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5, Vol. 35 ›› Issue (2): 251-258.doi: 10.13249/j.cnki.sgs.2015.02.251
• 论文 • 上一篇
苏丽欣1,2, 廉毅1,2, 李尚锋1,2, 沈柏竹1,2, 陈长胜1,3
收稿日期:
2014-01-05
修回日期:
2014-05-08
出版日期:
2015-02-20
发布日期:
2015-02-20
作者简介:
苏丽欣(198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天气气候研究,E-mail:sulixin_329@163.com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5083,41275096,41405094)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1106016,GYHY201006020,GYHY201106015)资助.
SU Li-xin1,2, LIAN Yi1,2, LI Shang-feng1,2, SHEN Bai-zhu1,2, CHEN Chang-sheng1,3
Received:
2014-01-05
Revised:
2014-05-08
Online:
2015-02-20
Published:
2015-02-20
摘要:
采用国家气候中心的全国160个和东北88个测站1960~2010年的逐月观测资料、美国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对东北区夏季低温事件概率的空间分布与冷空气活动路径及其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区测站严重冷夏A事件≥20%概率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大部和吉林省的中东部,概率大值轴呈东北-西南向分布;东北区测站冷夏B事件≥20%概率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区的中西部和长白山东部区,概率大值轴呈西北-东南向分布;5 个A事件典型年的500 hPa 亚洲地区呈现乌拉尔山与鄂霍次克海阻高,与东北区均为负距平区构成双阻塞偶极子流型,偏东和偏北区域为温度场负距平极值中心;5 个B事件典型年则巴尔喀什湖和贝加尔湖为正异常区,东北亚至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上空为负距平区,构成亚洲地区东西向偶极子阻塞流型,温度场负距平分布为偏西北-东南走向;选择850 hPa 的假相当位温θse 的316 K候平均等值线的变化,反映来源于极地或超极地的冷空气活动路径的时空范围,其A和B事件典型年冷空气活动路径均分别与与东北区A、B事件大概率区的主要轴向分布是吻合的.
中图分类号:
苏丽欣, 廉毅, 李尚锋, 沈柏竹, 陈长胜. 东北区夏季低温事件概率空间分布与亚洲阻塞流型域及其冷空气活动路径[J]. 地理科学, 2015, 35(2): 251-258.
SU Li-xin, LIAN Yi, LI Shang-feng, SHEN Bai-zhu, CHEN Chang-sheng. Distribution of Summer Cool Events over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Asian Blocking Regime and Cold Air Path[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35(2): 251-258.
[1] 东北低温协作组. 东北地区冷夏季热夏季长期预报的初步研究[J].气象学报,1979,37(3):44~58. |
[1] | 陈嘉,韦素琼,陈松林. 中国台商农业技术时空扩散的格局、路径与机制——以福建省漳浦县为例[J]. 地理科学, 2019, 39(6): 957-966. |
[2] | 朱建华, 修春亮. 1949年以来东北地区行政区划演变格局与成因分析[J]. 地理科学, 2019, 39(4): 606-615. |
[3] | 郭付友, 佟连军, 李平, 张慧敏, 张春丽. 效率演化视角下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10): 1681-1689. |
[4] | 金凤君, 王姣娥, 杨宇, 马丽, 齐元静. 东北地区创新发展的突破路径与对策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6(9): 1285-1292. |
[5] | 毛广雄, 钱肖颖, 曹蕾, 刘传明. 江苏省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空间路径及机理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6(1): 72-80. |
[6] | 虞虎, 陆林, 李亚娟. 湖泊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效率特征、类型划分及其提升路径[J]. 地理科学, 2015, 35(10): 1247-1255. |
[7] | 郭永锐, 张捷, 卢韶婧, 吴荣华. 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性[J]. 地理科学, 2014, 34(11): 1299-1304. |
[8] | 刘云刚, 叶清露. |
[9] | 戴技才, 宗会明. 基于复杂网络聚类的最优选址模型[J]. 地理科学, 2013, 33(2): 143-149. |
[10] | 夏既胜, 何文通, 李虹霖. 区域物质流通虚拟网络研究——以金沙江流域中段为例[J]. 地理科学, 2012, 32(7): 816-821. |
[11] | 胡继华, 程智锋, 詹承志, 陈熹. 基于时空路径的城市公交时间可靠性研究[J]. 地理科学, 2012, 32(6): 673-679. |
[12] | 兰宗敏, 冯健. 城中村流动人口日常活动时空间结构 ——基于北京若干典型城中村的调查[J]. 地理科学, 2012, 32(4): 409-417. |
[13] | 朱天舒, 秦晓微. 城镇化路径: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问题[J]. 地理科学, 2012, 32(11): 1348-1352. |
[14] | 刘刚, 沈柏竹, 廉毅, 李尚锋, 曹玲, 刘平. 亚洲阻塞高压分类及其与东北冷涡活动和东北夏季低温的联系[J]. 地理科学, 2012, 32(10): 1269-1274. |
[15] | 郭荣朝, 宋双华, 苗长虹. 城市群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 地理科学, 2011, 31(3): 322-3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