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5, Vol. 35 ›› Issue (1): 56-65.doi: 10.13249/j.cnki.sgs.2015.01.56
收稿日期:
2014-03-27
修回日期:
2014-06-28
出版日期:
2015-01-15
发布日期:
2015-01-15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孙铁山(1978-),男,内蒙古包头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Tie-shan SUN1(), Xiao-quan LIU2, Guo-ping LI1
Received:
2014-03-27
Revised:
2014-06-28
Online:
2015-01-15
Published:
2015-01-15
摘要:
从区域经济份额变化出发,分析了1952-2010年中国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化过程。通过有序样本聚类的方法,将省区经济份额变动划分了8个阶段,并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了不同阶段驱动省区经济份额上升的产业及其变迁,以及与区域产业结构和竞争优势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1949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总体上经历了沿海-内地均衡发展、沿海化非均衡发展以及东、中、西部相对均衡发展的过程,且整体上区域经济份额变动趋于减小。1979年以前,不同区域的经济份额在不同阶段变化差异较大,主要由第一和第二产业驱动。1979年以后,区域经济格局呈现明显的沿海化趋势,但驱动产业在不同阶段有所变化。2001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经历了重大调整,经济份额上升的省区明显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省区在第二产业上仍具有明显的结构优势,但第二产业竞争优势已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的北京、上海、广东在第三产业上呈现更加显著的结构优势,显示出结构升级和服务化的发展态势。
中图分类号:
孙铁山, 刘霄泉, 李国平. 中国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区域产业变迁——基于1952-2010年省区经济份额变动的实证分析[J]. 地理科学, 2015, 35(1): 56-65.
Tie-shan SUN, Xiao-quan LIU, Guo-ping LI. Evolution of China’s Spatial Economy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Shift:Empirical Analysis of Changes in Economic Shares of Chinese Provinces from 1952 to 2010[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35(1): 56-65.
表1
分阶段中国各地区和各省区经济份额变动情况"
地区 | 经济份额变动(%) | |||||||
---|---|---|---|---|---|---|---|---|
1952-1958年 | 1958-1960年 | 1960-1966年 | 1966-1980年 | 1980-1986年 | 1986-1992年 | 1992-2001年 | 2001-2010年 | |
东部 | -2.092 | 1.585 | -0.594 | 2.736 | 1.074 | 3.687 | 5.466 | -0.859 |
北京 | 1.409 | 1.022 | -1.065 | 0.530 | -0.218 | -0.214 | 0.688 | -0.191 |
天津 | 0.449 | 0.223 | -0.412 | 0.021 | -0.342 | -0.432 | 0.184 | 0.344 |
河北 | -1.637 | -0.215 | 0.041 | 0.225 | -0.473 | 0.414 | 0.154 | -0.420 |
上海 | 1.484 | 2.780 | -2.791 | -0.317 | -2.028 | -0.786 | 0.506 | -0.878 |
江苏 | -2.016 | -0.264 | 0.947 | 0.755 | 0.433 | 0.531 | 0.480 | 0.766 |
浙江 | -0.585 | -0.359 | 0.423 | 0.636 | 1.111 | 0.106 | 1.057 | -0.015 |
福建 | -0.172 | 0.009 | 0.005 | 0.073 | 0.323 | 0.727 | 0.731 | -0.384 |
山东 | -1.448 | -1.080 | 1.209 | 0.857 | 1.036 | 0.796 | 0.003 | 0.490 |
广东 | 0.423 | -0.531 | 1.049 | -0.044 | 1.232 | 2.544 | 1.664 | -0.570 |
中部 | -0.400 | -1.403 | 1.308 | -0.895 | 0.350 | -2.325 | -1.295 | 0.630 |
山西 | 0.475 | 0.162 | -0.281 | -0.478 | -0.042 | -0.309 | -0.256 | 0.236 |
安徽 | 0.278 | -0.145 | -0.297 | -0.345 | 0.756 | -0.876 | -0.098 | -0.165 |
江西 | -0.639 | -0.054 | 0.507 | -0.347 | -0.142 | -0.181 | -0.204 | 0.158 |
河南 | -1.142 | -0.464 | 0.282 | 0.681 | -0.011 | -0.270 | 0.164 | 0.185 |
湖北 | 0.803 | -0.686 | 0.898 | -0.451 | 0.037 | -0.379 | -0.624 | 0.077 |
湖南 | -0.175 | -0.216 | 0.198 | 0.044 | -0.249 | -0.310 | -0.276 | 0.139 |
西部 | 0.690 | -2.832 | 2.416 | -0.575 | -0.511 | -0.127 | -2.344 | 1.373 |
内蒙古 | 0.210 | 0.171 | -0.077 | -0.723 | 0.324 | -0.254 | -0.047 | 1.096 |
广西 | -0.175 | -0.223 | 0.200 | 0.335 | -0.089 | 0.369 | -0.395 | 0.089 |
重庆 | -0.247 | -0.213 | -0.172 | -0.340 | -0.167 | -0.143 | 0.007 | 0.187 |
四川 | 0.845 | -2.234 | 1.794 | 0.827 | -0.479 | -0.203 | -0.586 | -0.025 |
贵州 | 0.195 | -0.106 | -0.004 | -0.101 | 0.073 | -0.134 | -0.268 | 0.009 |
云南 | -0.109 | -0.167 | 0.528 | -0.245 | -0.032 | 0.502 | -0.417 | -0.319 |
西藏 | -0.082 | 0.031 | 0.046 | -0.012 | -0.022 | -0.047 | 0.000 | -0.012 |
陕西 | 0.326 | 0.056 | -0.061 | -0.245 | -0.004 | -0.106 | -0.198 | 0.465 |
甘肃 | -0.391 | -0.628 | 0.294 | 0.244 | -0.226 | -0.232 | -0.189 | -0.095 |
青海 | 0.114 | 0.117 | -0.113 | 0.024 | -0.007 | -0.061 | -0.061 | 0.033 |
宁夏 | -0.025 | 0.054 | 0.013 | 0.042 | -0.006 | -0.037 | -0.010 | 0.076 |
新疆 | 0.029 | 0.311 | -0.031 | -0.381 | 0.124 | 0.217 | -0.178 | -0.131 |
东北 | 1.801 | 2.650 | -3.130 | -1.266 | -0.912 | -1.234 | -1.827 | -1.144 |
辽宁 | 1.498 | 1.981 | -3.503 | -0.295 | -0.132 | -0.586 | -1.048 | -0.418 |
吉林 | -0.265 | 0.271 | 0.081 | -0.531 | 0.108 | -0.199 | -0.199 | 0.029 |
黑龙江 | 0.568 | 0.398 | 0.292 | -0.441 | -0.888 | -0.449 | -0.580 | -0.756 |
平均变动 | 0.101 | 0.253 | 0.098 | 0.025 | 0.062 | 0.069 | 0.042 | 0.032 |
[1] | 魏后凯. 改革开放30 年中国区域经济的变迁——从不平衡发展到相对均衡发展[J]. 经济学动态, 2008,(5): 9-16. |
[2] | 刘乃全, 刘学华, 赵丽岗.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演变——基于改革开放 30 年时序变动的特征分析[J]. 财经研究, 2008, 34(11): 76-87. |
[3] | 孙久文, 年猛. 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演变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 2011,(11): 8-14. |
[4] | 范剑勇, 朱国林. 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 管理世界, 2002, 7: 37-44. |
[5] | 范剑勇. 产业结构失衡, 空间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变化[J]. 上海经济研究, 2008, 2: 3-13. |
[6] | 关兴良, 方创琳, 罗奎. 基于空间场能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评价[J]. 地理科学, 2012, 32(9): 1055-1065. |
[7] | 欧向军, 沈正平, 王荣成.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格局演变探析[J]. 地理科学, 2006, 26(6): 641-648. |
[8] | 鲁凤, 徐建华. 基于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 地理科学, 2005, 25(4): 401-407. |
[9] |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 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
[10] |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0[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
[11] |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1[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
[12] | Fisher W D.On grouping for maximum homogeneity[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958, 53: 789-798. |
[13] | 方开泰. 有序样品的一些聚类方法[J]. 应用数学学报, 1982, 5(1): 94-101. |
[14] | 严广松, 路允芳. 多维有序样本的聚类方法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08, (4): 29-30. |
[15] | 刘慧玲. 我国产业区域布局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 工业技术经济, 2010, 29(11): 129-134. |
[16] | 袁晓玲, 张宝山, 杨万平.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J]. 经济经纬, 2008, (1): 55-58. |
[17] | Esteban-Marquillas J M. A reinterpretation of shift-share analysis[J].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 1972, 2(3): 249-255. |
[1] | 黄莘绒, 管卫华, 陈明星, 胡昊宇. 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21, 41(1): 64-73. |
[2] | 黄洁, 杜德林, 王姣娥, 周健, 金凤君. 基于城市群尺度的高铁列车与长途汽车网络结构比较[J]. 地理科学, 2020, 40(12): 1958-1966. |
[3] | 王伟, 王成金. 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及其空间特征[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795-1802. |
[4] | 李在军, 姜友雪, 秦兴方. 地方品质驱动新时期中国城市创新力时空演化[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812-1821. |
[5] | 盛彦文, 苟倩, 宋金平. 城市群创新联系网络结构与创新效率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831-1839. |
[6] | 康蕾, 宋周莺. 中国区域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框架与实证分析[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868-1877. |
[7] | 邹辉, 段学军. 中国化工产业布局演变与影响机理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0): 1646-1653. |
[8] | 王列辉, 张楠翌, 朱艳.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运服务业网络格局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0): 1663-1670. |
[9] | 肖凡, 陈家麟, 夏丽丽, 林剑铬, 邓伟鹏. 伴随资金流的技术溢出[J]. 地理科学, 2020, 40(9): 1460-1467. |
[10] | 郭艳花, 梅林, 佟连军. 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J]. 地理科学, 2020, 40(9): 1484-1492. |
[11] | 林耿, 徐昕, 杨帆. 佛山市产业专业化、多样化与经济韧性的关系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9): 1493-1504. |
[12] | 孙威, 王晓楠, 盛科荣.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国内外城市更新比较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8): 1300-1309. |
[13] | 谭雪兰, 王振凯, 蒋凌霄, 安悦, 雷济华, 任辉. 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时空演变的影响机制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8): 1355-1364. |
[14] | 郭建科, 吴陆陆, 李博, 秦娅风. 多功能视角的沿海港口城市体系位序规模结构及耦合类型[J]. 地理科学, 2020, 40(7): 1050-1061. |
[15] | 董丽晶, 苏飞, 温玉卿, 王永超. 阜新市收缩城市经济系统弹性演变趋势与障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 2020, 40(7): 1142-11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