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08, Vol. 28 ›› Issue (2): 189-194.doi: 10.13249/j.cnki.sgs.2008.02.189
哈斯巴根1, 李百岁1, 宝音2, 乌敦2
收稿日期:
2007-04-30
修回日期:
2007-09-10
出版日期:
2008-03-20
发布日期:
2008-03-20
作者简介:
哈斯巴根(1979-), 男,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 硕士, 从事人文地理学方面的研究与教学。E-mail:sdhsbg@163.com
基金资助:
Hasbagen1, Li Bai-Sui1, BAO Yin2, Wu Dun2
Received:
2007-04-30
Revised:
2007-09-10
Online:
2008-03-20
Published:
2008-03-20
摘要: 在传统食物型人口承载力基础上,引进表征土地资源经济产出的货币型人口承载力来综合考虑土地资源人口综合承载力,建立了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模型。并以呼和浩特市域作为研究区域,运用系统动力学(SD)原理与方法,在不同情景下模拟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得出较优的发展方案,即到2020年呼和浩特市域食物型人口承载力为310万人,货币型人口承载力为1 723万人,综合人口承载力为1 000万人口,货币型人口承载力多出食物型人口承载力5.56倍,货币型人口承载力对综合人口承载力的贡献远超过了食物型人口承载力的贡献。
中图分类号:
哈斯巴根, 李百岁, 宝音, 乌敦. 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 地理科学, 2008, 28(2): 189-194.
Hasbagen, Li Bai-Sui, BAO Yin, Wu Dun. Theoretical Model and Empirical Researches of Regional Land Carrying Capacity[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8, 28(2): 189-194.
[1] 方创琳,余丹林.区域可持续发展SD规划模型的试验优控——以干旱区柴达木盆地为例[J].生态学报,1999,19(6):87~89. [2] 宝音,李百岁.乌兰察布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49~52. [3] 吴雪娟.耗散结构系统的负熵及其实现过程[J].系统辩证学学报.1995,3(2),73~75. [4] 艾华,张广海,李雪.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模式仿真研究[J].地理科学,2006,26(2):144~149. [5] 何毓蓉,周红艺,等.四川省耕地地力生产潜力及承载力研究[J].地理科学,2004,24(1):20~22. [6]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7] 毛汉英,余丹林.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4):549~555. [8] 张传国,方创琳,全华.干旱区绿洲承载力研究的全新审视与展望[J].资源科学,2002,26(2):144~149. [9] 陈勇,陈国阶.山区人口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3):282~283. |
[1] | 李汝资, 宋玉祥, 李雨停, 于婷婷. 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阶段识别及其特征成因分析[J]. 地理科学, 2016, 36(1): 90-98. |
[2] | 王宜强, 赵媛. 中国煤炭资源流源、汇地空间格局演变与内部空间差异研究[J]. 地理科学, 2014, 34(10): 1153-1160. |
[3] | 张乐勤, 陈素平, 陈保平, 陈发奎. 1996~2011年安徽省产业结构演进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影响测度与分析[J]. 地理科学, 2014, 34(9): 1117-1124. |
[4] | 郑德凤, 臧正, 赵良仕, 孙才志. 中国省际资源环境成本及生态负荷强度的时空演变分析[J]. 地理科学, 2014, 34(6): 672-680. |
[5] | 黄悦, 刘继生, 张野. 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资源诅咒效应国内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 2013, 33(7): 873-877. |
[6] | 赵媛, 沈璐. 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J]. 地理科学, 2012, 32(5): 557-561. |
[7] | 赵媛, 沈璐. 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J]. 地理科学, 0, 0(): 0-0. |
[8] | 赵震宇, 宋冬林. 中国化石能源使用可持续性评估——基于1990~2006年数据[J]. 地理科学, 2010, 30(1): 75-79. |
[9] | 张郁, 吕东辉, 秦丽杰. 基于合约化的水权交易市场分析[J]. 地理科学, 2003, 23(1): 118-121. |
[10] | 张德震, 陈西庆. 我国水价的变化过程及其区域特征的研究[J]. 地理科学, 2002, 22(4): 483-488. |
[11] | 冯昌中, 宋佳波, 曾尊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储备及其模式选择[J]. 地理科学, 2002, 22(3): 288-293. |
[12] | 陈浮, 彭补拙. 农用土地价格初步研究——温州市农用地案例分析[J]. 地理科学, 2000, 20(1): 65-71. |
[13] | 陈浮, 彭补拙. 区域城镇土地价格体系研究——南京市域城镇案例分析[J]. 地理科学, 1998, 18(5): 449-456. |
[14] | 吴殿廷, 刘小勇. 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发展——以陕西省为例[J]. 地理科学, 1998, 18(2): 176-1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