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5, Vol. 35 ›› Issue (4): 507-514.doi: 10.13249/j.cnki.sgs.2015.04.507
• • 上一篇
收稿日期:
2014-01-25
接受日期:
2014-10-11
出版日期:
2015-04-20
发布日期:
2015-04-20
作者简介:
刘实(1963-),男,江苏徐州人,正研级高工,主要从事气候诊断和预测研究。E-mail:
Shi LIU1,2(), Bo SUI1,2, Ji LI3, Gang TU1,2
Received:
2014-01-25
Accepted:
2014-10-11
Online:
2015-04-20
Published:
2015-04-20
摘要: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温数据集1961~2011年中国东北地区资料及NCEP /NCAR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冬季风与东北冬季气温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起,东北冬季异常冷、暖事件明显增多,冬季风异常强、弱事件也相对增多;1986年前后东北冬季气温发生增暖性气候突变,冬季风同时进入转弱阶段;冬季风在2004年进入偏强阶段,东北冬季气温在2009~2011年出现转入低温阶段迹象。冬季风通过影响200 hPa 东亚急流,500 hPa东亚大槽、乌拉尔高压,850 hPa风场,地面西伯利亚高压等的异常导致东北冬季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
中图分类号:
刘实, 隋波, 李辑, 涂钢. 东亚冬季风对中国东北冬季气温变化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15, 35(4): 507-514.
Shi LIU, Bo SUI, Ji LI, Gang TU. Influence of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on Winter Air Temperature in Northeast China[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35(4): 507-514.
[1] | 任广成. 冬季季风与东亚气温[J].地理科学,1990,10(3):257~263. |
[2] | 郭其蕴. 东亚冬季风的变化与中国气温异常的关系[J].应用气象学报,1994,5(2):218~224. |
[3] | 施能. 近4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J].应用气象学报,1996,7(2):175~182. |
[4] | 施能,杨永胜.1873~1996年东亚冬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主要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8,21(2):208~213. |
[5] |
徐建军,朱乾根,周铁汉.近百年东亚冬季风的突变性和周期性[J].应用气象学报,1999,10(1):2~9.
doi: 10.3969/j.issn.1001-7313.1999.01.001 |
[6] |
崔晓鹏,孙照勃.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的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9,22(3):322~325.
doi: 10.3969/j.issn.1674-7097.1999.03.005 |
[7] |
龚道溢,朱锦红,王绍武.西伯利亚高压对亚洲大陆的气候影响分析[J].高原气象,2002,21(1):8~14.
doi: 10.3321/j.issn:1000-0534.2002.01.002 |
[8] |
晏红明,段玮,肖子牛.东亚冬季风与中国夏季气候变化[J].热带气象学报,2003,19(4):33~42.
doi: 10.3969/j.issn.1004-4965.2003.04.004 |
[9] |
刘实. 确定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的一种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2007,27(增刊):10~18.
doi: 10.3969/j.issn.1000-0690.2007.z1.003 |
[10] |
龚道溢,王绍武.近百年北极涛动对中国冬季气候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3,58(4):559~568.
doi: 10.3321/j.issn:0375-5444.2003.04.010 |
[11] |
王会军,姜大膀.一个新的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强弱变化之大气环流场差异[J].第四纪研究,2004,24(1):19~27.
doi: 10.3321/j.issn:1001-7410.2004.01.003 |
[12] |
康丽华,陈文,魏科.我国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异常变化的关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11(3):88~97.
doi: 10.3969/j.issn.1006-9585.2006.03.009 |
[13] | 刘实,闫敏华,隋波.东北三省冬季气温变化的有关研究进展[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5(6):357~361. |
[14] |
陈海山,孙照渤,闵锦忠.欧亚大陆冬季积雪异常与东亚冬季风及中国冬季气温的关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9,22(4),48~54.
doi: 10.3969/j.issn.1674-7097.1999.04.007 |
[15] |
周小珊,李辑,杨森,等.沈阳近百年的温度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形势分析[J].气象科学,2004,24(4):424~431.
doi: 10.3969/j.issn.1009-0827.2004.04.006 |
[16] |
郭冬,孙照渤.冬季北太平洋涛动异常与东亚冬季风和我国天气气候的关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27(4),461~470.
doi: 10.3969/j.issn.1674-7097.2004.04.004 |
[17] |
王晓娟,方之芳.中国地面气温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北冰洋涛动指数的关系[J].高原气象,2004,23(增刊):80~88.
doi: 10.3321/j.issn:1000-0534.2004.z1.014 |
[18] |
杨素英,王谦谦,孙凤华.中国东北南部冬季气温异常及其大气环流特征变化[J].应用气象学报,2005,16(3):334~344.
doi: 10.3969/j.issn.1001-7313.2005.03.007 |
[19] | 胡秀玲,刘宣飞.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与北极涛动年代际关系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28(5):640~648. |
[20] |
李春,方之芳.北极涛动与东北冬季温度的联系[J].高原气象,2005,24(6):927~934.
doi: 10.3321/j.issn:1000-0534.2005.06.012 |
[21] | 房一禾,周放,张运福,等.东北冬季气温年际、年代际影响因子的比较[J].地理科学,2013,33(7):844~850. |
[22] |
闫敏华,邓伟,陈泮勤.三江平原气候突变分析[J].地理科学,2005,25(6):661~667.
doi: 10.3969/j.issn.1000-0690.2003.06.004 |
[23] |
孙凤华,任国玉,赵春雨,等.中国东北地区及不同典型下垫面的气温异常变化分析[J].地理科学,2005,25(2):167~171.
doi: 10.3969/j.issn.1000-0690.2005.02.006 |
[24] |
李庆祥,李伟.近半个世纪中国区域历史气温网格数据集的建立[J].气象学报,2007,65(2):293~300.
doi: 10.3321/j.issn:0577-6619.2007.02.015 |
[25] | P.Yamamoto,T.Iwashima,N.K.Sanga,et al.气候跃变的分析[J].气象科技,1987,15(6):49~53. |
[1] | 程利莎,王士君,杨冉. 中国东北地区地缘关系演化过程及区域效应[J]. 地理科学, 2019, 39(8): 1284-1292. |
[2] | 张秋良, 边玉明, 代海燕, 王冰, 冯丽红, 王美媛.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J]. 地理科学, 2017, 37(12): 1909-1916. |
[3] | 李多, 柳艳菊, 王遵娅. 华南前汛期起讫日期的年际变化及与前汛期降水的关系[J]. 地理科学, 2017, 37(1): 154-160. |
[4] | 王冀, 申红艳, 张英娟, 王振宇. 青海地区冬季气温年际变化及其成因分析[J]. 地理科学, 2015, 35(1): 99-106. |
[5] | 贾文雄, 张禹舜, 李宗省. 近50 年来祁连山及河西走廊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14, 34(8): 1002-1009. |
[6] | 史培军, 孔锋, 方佳毅. 中国年代际暴雨时空变化格局[J]. 地理科学, 2014, 34(11): 1281-1290. |
[7] | 詹丰兴, 刘芸芸, 何金海. 江南春季降水的准2 a振荡及其与热带海温异常的关系[J]. 地理科学, 2013, 33(8): 1006-1013. |
[8] | 房一禾, 周放, 张运福, 赵梓淇, 沈秋宇, 王乙舒, 王春学. 东北冬季气温年际、年代际影响因子的比较[J]. 地理科学, 2013, 33(7): 844-850. |
[9] | 毛德华, 王宗明, 韩佶兴, 任春颖. 1982~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植被NPP时空格局及驱动因子分析[J]. 地理科学, 2012, 32(9): 1106-1111. |
[10] | 赵兴云, 王建, 商志远, 钱君龙. 树轮δ13C值方位分布及年际变化的普遍性研究 ——以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2, 32(2): 193-198. |
[11] | 孙桂丽, 陈亚宁, 李卫红. 新疆极端水文事件年际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地理科学, 2011, 31(11): 1389-1395. |
[12] | 满苏尔·沙比提, 胡江玲, 迪里夏提·司马义. 近40年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 2008, 28(4): 518-524. |
[13] | 贾文雄, 何元庆, 李宗省, 庞洪喜, 院玲玲, 宁宝英, 宋波, 张宁宁.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平原区气候变化的区域特征及突变分析[J]. 地理科学, 2008, 28(4): 525-531. |
[14] | 曲金华, 江志红, 谭桂容, 孙力. 冬季北大西洋海温年际、年代际变化与中国气温的关系[J]. 地理科学, 2006, 26(5): 557-5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