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5, Vol. 35 ›› Issue (11): 1437-1443.doi: 10.13249/j.cnki.sgs.2015.011.1437
收稿日期:
2015-07-30
修回日期:
2015-09-15
出版日期:
2015-11-20
发布日期:
2015-11-2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赵 歆(1961-),女,北京人,副编审,主要从事地理学英文科技期刊的编审。E-mail: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15-07-30
Revised:
2015-09-15
Online:
2015-11-20
Published:
2015-11-20
摘要:
通过全面收集和系统整理中国地理学类期刊编辑发表的编辑出版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中国地理期刊在期刊发展方面的特点,包括地理期刊的总体发展、主要期刊的发展历程、英文期刊的发展、中外期刊发展对比等。概括分析了中国主要地理期刊载文、人文地理学科刊文、主要期刊引文分析等方面的统计结果。最后,对中国地理期刊编辑在期刊与学科发展关系、期刊选题和办刊思路、提高期刊编辑质量、防止稿件重复发表、电脑与网络使用方法等5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全面总结。
中图分类号:
赵歆. 中国地理学期刊编辑出版研究的综述[J]. 地理科学, 2015, 35(11): 1437-1443.
Xin ZHAO. Review on Editing and Publishing Research of Geography Journals in China[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35(11): 1437-1443.
[1] | 张国友, 姚鲁烽. 地理学期刊的发展与现状[M]//张伯海,等.中国期刊年鉴.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3/2004: 236~241. |
[2] | 赵歆, 姚鲁烽, 何书金. 近30年来中国地理学期刊的发展[J]. 地理学报, 2009, 64(3): 381~384. |
[3] | 李小玲. 中国地理学术期刊发展回顾与展望[J]. 热带地理, 2009, 29(2): 199~204. |
[4] |
赵歆. 中国地理学英文版期刊的发展[J]. 地理学报, 2008, 63(9): 1004~1005.
doi: 10.3321/j.issn:0375-5444.2008.09.010 |
[5] | 侯仁之. 回顾过去, 瞻望未来:纪念《地理学报》创刊五十周年[J]. 地理学报, 1984, 39(3): 240~243. |
[6] |
胡焕庸. 欢庆《地理学报》创刊50周年: 回忆学会早期历史[J]. 地理学报, 1984, 39(3): 231~233.
doi: 10.11821/xb198403011 |
[7] | 郭扬. 五十年来的《地理学报》[J]. 地理学报, 1984, 39(3): 234~239. |
[8] | 任美锷, 黄秉维, 吴传钧. 历届主编谈《地理学报》[J]. 地理学报, 1994, 49(3): 195~197. |
[9] | 胡焕庸. 发扬成绩开拓前进: 庆祝《地理学报》创刊六十周年[J]. 地理学报, 1994, 49(3): 193~194. |
[10] |
姚鲁烽, 何书金. 《地理学报》 创刊70周年大事记 (1934~2004年)[J]. 地理学报, 2004, 59(6): 1082~1086.
doi: 10.3321/j.issn:0375-5444.2004.06.033 |
[11] |
姚鲁烽, 赵歆, 何书金. 改革开放30年来《地理学报》的发展[J]. 地理学报, 2008, 63(11): 1231~1232.
doi: 10.3321/j.issn:0375-5444.2008.11.013 |
[12] | 刘昌明, 郑度, 蔡运龙, 等. 《地理学报》创刊80周年笔谈[J]. 地理学报, 2014, 69(9): 1243~1247. |
[13] |
姚鲁烽, 何书金, 赵歆, 等.《地理学报》创刊80年来的编辑出版工作[J]. 地理学报, 2014, 69(5): 706~712.
doi: 10.11821/dlxb201405014 |
[14] |
赵歆, 郑度.《地理学报》中、英文版创刊以来的国际化进展[J]. 地理学报, 2014, 69(9): 1358~1368.
doi: 10.11821/dlxb201409009 |
[15] | 徐旌. 精耕细作十年收获: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0年回顾[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8, 10(S1): 18~21. |
[16] | 何兴, 徐月珍, 祝国存, 等. 《冰川冻土》学术期刊20年回顾[J]. 冰川冻土, 1998, 20(3): 258~263. |
[17] |
金炯, 王涛, 孙良英, 等. 《中国沙漠》创刊20周年[J]. 中国沙漠, 2001, 21(4): 319~321.
doi: 10.3321/j.issn:1000-694X.2001.04.001 |
[18] |
钟祥浩. 20年来中国山地研究回顾与新世纪展望: 纪念《山地学报》(原《山地研究》)创刊20周年[J]. 山地学报, 2002, 20(6): 646~659.
doi: 10.3969/j.issn.1008-2786.2002.06.002 |
[19] | 魏晓, 刘玉桥, 苏昌贵.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成长: 纪念《经济地理》杂志创刊30周年[J]. 经济地理, 2011, 31(12): 1967~1970. |
[20] | 李小建, 杨青山, 张占仓, 等. 《经济地理》创刊三十周年笔谈录[J]. 经济地理, 2011, 31(12): 1971~1974. |
[21] |
冯海燕. 《山地学报》30周年[J]. 山地学报, 2012, 30(6): 757~760.
doi: 10.3969/j.issn.1008-2786.2012.06.017 |
[22] |
《地域研究与开发》编辑部. 回顾与展望: 《地域研究与开发》创刊30周年[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6):卷首.
doi: 10.3969/j.issn.1003-2363.2012.06.033 |
[23] | 李家永, 王立新, 耿艳辉, 等. 从《自然资源》到《资源科学》: 资源类科技期刊发展的一个例证: 纪念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成立30周年[J]. 资源科学, 2013, 35(9): 1729~1740. |
[24] |
李小玲, 黄艳. 基于收录视角的中国地理期刊国际地位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 23(1): 86~90.
doi: 10.3969/j.issn.1001-7143.2012.01.021 |
[25] |
张春丽, 盛春蕾, 倪四秀. 中国地学类SCIE收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分析[J]. 地理学报, 2014, 69(11): 1725~1733.
doi: 10.11821/dlxb201411013 |
[26] | 赵歆, 姚鲁烽.《地理学报》(英文版)的国际化发展[M].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编, 中国科协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典型事例汇编.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187~194. |
[27] |
曹会聪, 朱立禄, 王桂敏. 基于ISI Web of Science的《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文献计量研究[J]. 现代情报, 2014, 34(1): 89~93.
doi: 10.3969/j.issn.1008-0821.2014.01.020 |
[28] | 钱亦兵, 张海燕, 原俊凤, 等. 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思路与实践: 以Journal of Arid Land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25(8): 1078~1082. |
[29] | 原俊凤, 钱亦兵, 彭永生, 等. 论期刊定位的重要性: 以《干旱区科学(Journal of Arid Land)》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25(5): 719~720, 724. |
[30] | 宋志伟, 沈受君, 应乐华. 海外旅游报刊介绍[J]. 旅游学刊, 1992, 7(4): 58~59. |
[31] | 闫珺. 实例分析国际科技期刊的办刊经营理念[J]. 编辑学报, 2011, 23(S1): 29~33. |
[32] | 吴殿廷, 吴巧新, 刘睿文, 等. 中美地理学近百年发展脉络的比较研究: 基于《地理学报》和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6): 553~561. |
[33] | 李小玲. 中西方主流地理期刊发展对比: 基于《地理学报》、JGS、AAAG、TIBG的办刊实践[J]. 地理学报, 2014, 69(7): 1025~1038. |
[34] | 周廷刚. 地理学报1984~2003年论文分析[J]. 地理学报, 2004, 59(3): 468~475. |
[35] | 王铮, 朱艳硕.《地理学报》80年载文分析[J]. 地理学报, 2014, 69(8): 1069~1076. |
[36] | 董留群, 施正洪. 《地理学报》80年载文统计分析[J]. 地理学报, 2014, 69(9): 1385~1389. |
[37] | 石磊. 《地理学报》期刊论文基金的定量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3(3): 256~258. |
[38] | 姚鲁烽. 《地理学报》1934~2013年的出版数据[J]. 地理学报, 2014, 69(5): 719~720. |
[39] | 何书金, 赵歆. 地理学报70年来人文地理学的载文分析[J]. 地理学报, 2004, 59(增刊): 198~204. |
[40] | 陈贤瑛. 《湖泊科学》论文统计分析[J]. 湖泊科学, 1996, 8(4): 378~382. |
[41] | 全华, 李铭珊.《地理科学》载文作者群统计分析[J]. 地理科学, 2001, 21(6): 570~574. |
[42] | 宁宝英, 何元庆, 沈永平, 等. 1979~2009年《冰川冻土》论文发表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与启示[J]. 冰川冻土, 2010, 32(6): 1276~1285. |
[43] | 宁宝英, 金炯. 近30a《中国沙漠》论文发表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及启示[J]. 中国沙漠, 2010, 30(6): 1497~1507. |
[44] | 关勇. 《干旱区地理》1991~1995年载文的统计与分析[J]. 干旱区地理, 1996, 19(4): 91~95. |
[45] | 宁宝英, 王彦. 30a《干旱区地理》论文发表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及启示[J]. 干旱区地理, 2011, 34(3): 541~549. |
[46] | 樊杰. 近3年《经济地理》发表论文的评论[J]. 经济地理, 2011, 31(12): 1959~1966. |
[47] | 李敏, 罗寿枚.《人文地理》1986~2004年刊载论文统计分析[J]. 人文地理, 2005, 20(6): 119~124. |
[48] | 高万辉, 李九全, 梁璐, 等. 《人文地理》100期刊用文章统计分析[J]. 人文地理, 2008, 23(5): 124~128. |
[49] | 刘荷芬.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2006年载文统计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 26(5): 125~128. |
[50] | 毛卉, 王玉霞.《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006年来稿简况[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3): 128. |
[51] | 金晓斌, 曹雪, 周寅康, 等. 30年来中国地理学综合学术期刊中人文地理学论文载文分析[J]. 地理科学, 2012, 32(10): 1186~1192. |
[52] | 汪德根, 陆林, 刘昌雪. 近20年中国旅游地理学文献分析: 《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和《自然资源学报》发表的旅游地理类论文研究[J]. 旅游学刊, 2003, 18(1): 68~75. |
[53] | 关勇. 《干旱区地理》的引文统计分析[J]. 干旱区地理, 1995, 18(3): 32~38. |
[54] | 陈桂香. 《地理科学》引文统计分析[J]. 地理科学, 1997, 17(4): 377~382. |
[55] | 杨晓. 《干旱区研究》引文调查与分析[J]. 干旱区研究, 1998, 15(3): 74~78. |
[56] | 范文田.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8年的影响因子及其在全国科技期刊中的位置[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0, 12(2): 94. |
[57] | 潘宁. 《地理学报》引文统计与分析[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25(6): 835~838. |
[58] | 吴成福, 毛卉, 吴若旻.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05年被引统计与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 26(3): 125~128. |
[59] | 王群英, 冯亚文. 《自然资源学报》论文2011年被引统计[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1): 182~184. |
[60] | 耿艳辉, 李家永. 2000~2011年《资源科学》载文被引分析[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1(4): 52~56. |
[61] | 梅琴, 杨柳, 李万春. 2006年~2010年《湖泊科学》载文被引统计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3, 25(10): 49~52. |
[62] | 梅琴, 杨柳, 李万春. 《湖泊科学》创刊20年(1992~2011年)十大高被引论文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 24(1): 102~104. |
[63] | 曹会聪, 陈桂香. 2008~2011年《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载文被引分析及启示[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 24(2): 282~286. |
[64] | 王群英, 林耀明. 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与期刊载文量的关系研究: 以资源、生态、地理方面的8个期刊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 23(1): 76~79. |
[65] | 梁珊. 谈《地理学报》对地理学研究与实践的促进作用[J]. 地理学报, 1994, 49(3): 198~202. |
[66] | 刘睿文, 吴殿廷, 吴巧新. 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发展脉络研究: 基于《地理学报》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21(9): 938~947. |
[67] | 李晔琳, 秦树辉.《地理科学》对地理学科发展指向性作用浅析: 以1990~2007年为例[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 2010, 24(2): 69~72. |
[68] | 钟赛香, 曲波, 苏香燕等. 从《地理学报》看中国地理学研究的特点与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J]. 地理学报, 2014, 69(8): 1077~1092. |
[69] | 钟羡芳, 邱水珍. 学术期刊编辑跟踪学术前沿的必要性及途径[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1, 24(2): 93~96. |
[70] | 施振宏. 《地理学报》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影响力: 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J]. 地理学报, 2007, 62(12): 1327~1334. |
[71] | 朱竑, 林婕, 魏雷. 从百期《人文地理》看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脉络[J]. 人文地理, 2009, 24(5): 13~20. |
[72] | 李小建, 樊新生, 罗庆. 从《地理学报》看80年的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J]. 地理学报, 2014, 69(8): 1093~1108. |
[73] | 梁彦龄. 《湖泊科学》生物工作十年: 回顾与前瞻[J]. 湖泊科学, 1999, 11(2): 97~98. |
[74] | 刘荷芬, 蔡建霞. 促进地理期刊繁荣和发展的对策: 以《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4, 13(4): 60~63. |
[75] | 蔡建霞. 科技期刊直面市场经济的选题方向: 以《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为例[J]. 编辑之友, 1998(4): 25~27. |
[76] | 《地域研究与开发》编辑部. 《地域研究与开发》的发展与创新[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21(3). |
[77] | 王亚俊. 跟踪选题彰显期刊特色:《干旱区研究》跟踪最新科研成果经验谈[J]. 新疆新闻出版 , 《2007(4):120, 122. |
[78] | 徐曼. 突出区域特色找准期刊定位提高国际影响[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8, 19(2): 263~265. |
[79] | 周政一. 倾力打造专业期刊: 《干旱区地理》汉文版的办刊思路[J]. 新疆新闻出版, 2004(6): 61. |
[80] | 徐曼. 《干旱区地理》提高学术影响力的实践[J]. 编辑学报, 2008, 20(4): 334~335. |
[81] | 李万春, 司有和. 科技期刊的环境及其对学术水平的影响[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998, 9(3): 1082~183. |
[82] | 苗秋菊, 张婉佩.《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创办精品期刊的前期实践[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7, 18(2): 300~301. |
[83] | 王亚俊. 论科技期刊编辑的服务意识[J]. 编辑学报, 2008, 20(3): 197~198. |
[84] | 何兴. 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流程中的质量控制: 以《冰川冻土》期刊为例[J]. 编辑之友, 1987(6): 34~39. |
[85] | 蔡建霞, 毛继周. 提高地理期刊编辑质量刍议[J].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87, 6(2): 29. |
[86] | 李久进, 贺昉, 塔世根·加帕尔. 审稿质量与刊物质量[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1999, 15(S1): 17~19. |
[87] | 王群英. 提高《地理学报》办刊质量的思考[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999, 11(增刊): 63~64. |
[88] | 姚鲁烽, 何书金, 赵歆. 学术质量的提升过程和保障措施[M].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编. 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典型事例汇编.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167~172. |
[89] | 刘春凤, 何书金, 赵歆, 等. 地理学论文常见的格式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3): 478~480. |
[90] | 王群英, 林耀明.《自然资源学报》论文校样中的常见问题[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6): 1083~1084 |
[91] | 耿艳辉, 李家永.《资源科学》来稿中的常见问题[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 23(6): 1027~1031. |
[92] | 李久进. 参考文献在科技论文中的作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996, 7(4): 48~49. |
[93] | 赵歆, 姚鲁烽. 科技期刊中彩色插图的作用与要求[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1, 12(5): 402~403. |
[94] | 姚鲁烽, 赵歆. 地学论文审稿中的数据分析[J]. 编辑学报, 2002, 14(1): 34~36. |
[95] | 赵歆, 姚鲁烽. 英文地学论文中的时间与地名表达[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3, 14(6): 704~706. |
[96] | 曹会聪, 陈桂香. 地理学期刊中国地名英文表达探析[J]. 编辑学报, 2013, 25(5): 441~445. |
[97] | 原俊凤, 钱亦兵, 彭永生, 等. 以外籍副主编对英文摘要的编校分析英文摘要中的常见错误[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 26(2): 154~157. |
[98] | 李万春. 变相重复发表: 一种值得科技期刊界关注的现象[J]. 编辑学报, 2004, 16(6): 445~447. |
[99] | 朱晓华. 科学论文写作与投稿“八项注意”[J]. 旅游学刊, 2010, 25(10): 11~12. |
[100] | 李家永, 耿艳辉, 张戈丽. 《资源科学》自由来稿的文字复制状况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 23(2): 256~260. |
[101] | 钟羡芳. 论学位论文析出内容能否在期刊再发表[J]. 科技与出版, 2014, (7): 123~126. |
[102] | 李万春. 责任编辑利用微机进行终校的若干注意事项: 以北大方正为例[J]. 编辑学报, 1998, 10(S1): 65~66. |
[103] | 姚鲁烽. 利用电脑网络辅助编辑工作[J]. 编辑学报, 1999, 11(增刊): 92~93. |
[104] | 沈向昕. 论网络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意识的嬗变和突破[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2, 9(1): 121~122. |
[105] | 徐雨晴, 苗秋菊. 如何缩短科技期刊的论文发表周期: 以《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0, 21(5): 675~677. |
[106] | 王群英. 利用虚拟打印机转换Word插图的一种方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1, 22(6): 906~907. |
[1] | 张子昂, 保继刚. 多重距离对中国入境与出境旅游流的影响:基于组态的视角[J]. 地理科学, 2021, 41(1): 13-21. |
[2] | 安宁, 蔡晓梅. 跨学科视角下“地缘政治”概念及其研究范式[J]. 地理科学, 2020, 40(9): 1412-1420. |
[3] | 刘云刚, 刘玄宇, 张争胜. 渔民视角下中国南海的领域构建[J]. 地理科学, 2020, 40(7): 1062-1071. |
[4] | 夏函, 张万顺, 彭虹, 李琳, 黄攀攀, 夏晶晶.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中国城市化地区生态功能评估[J]. 地理科学, 2020, 40(6): 882-889. |
[5] | 罗小龙, 曹姝君, 顾宗倪. 回流城镇化:中部地区城镇化开启新路径[J]. 地理科学, 2020, 40(5): 685-690. |
[6] | 吴媛媛, 宋玉祥. 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J]. 地理科学, 2020, 40(5): 768-775. |
[7] | 屠爽爽, 龙花楼.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理论解析[J]. 地理科学, 2020, 40(4): 509-517. |
[8] | 杨忍, 陈燕纯, 张菁, 徐茜.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乡村地理研究的主要理论演变与启示[J]. 地理科学, 2020, 40(4): 544-555. |
[9] | 曲衍波. 论乡村聚落转型[J]. 地理科学, 2020, 40(4): 572-580. |
[10] | 范建红, 梁肇宏, Steven B Emery.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乡村景观研究的脉络走向及启示[J]. 地理科学, 2020, 40(4): 590-598. |
[11] | 陶伟, 蔡浩辉, 廖健豪. 粮食地理学视角下乡村本土农业的社会建构——元阳哈尼梯田稻作系统案例[J]. 地理科学, 2020, 40(4): 637-645. |
[12] | 张新林, 仇方道, 谭俊涛, 王长建. 中国工业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解析[J]. 地理科学, 2020, 40(3): 335-343. |
[13] | 姜洪强, 梅林, 杨立青. 中国淘宝店铺服务质量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20, 40(3): 428-436. |
[14] | 谭俊涛, 赵宏波, 刘文新, 张平宇, 仇方道. 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 2020, 40(2): 173-181. |
[15] | 张向敏, 罗燊, 李星明, 李卓凡, 樊勇, 孙健武. 中国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科学, 2020, 40(2): 190-1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