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5, Vol. 35 ›› Issue (5): 521-528.doi: 10.13249/j.cnki.sgs.2015.05.521
收稿日期:
2014-06-30
修回日期:
2014-12-09
出版日期:
2015-05-20
发布日期:
2015-05-2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梁经伟(1990-),男,江苏溧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复杂网络与区域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Jing-wei LIANG(), Shu-hui WEN(
), Jun-zhi FANG
Received:
2014-06-30
Revised:
2014-12-09
Online:
2015-05-20
Published:
2015-05-20
摘要:
从城市群的角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空间经济联系进行研究,首先从度、入度、出度3个角度对自贸区内的44个城市建立网络模型分析城市之间的复杂关系。其次对网络图进行中心度分析,判断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基于核心-边缘理论对自贸区内44个城市划分。最后利用派系过滤算法对城市网络图进行社团结构分析,利用K-plex算法进行凝聚子群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贸区内城市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核心城市群与边缘城市群圈层明显;同时中国在自贸区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带动国家经济关系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中图分类号:
梁经伟, 文淑惠, 方俊智. 中国-东盟自贸区城市群空间经济关联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视角[J]. 地理科学, 2015, 35(5): 521-528.
Jing-wei LIANG, Shu-hui WEN, Jun-zhi FANG. The Spatial Economic Association of City Agglomeration on CAFTA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35(5): 521-528.
表1
中国-东盟城市网络标准化中心度前10位和后6位城市"
序号 | 编号 | 城市 | 点度中心度 | 接近中心度 | 中间中心度 | 特征向量中心度 |
---|---|---|---|---|---|---|
1 | 12 | 成都 | 100 | 100 | 32.655 | 43.106 |
2 | 23 | 曼谷 | 72.093 | 78.182 | 8.634 | 36.739 |
3 | 10 | 贵阳 | 72.093 | 78.182 | 11.576 | 34.780 |
4 | 11 | 重庆 | 72.093 | 78.182 | 6.974 | 38.937 |
5 | 15 | 香港 | 53.488 | 68.254 | 1.482 | 33.638 |
6 | 16 | 广州 | 51.163 | 67.188 | 1.437 | 32.551 |
7 | 7 | 上海 | 48.837 | 66.154 | 1.290 | 31.508 |
8 | 9 | 长沙 | 48.837 | 66.154 | 0.960 | 31.793 |
9 | 5 | 南京 | 41.860 | 63.235 | 0.336 | 28.990 |
10 | 6 | 杭州 | 41.860 | 63.235 | 0.336 | 28.990 |
39 | 27 | 马德望 | 9.302 | 52.439 | 0 | 7.299 |
40 | 30 | 勃生 | 9.302 | 52.439 | 0 | 5.284 |
41 | 40 | 泗水 | 9.302 | 52.439 | 0 | 3.983 |
42 | 22 | 沙湾拿吉 | 6.977 | 51.807 | 0 | 6.421 |
43 | 43 | 马来奕 | 6.977 | 51.807 | 0 | 4.622 |
44 | 44 | 文莱摩拉 | 6.977 | 51.807 | 0 | 4.622 |
[1] | Castells M.The rise of network society[M].Oxford: Blackwell, 1996:55-60. |
[2] |
熊剑平,刘承良,袁俊.国外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研究进展[J].世界地理研究,2006,15(1):63~70.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06.01.011 |
[3] |
Gordon I R, Mccann P.Industrial cluster: complexes, agglomerations and /or social network![J].Urban Studies, 2000, 37(3):513-532.
doi: 10.1080/0042098002096 |
[4] | 马学广,李贵才.欧洲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J].地理科学, 2011, 31(12):1423~1429. |
[5] | 史雅娟,朱永彬,冯德显,等.中原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式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 2012, 32(12): 1430~1438. |
[6] | 马国霞,田玉军,石勇.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J].经济地理, 2010 ,30(2): 177~182. |
[7] | 孙东琪,张京祥,胡毅等.基于产业空间联系的 “大都市阴影区” 形成机制解析——长三角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的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 2013, 33(9): 1043~1050. |
[8] | 江玮 “钻石十年”:打造升级版中国-东盟自贸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01-01. |
[9] | Haggett P.Locational analysis in human geography[M].London: Edward Arnold Ltd, 1965: 33-40. |
[10] |
侯赟慧,刘洪.基于社会网络的城市群结构定量化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资金往来关系为例[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6,3(2):35~42.
doi: 10.3969/j.issn.1672-3813.2006.02.005 |
[11] |
李响.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结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2):80~85.
doi: 10.3969/j.issn.1006-3862.2011.12.015 |
[12] | 潘峰华,赖志勇,葛岳静.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地缘政治领域的应用[J].经济地理,2013,33(7):15~21. |
[13] |
郭建科, 韩增林, 耿雅冬. 我国不同区域城市空间联系的差异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1):40~44.
doi: 10.3969/j.issn.1003-2363.2012.01.009 |
[14] |
李正,陈才,熊理然. 欧美地缘经济理论发展脉络及其内涵特征探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4,23(1):10~18.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4.01.002 |
[15] | Reilly W J.Methods for the study of retail relationship[D]. Texas: University of Texas Bulletin,1929,(2944):164. |
[16] | Zipf G K.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M]. Cambridge, MA: Addison-Wesley, 1949. |
[17] |
柳坤,申玉铭.国内外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世界地理研究,2014,23(1):73~83.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14.01.009 |
[18] | 温志宏.距离分析:地缘经济关系评价的一种方法[J].统计与决策,1998,(1):8~10. |
[19] | 饶会林. 城市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08~126. |
[20] |
王欣,吴殿廷,王红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定量计算[J].城市与区域,2006,(3):55~59.
doi: 10.3969/j.issn.1006-3862.2006.03.011 |
[21] | 黄敬跃,吴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联系的测度分析[J].企业经济,2010,(1):127~129. |
[22] |
邢李志.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区域产业结构网络模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2):19~29.
doi: 10.3969/j.issn.1004-910X.2012.02.004 |
[23] | 刘军. 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
[24] | 安虎森等. 新经济地理学原理[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
[25] | 梁美玉,史春云.长三角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演变[J]. 旅游论坛, 2009,(2):229~233. |
[26] | 张婷,李红,丁嵩.多层级核心-边缘城市空间影响范围研究——以广东和广西为例[J].经济地理,2014,34(1):54~60. |
[27] |
Palla G, Derényi I, Farkas I, et al.Uncovering the overlapping community structure of complex networks in nature and society[J]. Nature, 2005, 435(7043): 814-818.
doi: 10.1038/nature03607 pmid: 15944704 |
[28] | 陈映雪,甄峰,王波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中国城市网络信息空间结构[J].经济地理,2013,33(4):56~63. |
[1] | 陆天华, 于涛.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旅游地乡村社会空间重构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9): 1522-1531. |
[2] | 王富喜. 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土地城镇化质量测度与协调发展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8): 1345-1354. |
[3] | 赵儒煜, 许军. 东北地区要素空间集聚与不平衡发展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7): 1104-1113. |
[4] | 刘心怡.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网络结构与分工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6): 874-881. |
[5] | 彭文英, 王瑞娟, 刘丹丹. 城市群区际生态贡献与生态补偿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6): 980-988. |
[6] | 黄洁, 杜德林, 王姣娥, 周健, 金凤君. 基于城市群尺度的高铁列车与长途汽车网络结构比较[J]. 地理科学, 2020, 40(12): 1958-1966. |
[7] | 陈晓红, 娄金男, 王颖. 哈长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动态模拟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2): 2000-2009. |
[8] | 盛彦文, 苟倩, 宋金平. 城市群创新联系网络结构与创新效率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831-1839. |
[9] | 周伟, 赵艳, 宁煊. 京津冀城市群制造业结构变迁与空间集聚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921-1929. |
[10] | 刘本城, 房艳刚. 辽中南城市群农业多功能演变特征与地域模式[J]. 地理科学, 2020, 40(10): 1720-1730. |
[11] | 钟业喜, 郭卫东. 中国高铁网络结构特征及其组织模式[J]. 地理科学, 2020, 40(1): 79-88. |
[12] | 徐丽婷,姚士谋,陈爽,徐羽. 高质量发展下的生态城市评价——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 地理科学, 2019, 39(8): 1228-1237. |
[13] | 任梅,王小敏,刘雷,孙方,张文新. 中国沿海城市群环境规制效率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 2019, 39(7): 1119-1128. |
[14] | 马丽亚,修春亮,冯兴华. 基于母子企业联系的东北三省城市网络特征[J]. 地理科学, 2019, 39(7): 1129-1138. |
[15] | 马双,曾刚. 网络视角下中国十大城市群区域创新模式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6): 905-9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