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1, Vol. 31 ›› Issue (12): 1437-1446.doi: 10.13249/j.cnki.sgs.2011.012.1437
孙根年, 周瑞娜, 马丽君, 王泰然
收稿日期:
2010-10-18
修回日期:
2011-04-28
出版日期:
1997-12-20
发布日期:
1997-12-20
基金资助:
SUN Gen-nian, ZHOU Rui-na, MA Li-jun, WANG Tai-ran
Received:
2010-10-18
Revised:
2011-04-28
Online:
1997-12-20
Published:
1997-12-20
摘要: 依据旅游本底趋势线理论和月指数距平方法,对2008年五大事件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定量分析,结果发现:①在五大事件的影响下,2008年中国24个省区入境旅游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广东、四川等省区损失游客67.6~294.5万人,山东、海南等省区损失量小于5万人次;四川、西藏等省区损失率在50.0%~76.7%,安徽、吉林等省区损失率为1.6%~4.6%。②由于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和持续期不同,对各省区入境旅游影响差异较大,金融海啸共损失游客1 254.86万人次,汶川地震损失游客178.47万人次,奥运入境限制及"奥运抽水"损失入境游客215.02万人次,藏独事件损失游客115.55万人次,南方雪灾损失游客42.41万人次。③五大事件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空间差异。南方雪灾的影响集中在南方受灾省区;藏独事件对西藏及北京、上海旅游影响较大;汶川地震影响范围遍及全国,但对四川及其周边省区影响最大;北京奥运会期间,全国大部分省区入境客流量减少;金融海啸影响的时间长范围广,全国31个省区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入境客流量损失较大。在本底趋势线模型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
中图分类号:
孙根年, 周瑞娜, 马丽君, 王泰然. 2008年五大事件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基于本底趋势线模型高分辨率的分析[J]. 地理科学, 2011, 31(12): 1437-1446.
SUN Gen-nian, ZHOU Rui-na, MA Li-jun, WANG Tai-ran. Impact of Five Important Events on China Provincial Inbound Tourism in 2008:An Analysis In High-Resolution Based on the TBL Model[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1, 31(12): 1437-1446.
1] Brent W Ritchie.Chaos,crises and disasters:A strategic ap-proach to crisis management in the tourism industry[J].Tourism Management,2004,25(6):669-683.
[2] Huang J H,Min C H J.Earthquake devastation and recovery in tourism:The Taiwan Case[J].Tourism Management,2002,23 (2):145-154. [3] Goodrich J N.September 11,2001 attack on America:A record of the immediate impacts and reactions in the USA travel and tourism industry[J].Tourism Management,2002,23(2):573-580. [4] Blake A,Sinclair M T.Tourism Crisis Management:US Re-sponse to September 11[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 30(4):813-832. [5] Guzhva V S,Pagiavlas N.US Commercial airline performance after September 11,2001:Decomposing the effect of the terrorist attack from macroeconomic influences[J].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2004,10(5):327-332. [6] Pasquariello P.The anatomy of financial crises:Evidence from the emerging ADR marke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8,78(2):193-207. [7] Dwyer G P,Tkac P.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 fixedincome marke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09, 28(8):1293-1316. [8] 尹婕.2008中国旅游回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12-31,第6版. [9] 蔡华锋.2008影响广东旅游10大事件[N].南方日报,2008-12-24,第2版. [10] 魏小安,曾博伟.汶川地震后中国旅游形势分析与判断[J]. 旅游学刊,2008,23(8):13~18. [11] 戴斌.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旅游经济:趋势与对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27~30. [12] 孙根年.中国境外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及科学意义[J].地理科学,1998,18(5):442~448. [13] 孙根年.中国6大境外客源市场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1998,28(4):64~70. [14] 孙根年.西安市境外旅游业发展的动态趋势及波动周期,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6):514~517. [15] 孙根年,马丽君.2003年SARS对中国铁路客运量的后影响评价[J].铁道学报,2006,28(6):28~34. [16] 李锋,孙根年.基于旅游本底线(TBL)的旅游危机研究:以2003年“SARS”为例.人文地理,2006,21(4):102~105. [17] 孙根年,马丽君.基于本底线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客流量预测,地理研究,2008,27(1):65~74. [18] 马丽君,孙根年,王洁洁.基于本底趋势线与小波函数的中国旅游成长及多周期分析,旅游科学,2009,23(6):21~27. [19] 马丽君,孙根年.30年来危机事件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比较,经济地理,2009,29(6):1005~1010. [20] 孙根年,王洁洁.1987年来台海关系变化对台湾入境大陆客流量的影响,地理学报,2009,64(12):1513~1522. [21] 马丽君,孙根年,王洁洁等.基于本地趋势线理论的3个遗产地旅游成长多周期分析[J].山地学报,2010,28(4):492~499. [22] 戴光全,保继刚.昆明世博会效应的定量估算:本底趋势线模型[J].地理科学,2007,27(3):426~433. [23] 李锋.目的地旅游危机管理:机制、评估与控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 [24] 戴光全.重大事件对城市发展及城市旅游的影响研究:以’99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7月. [25] 姚宏.西安旅游非线性成长与战略地图[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 [26] 孙根年.论旅游危机的生命周期与后评价研究[J].人文地理,2008,(1):7~12. [27] 孙根年,于立新.基于本底趋势线的秦俑馆旅游危机后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1):107~112. [28] 孙根年,舒镜镜.五大危机事件对美国出入境旅游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8):987~996. [29] 马丽君,孙根年,马耀峰,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以2008年雪灾为例[J].资源科学,2010,32(1):107~112. [30] 马丽君,孙根年,王宏丹,等.汶川地震对四川及周边省区旅游业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168~174. [31] 保继刚,项怡娴,吴永莹.北京奥运会对非举办地入境旅游的影响:以桂林阳朔为例[J].人文地理,2009,(2):1~6. [32] 柴海燕.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国际旅游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12):111~114. |
[1] | 程豪, 杨钊. 从大众旅游到乡村旅居:乡村区域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基于元方法的驱动力分析与旅居地假设[J]. 地理科学, 2021, 41(1): 83-91. |
[2] | 田里, 刘亮. 旅游孤岛效应演化机理研究——以云南普者黑旅游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21, 41(1): 22-32. |
[3] | 张子昂, 保继刚. 多重距离对中国入境与出境旅游流的影响:基于组态的视角[J]. 地理科学, 2021, 41(1): 13-21. |
[4] | 徐少癸, 左逸帆, 章牧.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中国旅游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研究[J]. 地理科学, 2021, 41(1): 33-43. |
[5] | 麻学锋, 刘玉林, 谭佳欣. 旅游驱动的乡村振兴实践及发展路径[J]. 地理科学, 2020, 40(12): 2019-2026. |
[6] | 刘长生, 董瑞甜, 简玉峰. 旅游业发展产业协同与荷兰病效应研究——基于胡焕庸线的思考[J]. 地理科学, 2020, 40(12): 2073-2084. |
[7] | 赵书虹, 白梦. 云南省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耦合协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878-1888. |
[8] | 于洪雁, 王群勇, 张博, 刘继生. 中国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及驱动机制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889-1898. |
[9] | 孙晓东, 徐美华. 邮轮属性评价与品牌定位[J]. 地理科学, 2020, 40(10): 1688-1697. |
[10] | 生延超, 刘晴. 人力资本促进区域旅游经济效率的空间差异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0): 1710-1719. |
[11] | 刘沛林. 从新宅居生活看网络虚拟旅游的前景和方向[J]. 地理科学, 2020, 40(9): 1403-1411. |
[12] | 熊建新, 王文辉, 贺赛花, 尹妍, 唐朝凤. 洞庭湖区旅游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性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20, 40(9): 1532-1542. |
[13] | 朱麟奇, 李秋雨, 刘继生. 中国旅游业与地区发展及民生改善协调关系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8): 1328-1335. |
[14] | 张飞, 杨林生, 何勋, 石勇. 大运河遗产河道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J]. 地理科学, 2020, 40(7): 1114-1123. |
[15] | 王新越, 芦雪静.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对旅游经济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20, 40(7): 1160-11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