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国阶.西部大开发与聚落生态建设——以西南山区为例[J]. 农村生态环境,2001,17(2):5~8.
[2] 姜广辉,张凤荣,秦静,等.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1):85~92.
[3] 金其铭.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J].地理学报, 1998,43(4):311~317.
[4] 李君,李小建.综合区域环境影响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巩义市为例[J].资源科学, 2009,31(7):1195~1204.
[5] 王诗雨,雷国平,姜超,等.黑龙江省宝泉岭垦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2): 196~200.
[6] 周道玮.乡村生态学概论[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3):369~ 372.
[7] 田永中,陈述彭,岳天祥.基于土地利用的中国人口密度模拟
[J].地理学报,2004,59(2):283~292.
[8] 田光进,庄大方.基于遥感与GIS 的中国城镇用地扩展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04,23(1): 44~47.
[9] 田光进,刘纪远,庄大方.近10 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J].地理学报,2003,58(5):651~658.
[10] 田光进,刘纪远,张增祥,等.基于遥感与GIS 的中国农村居民点规模分布特征[J].遥感学报,2002,6(4):307~312.
[11] 姜广辉,张凤荣,周丁扬,等.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的区位分析[J].资源科学,2007,29(2):109~116.
[12] 刘明浩,戴志中.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布局优化——以彭水县保家镇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3):476~ 482.
[13] 陶军德,关国峰,汤永玲.哈尔滨市阿城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5):27~29.
[14] 宋志军,关小克,朱战强.北京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形特征及复杂性[J].地理科学,2013,33(1):52~59.
[15] 李鑫,甘志伍,欧名豪,等.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与布局优化研究——以江苏省江都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3,33(2): 150~156.
[16] 张鹏,雷国平,李佳.石油城市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1):206~209.
[17] 郭晓东,马利邦,张启媛.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基本类型分析——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J]. 地理科学, 2013,33(1):45~51.
[18] 李红波,张小林,吴江国,等.欠发达地区聚落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以安徽省宿州地区为例[J]. 地理科学,2012,32(6):711~716.
[19] 张霞,魏朝富,倪九派,等.重庆市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3): 4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