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4, Vol. 34 ›› Issue (1): 67-75.doi: 10.13249/j.cnki.sgs.2014.01.67
收稿日期:
2012-12-25
修回日期:
2013-03-25
出版日期:
2014-01-10
发布日期:
2014-01-1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亚力(1965-),男,湖南桃源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及旅游开发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Ya-li WANG(), Bao-fa PENG, Jian-xing XIONG, Qing WANG
Received:
2012-12-25
Revised:
2013-03-25
Online:
2014-01-10
Published:
2014-01-10
摘要:
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人口城镇化的指标,以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经济城镇化的指标,以历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围绕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关系,利用EXCEL、SPSS、MAPGIS等软件,对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进程进行了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的定量分析。从时间序列的对比来看,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城镇化进程加快,但经济城镇化对人口城镇化的带动效率明显低于湖北、湖南和全国平均水平,使得人口城镇化滞后的程度在2007年后明显加剧;从空间序列的分析来看,湖区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水平呈现出核心区低,边缘区高,外围区低的同心带状结构,但人口城镇化最快的是边缘区域,而经济城镇化进程已由边缘区域向核心区域拓展。
中图分类号:
王亚力, 彭保发, 熊建新, 王青. 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对比研究[J]. 地理科学, 2014, 34(1): 67-75.
Ya-li WANG, Bao-fa PENG, Jian-xing XIONG, Qing WANG. The Economy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of Dongting Lake Area in China Since 2001[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34(1): 67-75.
表1
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与湖南、湖北、中国人口和经济城镇化率的对比(%)"
环洞庭湖区 | 中国 | 湖南 | 湖北 | |||||
---|---|---|---|---|---|---|---|---|
经济城镇 化率 | 人口城镇 化率 | 经济城镇 化率 | 人口城镇 化率 | 经济城镇 化率 | 人口城镇 化率 | 经济城镇 化率 | 人口城镇 化率 | |
2001年 | 69.38 | 28.79 | 85.61 | 37.66 | 84.11 | 30.80 | 82.16 | 40.80 |
2002年 | 67.97 | 30.11 | 86.26 | 39.09 | 85.11 | 32.00 | 83.22 | 41.40 |
2003年 | 73.84 | 31.20 | 87.20 | 40.53 | 86.12 | 33.50 | 83.22 | 42.00 |
2004年 | 72.93 | 32.38 | 86.61 | 41.76 | 86.06 | 35.50 | 81.89 | 42.60 |
2005年 | 71.69 | 33.67 | 87.88 | 42.99 | 87.41 | 37.00 | 83.58 | 43.20 |
2006年 | 74.18 | 35.72 | 88.89 | 44.34 | 87.62 | 38.71 | 85.03 | 43.80 |
2007年 | 73.89 | 38.26 | 89.23 | 45.89 | 87.59 | 40.45 | 85.24 | 44.30 |
2008年 | 76.30 | 37.96 | 89.27 | 46.99 | 88.54 | 42.15 | 84.29 | 45.20 |
2009年 | 78.65 | 39.70 | 89.67 | 48.34 | 89.63 | 43.20 | 86.14 | 46.00 |
2010年 | 80.23 | 40.98 | 89.90 | 49.95 | 90.19 | 43.30 | 86.55 | 49.72 |
2011年 | 83.72 | 42.51 | 89.96 | 51.27 | 90.75 | 45.10 | 86.91 | 51.83 |
年增速 | 1.43 | 1.37 | 0.44 | 1.36 | 0.66 | 1.43 | 0.47 | 1.10 |
表2
2001~2011年环洞庭湖区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空间序列的线性回归模型"
年份 | 线性回归模型 | R | R2 | sig |
---|---|---|---|---|
2001年 | Y=0.692X-16.908 | 0.486 | 0.236 | 0.014 |
2002年 | Y=0.775X-21.959 | 0.434 | 0.189 | 0.034 |
2003年 | Y=0.798X-24.926 | 0.474 | 0.225 | 0.019 |
2004年 | Y=0.891X-28.559 | 0.533 | 0.284 | 0.007 |
2005年 | Y=1.029X-36.909 | 0.560 | 0.313 | 0.004 |
2006年 | Y=1.059X-38.632 | 0.555 | 0.308 | 0.005 |
2007年 | Y=1.189X-45.314 | 0.638 | 0.408 | 0.001 |
2008年 | Y=1.273X-54.173 | 0.634 | 0.403 | 0.001 |
2009年 | Y=1.109X-43.870 | 0.711 | 0.505 | 0.000 |
2010年 | Y=1.108X-42.850 | 0.714 | 0.509 | 0.000 |
2011年 | Y=1.182X-51.965 | 0.762 | 0.581 | 0.000 |
[1] | 王国刚.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J].经济研究,2010,12:70~81. |
[2] | 辜胜阻,李华,易善策.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J].中国人口科学,2010,(3):2~10. |
[3] | 朱孔来,李静静,乐菲菲.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1,28(9):80~87. |
[4] | Friedmann J.Four theses in the study of China's urban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006, 30(2): 440-451. |
[5] | 陈明星, 陆大道, 刘慧.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省际格局[J].地理学报,2010,65(12): 1443~1453. |
[6] | 郑文升, 王晓芳, 李诚固. 1997年以来中国副省级城市区域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 2007,27(2): 256~260. |
[7] | 欧向军, 甄峰, 秦永东,等. 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 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 2008, 27(5): 993~1002. |
[8] | 薛俊菲, 陈雯, 张蕾.中国市域综合城市化水平测度与空间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12):2005~2011. |
[9] | 王洋,方创琳,王振波.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及类型区划分[J]. 地理研究, 2012, 31(7): 1305~1316. |
[10] | 王亚力,朱翔.新世纪中部六省城市化进程及其综合效益的对比分析[J].生态经济,2010,(10):30~33. |
[11] | 王亚力. 区域生态型城市化的理论与应用[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1~65. |
[12] | 刘涛, 曹广忠, 边雪,等. 城镇化与工业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评价及规律性探讨[J].人文地理,2010,25(6): 47~52. |
[13] | 曹广忠. 企业布局、产业集聚与小城镇发展: 对山东、浙江四个小城镇的调查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03,(7): 36~40. |
[14] | 戴永安,张曙霄.城市经济效率演进的人口城市化中介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0,(6):79~88. |
[15] | 柳思维,徐志耀,唐红涛.基于空间计量方法的城镇化动力实证研究——以环洞庭湖区域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33(178):100~104. |
[16] | 李诚固,韩守庆,郑文升.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城市化响应研究[J].城市规划,2004,28(4):31~36. |
[17] | 李诚固,郑文升,王晓芳.我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互动变化趋势研究[J].人文地理,2012,27(5):83~88. |
[18] | 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魏冶. 东北地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研究[J].地理科学, 2012, 32(4): 450~457. |
[19] | 曹文莉,张小林,潘义勇,等. 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2):141~146. |
[20] | 姜会明,王振华.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 2012,32(5): 591~595. |
[21] | 吴先华. 城镇化、市民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时间序列数据及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1):68~73. |
[22] |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2. |
[23] | 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2. |
[24] |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2. |
[1] | 王富喜. 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土地城镇化质量测度与协调发展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8): 1345-1354. |
[2] | 杨水根, 王露.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人口城镇化与流通产业发展协同演化及其减贫效应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909-1920. |
[3] | 张素梅, 杜惠琳, 刘良, 白翔宇, 冯凯东, 赵红梅. 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的华北平原农田火烧迹地检测与制图[J]. 地理科学, 2020, 40(1): 149-157. |
[4] | 杜群阳, 俞航东. 2003~2015年中国城市劳动力技能互补、收入水平与人口城镇化[J]. 地理科学, 2019, 39(4): 525-532. |
[5] | 初楠臣, 张平宇, 李鹤, 李欣. 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分异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7): 1069-1078. |
[6] | 吴磊, 焦华富, 叶雷, 汤鹏. 中国省际教育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18, 38(1): 58-66. |
[7] | 李军, 朱慧. 重庆地区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重建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3): 437-444. |
[8] | 韩光中. 3种水稻土时间序列黏粒矿物的组合特征与物源指示意义[J]. 地理科学, 2016, 36(8): 1277-1284. |
[9] | 吕添贵, 吴次芳, 李洪义, 游和远, 蔡潇.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测度及优化——以南昌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6, 36(2): 239-246. |
[10] | 孙阳, 姚士谋, 陆大道, 张落成. 中国城市群人口流动问题探析——以沿海三大城市群为例[J]. 地理科学, 2016, 36(12): 1777-1783. |
[11] | 庞瑞秋, 腾飞, 魏冶.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J]. 地理科学, 2014, 34(10): 1210-1217. |
[12] | 宋志军, 关小克, 朱战强. 北京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形特征及复杂性[J]. 地理科学, 2013, 33(1): 52-60. |
[13] | 刘睿, 冯敏, 孙九林, 廖顺宝, 王卷乐. 基于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与决策树技术的植被分类研究[J]. 地理科学, 2012, 32(12): 1488-1495. |
[14] | 李惠敏, 刘洪斌, 武伟. 近10年重庆市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分析[J]. 地理科学, 2010, 30(1): 119-123. |
[15] | 刘东, 付强.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江平原低湿地井灌区年降水序列变化趋势分析[J]. 地理科学, 2008, 28(3): 380-38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