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4, Vol. 34 ›› Issue (11): 1337-1343.doi: 10.13249/j.cnki.sgs.2014.011.1337
收稿日期:
2013-05-20
修回日期:
2013-09-28
出版日期:
2014-11-10
发布日期:
2014-11-1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陈晓红(1978-),女,山东日照人,副教授,博士,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Xiao-hong CHEN(), Guang-bin WU, Lu-he WAN
Received:
2013-05-20
Revised:
2013-09-28
Online:
2014-11-10
Published:
2014-11-10
摘要:
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的典型地区——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作为研究区域,运用BP神经网络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利用2004~2010年指标数据,在对2010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预测了2013~2022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深入分析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关系未来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鹤岗、双鸭山、鸡西具有较重脆弱度,并且有向中度脆弱度过渡的趋势;佳木斯以中度脆弱度为主,但是向较轻脆弱度发展比较缓慢;七台河、牡丹江则以较轻脆弱度为主,但七台河重度脆弱度和较重脆弱度所占比重也比较大,牡丹江脆弱度情况明显优于七台河。鹤岗、双鸭山、鸡西协调度等级为中度失调;佳木斯与七台河协调度等级为濒临失调;牡丹江的协调度等级为良好协调。而脆弱性与协调性关系比较中,七台河脆弱性趋小值与协调性发展值关系为同时退化发展,但趋势比较缓慢;牡丹江则基本保持现有状态;其它城市均为同时向良好等级发展的趋势,但发展的速率和波动略有不同。
中图分类号:
陈晓红, 吴广斌, 万鲁河. 基于BP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动态模拟研究——以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为例[J]. 地理科学, 2014, 34(11): 1337-1343.
Xiao-hong CHEN, Guang-bin WU, Lu-he WAN. Dynamic Simulation of Vulnerability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Coupling of Urba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sed on BP: A Case of the Coal-electricity Base in the Eastern Heilongjiang Provinc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34(11): 1337-1343.
表2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项 目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
城市化 | 经济城市化 | 第二产业占GDP比重(x1)、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3)、人均工业总产值(x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5) |
人口城市化 | 城镇登记失业人口(x6)、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x7)、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x8) | |
空间城市化 | 建成区面积(x9)、人均城市铺装路面面积(x10)、人均居住面积(x11)、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数量(x12) | |
社会城市化 |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x13)、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数量(x14)、煤气家庭用量(x15) | |
生态 环境 | 大气环境 | 二氧化硫去除量(y1)、工业烟尘去除量(y2)、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y3)、二氧化硫年均值(y4)、二氧化氮年均值(y5) |
水环境 | 工业废水排放量(y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y7)、生活污水处理率(y8) | |
固体废弃物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y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y10) | |
噪声环境 | 区域噪声平均值(y11)和交通噪声平均值(y12) | |
生态保护 | 城市环境设施投资额(y13)、人均绿地面积(y14)、人均耕地面积(y15)、污染源治理投资额(y16) |
表6
2013~2022年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六市协调性预测评价结果"
年份(年) | 鹤岗 | 佳木斯 | 双鸭山 | 七台河 | 鸡西 | 牡丹江 |
---|---|---|---|---|---|---|
2013 | 0.53 | 0.64 | 0.56 | 0.68 | 0.54 | 0.82 |
2014 | 0.54 | 0.64 | 0.57 | 0.68 | 0.54 | 0.82 |
2015 | 0.54 | 0.65 | 0.57 | 0.68 | 0.55 | 0.82 |
2016 | 0.54 | 0.65 | 0.57 | 0.67 | 0.55 | 0.81 |
2017 | 0.55 | 0.65 | 0.58 | 0.67 | 0.55 | 0.81 |
2018 | 0.55 | 0.66 | 0.58 | 0.66 | 0.56 | 0.81 |
2019 | 0.56 | 0.66 | 0.58 | 0.66 | 0.56 | 0.81 |
2020 | 0.56 | 0.66 | 0.58 | 0.66 | 0.57 | 0.81 |
2021 | 0.56 | 0.67 | 0.58 | 0.66 | 0.57 | 0.81 |
2022 | 0.56 | 0.67 | 0.58 | 0.66 | 0.57 | 0.81 |
[1] | 刘耀彬,宋学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及辨别[J] .地理科学,2005,25(4):408~414. |
[2] |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 .地理研究,2003,22(2):212~220. |
[3] | 张理茜,蔡建明,王妍.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研究综述[J] .生态环境学报,2010,19(1):244~252. |
[4] | 刘小茜,王仰麟,彭建.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0,24(8):917~927. |
[5] | 蔡运龙. 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的脆弱性与适应对策[J] .地理学报,1996,51(3):202~212. |
[6] | 苏飞,张平宇,李鹤.中国煤矿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J] .地理研究,2008,27(4):43~48. |
[7] | 陈萍,陈晓玲.全球环境变化下人——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4):454~462. |
[8] |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11. |
[9] | 罗四维. 人工神经网络建造[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89~112. |
[10] | Rygel L,O'sullivan D,Yarnal B.A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social vulnerability index: an application to hurricane storm surges in a developed country[J].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2006, 11(3):741-764. |
[11] | Luers A L,Lobell D B,Sklar L S,et al.A method for quantifying vulnerability, applied to the agricultural system of the Yaqui Valley,Mexico[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3, 13(4):255-267. |
[12] | Young O R, Berkhout F, Gallopin G C,et al.The globalization of socio-ecological systems: An agenda for scientific research[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6, 16(3):304-316. |
[13] | Gallopín G C.Linkages between vulnerability, resilience, and adaptive capacity[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6, 16(3):293-303. |
[14] | 连飞. 中国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预警协调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BP神经网络模型[J].经济与管理,2008,22(12):8~11. |
[15] | 李鹤,张平宇,程叶青.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2):18~25. |
[16] | 樊运晓,高朋会,王红娟.模糊综合评判区域承灾体脆弱性的理论模型[J].灾害学,2003,18(3):20~23. |
[17] | 黄方,刘湘南,张养贞. GIS支持下的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态势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03,23(1): 95~100. |
[18] | 李博,佟连军,韩增林.东北地区煤炭城市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模式[J].地理研究,2010,29(2):361~372. |
[19] | 万鲁河,张茜,陈晓红.哈大齐工业走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脆弱性视角的研究[J].地理研究,2012,31(9):1673~1683. |
[20] | 杨士弘. 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理科学,1994,14(2):136~143. |
[1] | 熊建新, 王文辉, 贺赛花, 尹妍, 唐朝凤. 洞庭湖区旅游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性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20, 40(9): 1532-1542. |
[2] | 童磊, 郑珂, 苏飞, 汤青, 曹轶蓉, 郑艳艳. 浙江省人口健康脆弱性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 2020, 40(8): 1293-1299. |
[3] | 吴吉林, 刘帅, 刘水良, 谢文海, 姚春桂. 张家界农户乡村旅游脆弱性评价与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20, 40(8): 1336-1344. |
[4] | 李花, 赵雪雁, 王伟军, 李巍. 甘南高原乡村社会固有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20, 40(5): 804-813. |
[5] | 陈晓红, 娄金男, 王颖. 哈长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动态模拟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2): 2000-2009. |
[6] | 曾通刚, 赵媛, 杨永春, 贺容. 中国老年群体脆弱性时空格局与性别协调发展特征——基于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J]. 地理科学, 2019, 39(12): 1910-1918. |
[7] | 吴浩, 王秀, 周宏浩, 王颖, 陈晓红. 东北三省资源型收缩城市经济效率与生计脆弱性的时空分异与协调演化特征[J]. 地理科学, 2019, 39(12): 1962-1971. |
[8] | 邹君, 刘媛, 谭芳慧, 刘沛林.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及其定量评价——以湖南省新田县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8): 1292-1300. |
[9] | 杨振, 丁启燕, 王念, 刘会敏. 中国人口健康脆弱性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 2018, 38(1): 135-142. |
[10] | 奚旭, 张新长, 孙才志, 鲍建腾.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下辽河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及空间分布软区划[J]. 地理科学, 2017, 37(9): 1439-1448. |
[11] | 黄建毅, 苏飞. 城市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热点问题评述与展望[J]. 地理科学, 2017, 37(8): 1211-1217. |
[12] | 叶士琳, 曹有挥, 蒋自然, 王佳韡. 基于力学平衡模型的长三角港口物流发展协调性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11): 1624-1631. |
[13] | 苏飞, 应蓉蓉, 李博. 生计脆弱性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J]. 地理科学, 2016, 36(7): 1073-1080. |
[14] | 孙才志, 覃雄合, 李博, 王泽宇. 基于WSBM模型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6(5): 705-714. |
[15] | 杨佩国, 靳京, 赵东升, 李静. 基于历史暴雨洪涝灾情数据的城市脆弱性定量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6, 36(5): 733-7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