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素清,张金屯.山西生态环境破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2(19):56~61. [2] 第宝锋,杨忠,艾南山,等.基于RS与GIS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化生态系统评价--以云南省元谋县为例[J].地理科学,2005,25(4):484~489. [3] 李阳兵,高明,邵景安,等.岩溶山区不同植被群落土壤生态系统特性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5):606~613. [4] 赵延治,张春来,邹学勇,等.西藏日喀则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与生态环境建设[J].地理科学,2006,26(1):33~39. [5] 尹海伟,徐建刚,陈昌勇,等.基于GIS的吴江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J].地理科学,2006,26(1):64~69. [6] 朱永恒,濮励杰,赵春雨.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研究--以吴江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7,27(2):182~187. [7] 王爱玲,朱文泉,李京,等.内蒙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遥感测量[J].地理科学,2007,27(3):325~330. [8] 上官铁梁,马子清,谢树莲.山西省珍惜濒危保护植物[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84. [9] 刘惠清,许嘉巍,刘凤梅.景观生态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地理科学,1998,18(2):156~162. [10] 彭文英,张科利,江忠善,等.黄土高原坡耕地退耕还草的水沙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2002,22(4):390~397. [11] 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编著).中国生态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11~13. [12] 岳明,张林静,党高弟,等.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与海拔梯度的关系[J].地理科学,2002,22(2):349~352. [13] 朱俊凤,朱震达(主编).中国沙漠化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14] 张峰,上官铁梁.山西省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J].地理科学,1999,19(3):216~219. [15] 王荷生(主编).华北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16] 张峰,上官铁梁,郑凤英.山西关帝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植物研究[J].植物研究,1998,18(1):20~27. [17] 上官铁梁.恒山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1,21(5):958~965. [18] 上官铁梁,张峰,邱富财,等.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9,17(4):323~331. [19] 李卓玉,张峰,上官铁梁.太岳山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6(1):101~106. [20] 张峰,上官铁梁.山西关帝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植物研究,1998,18(1):18(1):20~27. [21] 张峰,上官铁梁.山西木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比较分[J].地理科学,17(4):298~303. [22] 张建民,张峰.山西历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植物研究[J].2002,22(4):444~452. [23] 张殷波,张峰.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植物研究,2003,23(4):500~506. [24] 上官铁梁,张峰,张龙胜,等.山西湿地维管植物区系多样性研究[J].植物研究,2000,20(3):275~281. [25] 柴宝峰.山西太岳山种子植物区系特征[J].山地研究,1997,15(3):162~166. [26] 上官铁梁,张峰.山西朔县种子植物区系及其生态经济意义[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1,9(4):355~362. [27] 《山西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山西植物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8] 方琒德.山西省种子植物要目[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29] 吴征镒.路安民,汤彦承,等.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0] 吴征镒,陈新启(主编).中国植物志(第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583. [31] 马子清,上官铁梁,滕崇德,等.山西植被[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1~172. [32]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Ⅵ:1~139. [33] 王荷生,张镱锂,黄劲松,等.华北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5,增刊Ⅶ:32~54. [34] 张桂宾.河南省植物区系地域分异[J].地理科学,2003,23(6):734~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