永梁.开发区土地扩张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6):4~9. |
[7] | 李鑫,欧名豪.中国省际建设用地单要素效率评价与区域差异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80~84. |
[8] | 姜海,夏燕榕,曲福田.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8):4~8. |
[9] | 张虹鸥,叶玉瑶,杨丽娟,等.广东30 年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J].经济地理,2008,28(6):904~908. |
[10] | 杨志荣,靳相木.基于面板数据的土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5):409~415. |
[11] | 姜海,曲福田.不同发展阶段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响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1):70~75. |
[12] | 张琦. 韩国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 3) :81~84. |
[13] | Le Gallo J,Ertur C.Space-time analysis of GDP disparities among European regions: A Markov chains approach[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2004,27(2):138-163. |
[14] | Aroca P,Bosch M,Maloney W F.Spatial dimensions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economic convergence: Mexico 1985-2002[J].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5,19(3):345-378. |
[15] | 曲福田,吴丽梅.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J].资源科学,2004,26(5):62~67. |
[16] | 李海鹏,叶慧,张俊飚.中国收入差距与耕地非农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5):7~12. |
[17] | 李永乐,吴群.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Kuznets曲线验证: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资源科学, 2008,30(5):667~672. |
[18] | 钟太洋,黄贤金,王柏源.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18~20. |
[19] | 李效顺,张绍良,汪应宏.中国经济转型阶段建设用地增长极限计量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7):1085~1095. |
[20] | 李效顺,曲福田,陈友偲,等.经济发展与城市蔓延的Logistic 曲线假说及其验证——基于华东地区典型城市的考察[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5):713~722. |
[21] | 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中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非协调性的动态演变研究[J].地理科学,2012,32(9):1047~1054. |
[22] |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2012. |
[23] | 廖先玲,姜秀娟,赵峰,等.基于“索洛余值”改进模型的山东省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1):69~71. |
[24] | 李名峰. 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60~64. |
[25] | 韩立杰,于海滨,刘喜波.基于索洛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19(3):62~64. |
[26] | 徐荣辉. 逻辑斯蒂方程及其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2):311~312. |
[27] | 李嘉竹,刘贤赵,李宝江,等.基于Logistic模型估算水资源污染经济损失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9):1667~1675. |
[28] | 姚远,李效顺,曲福田,等.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变化计量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4):209~215. |
[29] | 何丹,金凤君,周璟.基于Logistic-CA-Markov 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J].地理科学,2011,31(8):903~910. |
[30] | 王成超,杨玉盛.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J].地理科学,2011,31(11):1362~1367. |
[31] |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 2004,(10): 35~44. |
[32] | 曾祥坤,李贵才,王仰麟,等.基于logistic曲线的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变化人文驱动力建模——以深圳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9,31(4):604~611. |
[1] | 汪静. 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影响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11): 1728-1735. |
[2] | 韩卢敏, 陆林, 杨兴柱. 安徽省旅游政策变迁及其空间 n.响应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6(3): 431-438. |
[3] | 郑文升, 姜玉培, 卓蓉蓉, 闰记影, 王晓芳. 安徽省县际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16, 36(2): 265-273. |
[4] | 张乐勤, 陈素平, 陈保平, 陈发奎. 1996~2011年安徽省产业结构演进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影响测度与分析[J]. 地理科学, 2014, 34(9): 1117-1124. |
[5] | 陈江龙, 高金龙, 魏也华, 刘飞. 大都市区建设用地空间扩展机理研究——以南京市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3, 33(6): 676-684. |
[6] | 唐为安, 田红, 杨元建, 卢燕宇, 徐光清, 温华洋, 王胜. 基于GIS的低温冷冻灾害风险区划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地理科学, 2012, 32(3): 356-361. |
[7] | 罗震东, 何鹤鸣, 韦江绿. 基于公路客流趋势的省域城市间关系与结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地理科学, 2012, 32(10): 1193-1199. |
[8] | 吴泊人, 钱家忠. 安徽省淮北平原地下水氟、溶解性总固体空间变异特征[J]. 地理科学, 2011, 31(4): 453-458. |
[9] | 王磊, 段学军.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空间扩展研究[J]. 地理科学, 2010, 30(5): 702-709. |
[10] | 贺灿飞, 朱晟君. 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区域差异研究——江苏和安徽对比研究[J]. 地理科学, 2008, 28(6): 715-721. |
[11] | 朱光耀, 朱诚, 凌善金, 王吉怀, 杨晓轩. 安徽省新石器和夏商周时代遗址时空分布与人地关系的初步研究[J]. 地理科学, 2005, 25(3): 346-352. |
[12] | 程久苗, 严登华, 俞华. 安徽省小城填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J]. 地理科学, 2003, 23(1): 122-128. |
[13] | 曹有挥. 安徽省长江沿岸港口体系规模组合与空间结构分析[J]. 地理科学, 1998, 18(3): 255-262. |
[14] | 曹有挥. 安徽省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的初步研究[J]. 地理科学, 1995, 15(2): 154-1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