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子刚.湿地生态系统碳储存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J].地理科学,2004,24(5):634~639. [2] 张明祥,董瑜.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濒海湿地景观变化及其管理对策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1):119~123. [3] 杨永兴.从魁北克2000-世纪湿地大事件活动看21世纪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J].地理科学,2002,22(2):150~156. [4] 张芸,朱诚,于世永.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3000年来的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J].地理科学,2001,21(3):267~272. [5] 王学雷,吕宪国,任宪龙.江汉平原湿地水系统综合评价与水资源管理探讨[J].地理科学,2006,26(3):311~315. [6] 张金波,宋长春,杨文燕.沼泽湿地垦殖对土壤碳动态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6,26(3):340~344. [7] 佟守正,吕宪国.松嫩平原重要湿地恢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07,27(1):127~128. [8] 王计平,邹欣庆,左平基.于社区居民调查的海岸带湿地环境质量评价——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7,27(2):249~255. [9] 周西平.三河湿地资源评价与保护利用[J].陕西林业科技,1998,(1):61~64. [10] 毛平宇.论陕西黄河湿地保护的统一规划与管理[J].陕西环境,2002,9(4):21~23. [11] 孙娴,贺安乾.三河湿地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J].陕西气象,2002,(4):43~44. [12] 崔保山,刘兴土.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可持续性管理对策[J].地理科学,2001,21(3):250~256. [13] 刘红玉,吕宪国.三江平原湿地景观生态制图分类系统研究[J].地理科学,1999,19(5):432~436. [14] 殷康前,倪晋仁.湿地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1998,18(5):539~546. [15] Maltby E.Waterlogged wealth:why waste the world′s wetplaces[M].UK:An Earthscan Paperback,1986. [16] Boule M.An early history of wetland ecology[A].in:Mitsch W J(ed).Global wetlands:old world and new[C].Netherlands:Elsevier,1994. [17] 汪爱华,张树清,何艳芬.RS和GIS支持下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动态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5):636~640. [18] 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2005. [19] 何执兼,关履基,柯栋.广东省海岸带湿地遥感调查与开发[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5):122~126. [20] 肖笃宁,胡远满,李秀珍,等.环渤海三角洲湿地的景观生态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1] 陈刚起,张文芬.三江平原沼泽对河川径流影响的初步分析[J].地理科学,1982,2(3):254~263. [22] 吕宪国,黄锡畴.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J].地理科学,1998,18(4):293~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