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5, Vol. 35 ›› Issue (2): 183-189.doi: 10.13249/j.cnki.sgs.2015.02.183
张环宙1,2, 沈旭炜3, 吴茂英1
收稿日期:
2014-03-12
修回日期:
2014-06-19
出版日期:
2015-02-15
发布日期:
2015-02-15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张环宙(1971-),女,浙江浦江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旅游地理、历史地理。E-mail:
基金资助:
Huan-zhou ZHANG1,2, Xu-wei SHEN3, Mao-ying WU1
Received:
2014-03-12
Revised:
2014-06-19
Online:
2015-02-15
Published:
2015-02-15
摘要:
工业遗产是社会工业文化的重要表征,承载着城市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历史景观和记忆,为城市保留和建构了社会公共记忆的空间与素材。产业结构的转型和文脉保护意识的觉醒,使得滨水区遗存和集聚的码头、仓库、工厂成为近现代工业遗产。以杭州运河拱宸桥西工业遗产的博物馆化发展模式为案例,重点解析和梳理了滨水区工业遗产通过形态保护全面化、功能定位平民化、遗产展示活态化、运作机制创新化和展陈手法数字化等措施,有效延续城市记忆。最后,将杭州运河工业遗产的城市记忆延续归纳为“双层模式”,并访谈了多利益主体对其的评价,以期为未来类似研究提供一个比较参考。
中图分类号:
张环宙, 沈旭炜, 吴茂英. 滨水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记忆延续研究——以杭州运河拱宸桥西工业遗产为例[J]. 地理科学, 2015, 35(2): 183-189.
Huan-zhou ZHANG, Xu-wei SHEN, Mao-ying WU. Waterfront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Prolonging the Spirit of the City: A Case Study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Area in the West Side of Gongchen Bridge, Hangzhou[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35(2): 183-189.
[1] | Pozo P,González P.Industrial heritage and place identity in Spain: from monuments to landscapes?[J].Geographical Review,2012,102(4):446-464. |
[2] | 谢红彬,高玲.国外工业遗产再利用对福州马尾区工业旅游开发的启示[J].人文地理,2005,(6):52-55. |
[3] | 单霁翔. 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06,(4):10-45. |
[4] | 李林,魏卫.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述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 44-47. |
[5] | Murry R.Interpreting deindustrialised landscapes of Atlantic Canada: memory and industrial heritage in Sackville,New Brunswick[J].Canadian Geographer,2002,46(1): 48-62. |
[6] | 戴湘毅,阙维民.世界遗产视野下的矿业遗产研究[J].地理科学,2012,32(1):31-38. |
[7] | 陆邵明. 关于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规划师,2006,22(10):13-15. |
[8] | 韩福文,王芳.工业遗产保护视角下的工业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以辽宁工业城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6):66-72. |
[9] | 涂欣. 城市记忆及其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44-46. |
[10] | 陈建娜. 拉住即将消失的城市记忆[J].城市问题,2013(4):2-6. |
[11] | 张晓莉. 城市记忆与工业遗存[J].国际城市规划,2007,22(3):72-74. |
[12] | 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2006,(8):12-15. |
[13] | 张环宙,吴茂英,沈旭炜.城市滨水RBD开发研究:让滨水回归生活[J].经济地理,2013,33(6):73-78. |
[14] | 于波. 城市记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17. |
[15] | 朱娟丽,陈伟.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改建综合技术应用[J].浙江建筑,2011,28(6):1-4. |
[16] | 曹新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初探[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08-02. |
[17] | 张帆,邱冰.自发性空间实践:大运河遗产保护研究的盲点——以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样本[C].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论文汇编,2013:96-103. |
[18] | 思黛. 当代城市文化中的漫游者、过渡场所与速度快感[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
[1] | 刘天宝,杨芳芳,韩增林,彭飞.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视角下海洋本体的解构与研究重点[J]. 地理科学, 2019, 39(8): 1321-1329. |
[2] | 谭雪兰,蒋凌霄,米胜渊,欧阳巧玲,王振凯,安悦. 湖南省县域乡村反贫困绩效评价与空间分异特征[J]. 地理科学, 2019, 39(6): 938-946. |
[3] | 杨永春, 孙燕, 李建新, 唐艳, 张薇, 王伟伟. 藏、汉对比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环境认知研究——以中国西藏日喀则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9, 39(2): 334-341. |
[4] | 柳林,姜超,李璐. 警用视频监控的犯罪防控效果及空间差异——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9, 39(1): 61-69. |
[5] | 王玉娟, 杨山, 吴连霞. 多元主体视角下城市人居环境需求异质性研究——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7): 1156-1164. |
[6] | 刘春腊, 黄嘉钦, 龚娟, 谢炳庚. 中国精准扶贫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18, 38(7): 1098-1106. |
[7] | 杨晓俊, 朱凯凯, 陈朋艳, 郭文浩. 基于渗透原理的农民工城市空间融入变化规律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4): 504-510. |
[8] | 张艳, 刘志林. 市场转型背景下北京市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机会与职住分离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1): 11-19. |
[9] | 刘云刚, 周雯婷, 黄徐璐, 全志英. 全球化背景下在华跨国移民社区的空间生产——广州远景路韩国人聚居区的案例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7): 976-986. |
[10] | 吴丹贤, 周素红. 基于日常购物行为的广州社区居住-商业空间匹配关系[J]. 地理科学, 2017, 37(2): 228-235. |
[11] | 宋正娜. 竞争型公共设施区位决策——概念、选址原则及模型构建[J]. 地理科学, 2017, 36(10): 1485-1494. |
[12] | 焦华富, 许吉黎. 社会空间视角下成熟型煤炭资源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6, 36(11): 1670-1678. |
[13] | 刘海猛, 石培基, 潘竟虎, 曹智, 谢作轮. 中国城镇房价收入比时空演变的多尺度分析[J]. 地理科学, 2015, 35(10): 1280-1287. |
[14] | 李传武, 张小林. 转型期合肥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1982~2000年)[J]. 地理科学, 2015, 35(12): 1542-1550. |
[15] | 柴彦威, 张雪. 北京郊区女性居民一周时空间行为的日间差异研究[J]. 地理科学, 2014, 34(6): 725-7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