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4, Vol. 34 ›› Issue (3): 288-294.doi: 10.13249/j.cnki.sgs.2014.03.288
李阳兵1,2(), 邵景安1,2, 赵岩洁1,2, 王永艳1,2
收稿日期:
2012-10-20
修回日期:
2013-03-05
出版日期:
2014-03-10
发布日期:
2014-03-1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阳兵(1968-),男,重庆潼南人,博士后,教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Yang-bing LI1,2(), Jin-an SHAO1,2, Yan-jie ZHAO1,2, Yong-yan Wang1,2
Received:
2012-10-20
Revised:
2013-03-05
Online:
2014-03-10
Published:
2014-03-10
摘要:
选取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几个区、县的平行岭谷区为研究区,探讨当前的“二环八射”道路格局下建设用地演变特征及道路格局对建设用地扩展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逐步形成的“二环八射”高速道路格局突破了平行低山岭谷的阻隔, 1988~2010年,建设用地的分布与扩展存在由内向外的圈层梯度效应,有着沿高速公路沿线集中分布的趋势。各高速沿线建设用地扩展与各高速路的通车时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受沿线地形因素和区位因素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
李阳兵, 邵景安, 赵岩洁, 王永艳. “二环八射”道路格局对重庆地区建设用地扩展演变特征的驱动[J]. 地理科学, 2014, 34(3): 288-294.
Yang-bing LI, Jin-an SHAO, Yan-jie ZHAO, Yong-yan Wang. Influence of Road Pattern of “Two Rings and Eight Radial Highway' on the Evolving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Chongqing Area[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34(3): 288-294.
[1] | Chomitz K M,Gray D A.Roads, land use, and deforestation: a spatial model applied to Belize[J].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996, 10: 487-512. |
[2] | Angelsen A,Kaimowitz D.Rethinking the causes of deforestation: lessons from economic models[J]. The World Bank Observer, 1999, 14: 73-98. |
[3] | Rudel Richards.Urbanization, roads, and rural population chan- |
ge in the Ecuadorian Andes[J].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 national Development,1990,3:73-89. | |
[4] | Wang Jiaoe,Jin Fengjun,Mo Huihui.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China’s railway network in the 20th century: an accessibility approach[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2009, 43: 765-778. |
[5] | 姚士谋,管驰明,房国坤.高速公路建设与城镇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初探——以苏南地区高速路段为例[J].经济地理,2001,21(3):300~305. |
[6] | 曹秀婷,林涛.高速公路沿线小城镇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上海S20以西地区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0,7:106~115. |
[7] | 韩增林,尤飞.高速公路经济带形成演化机制与布局规划方法探讨[J].地理研究,2001,20(4):471~478. |
[8] | 王成新,王格芳,刘瑞超,等.高速公路对城市群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2011,31(1):61~67. |
[9] | 王成金,丁金学,杨威.中国高速公路规划网的空间效应与政策机制[J].地理学报,2011,68(8):1076~1088. |
[10] | 周恺. 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通达性与城镇空间结构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2): 241~248. |
[11] | 陈松林,陈进栋,韦素琼.福建省综合交通可达性格局及其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关系分析[J].地理科学,2012,32(7):807~815. |
[12] | 谈明洪,朱会义,刘林山.北京周围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格局及解释[J].地理学报,2007,62(8):861~869. |
[13] | 李阳兵,张阳阳.平行岭谷区建设用地格局演变扩展的通道与低山阻隔效应[J].地理研究,2010,29(3): 440~448. |
[14] | 穆彬,谢阳,江楠,等.道路生态影响评价方法研究:以兰海高速公路为例[J].环境科学,2007,28(12):2889~2895. |
[15] | 周锐,李月辉,胡远满.苏南地区典型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分异[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577~584. |
[16] | 廖和平,彭征,洪惠坤.重庆市直辖以来的城市空间扩展与机制[J].地理研究, 2007,26(6):1137~1146. |
[17] | 吕晓芳,王仰麟,彭建,等.深圳快速城市化地区公路沿线土地利用空间集聚[J]. 地理学报,2008,63(8):1~11. |
[18] | 王格芳,王成新,刘登娥.城市空间扩展的交通脉动规律研究——以济南市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2):67~70. |
[19] | 孟德友,陆玉麒.高速铁路对河南沿线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1,31(5):537~543. |
[20] | 车前进,段学军,郭垚,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扩展特征及机制[J].地理学报,2011,66(4):446~456. |
[21] | 李珽,李郇.政府行为视角下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空间形态演化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1,3: 55~62. |
[22] | 柳思维,徐志耀,唐红涛.公路基础设施对中部地区城镇化贡献的空间计量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2):237~241,253. |
[23] | 范科红,李阳兵,冯永丽.基于GIS的重庆市道路密度的空间分异[J].地理科学,2011,31(3):365~371. |
[1] | 刘思婧, 孙文杰, 李国旗.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重庆市物流企业优势区位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3): 393-400. |
[2] | 陈田, 王开泳, 陈妤凡. 行政区划调整对政区位势的影响与定量化测度——以重庆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5): 654-661. |
[3] | 王成, 彭清, 唐宁, 李颢颖. 2005~2015年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其协同与权衡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4): 590-599. |
[4] | 杨清可, 段学军, 金志丰, 王磊. 南通市建设用地扩张情景模拟与景观生态效应[J]. 地理科学, 2017, 37(4): 528-536. |
[5] | 汪言在, 刘大伟. 纳入气候要素的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时空分布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12): 1942-1952. |
[6] | 宗会明, 王鹏程, 戴技才. 重庆市主城区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15, 35(7): 831-837. |
[7] | 王雪微, 王士君, 宋飏, 胡海峰. 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演进的空间识别及影响机制研究[J]. 地理科学, 2015, 35(7): 873-881. |
[8] | 梁辰, 王诺. 基于Logistic回归的沿海经济区建设用地演变驱动因素研究——以大连市新市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4, 34(5): 556-562. |
[9] | 冯应斌, 何建, 杨庆媛. 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效应评估[J]. 地理科学, 2014, 34(12): 1504-1510. |
[10] | 张乐勤, 陈素平, 陈保平. 安徽省近15年土地要素对经济贡献及Logistic 曲线拐点探析[J]. 地理科学, 2014, 34(1): 40-46. |
[11] | 陈江龙, 高金龙, 魏也华, 刘飞. 大都市区建设用地空间扩展机理研究——以南京市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3, 33(6): 676-684. |
[12] | 李学梅, 任志远, 张翀. 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重庆市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分析[J]. 地理科学, 2013, 33(11): 1390-1394. |
[13] | 汪言在, 苟诗薇. 重庆市降雨侵蚀力空间格局及其变化[J]. 地理科学, 2013, 33(1): 116-122. |
[14] | 渠爱雪, 仇方道. 徐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过程与格局研究[J]. 地理科学, 2013, 33(1): 61-68. |
[15] | 孙平军, 丁四保, 修春亮. 中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非协调性的动态演变研究[J]. 地理科学, 2012, 32(9): 1047-10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