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宁越敏,唐礼智. 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J]. 现代城市研究,2001,(3):19~22. [2] 石忆邵,张洪武. 长江三角洲城市综合竞争力与区域优势分析[J]. 城市规划汇刊,2002,(1):17~21,79. [3] 唐世龙. 湖南城市竞争力的动态比较[J]. 经济地理. 2007, 27(5):787~789. [4] 许学强, 程玉鸿.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时空演变[J]. 地理科学, 2006,26(3):257~265. [5] 林 琳,于 伟,陈 烈. 基于城市竞争力分析的城市定位——以青岛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07, 27(5):763~767. [6] 曹小曙,薛德升,阎小培. 城市交通运输地理发展趋势[J]. 地理科学, 2006,26(1):111~117. [7] 杨家文,周一星. 通达性:概念,度量及应用[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9,15(2):61~66. [8] 陈 洁, 陆 锋, 程昌秀. 可达性度量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评述[J]. 地理科学进展,2007, 26(5):100~110. [9] 杨 涛,过秀成. 城市交通可达性新概念及其应用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1995,8(2):25~30,73. [10] 金凤君,王娇娥. 20世纪中国铁路网扩展及其空间通达性[J]. 地理学报,2004,59(2):293~302. [11] 徐 旭,曹小曙,闫小培. 不同指标下的穗港城市走廊潜在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J]. 地理研究,2007,26(1):179~186. [12] 徐 的,陆玉麒. 高等级公路网建设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J]. 经济地理,2004,24 (6 ):830~833. [13] 曹小曙,薛得升,阎小培.中国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J]. 地理学报,2005,60(6):903~910. [14] 张 兵,金凤君,于 良.湖南公路网络演变的可达性评价[J].经济地理,2006,26(5):776~779. [15] 李仁安,申家峰. 中部地区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8):162~166. [16] 陈梦筱.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7, (2):33~39. [17] 杨晓光,樊杰. 中国农村工业地区竞争力差异分析[J]. 地理科学,2005,25(1):1~6. [18] 地质出版社.中国高速公路及各等级公路网地图册[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