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子奇:青海湖纪略,新西北,3(3),1931年。
[2] 刘增乾:青海湖流域地理志.西北通迅.2(2),1935年。
[3] 孙建初:青海湖,地质评论,3(5),1938年。
[4] 李式金:青海湖区之初步探讨,边政公论,11-12(1),1942年。
[5] 施雅风等:青海湖及其附近地区自然地理(着重地貌)的初步考察,地理学报,24(1),1985年。
[6] 方永:青海湖湖盆地貌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演变,地理集刊,第5号,1983年。
[7] 陈克造等:青海湖的形成与发展,地理学报,30(3),1964年。
[8] 黄第藩等:青海湖第四纪地层,中国第四纪研究,6(2),1965年。
[9] 杨惠秋等:青海湖盆第四纪抱粉组合及其意义,地理学报,31(4),1965年。
[10]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等:青海湖综合考察报告,9-21页,科学出版社,1979年。
[11] 魏振铎:青海湖盆的森林变迁,青海环境,3期,1987年。
[12] 应百才等:青海湖水位下降及其原因分析,青海环境,2期,1987年。
[13] 徐叔鹰等:青海湖东岸的风沙堆积,中国沙漠,3(3),1981年。
[14] 徐叔鹰等: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区冰缘发展探讨,冰川冻土,6(2),1984年。
[15] 刘东生等:黄上与环境,106-113页,科学出版社,1985年。
[16] 陈吉方:北京平原全新世地层及自然环境演变,中国科学,9期,1979年。
[17] 竺可祯:中国近5000年来的气候变化研究,中国科学,2期,1973年。
[18] 杨怀仁:第四纪地质,184-16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
[19] 郑度等:中国的青藏高原,98-100页,科学出版社,198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