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1~15 [2] 肖笃宁,胡远满,李秀珍, 等. 环渤海三角洲湿地的景观生态学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301~366 [3] Forman R T T. Land Mosaics: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s and Regions[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4] Naveh Z, Liberman A S.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nd Apllication[M]. 2nd edn.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93. [5] 王家骥,夏永霞. 旅游城规划中的景观生态评估――以海南三亚市南田为例[J]. 环境科学研究. 1996:9(1):19~24. [6] 唐东芹 ,傅德亮. 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园林绿化关系的探讨[J]. 中国园林,1999, 15(3):40~43. [7] 杨 彪. 景观生态学原理与自然保护区设计[J]. 林业调查研究,2001,26(2):51~53. [8] 阎淑君,洪 伟,吴承祯.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1):63~66. [9] 赵 清, 丁登山, 阎传海. 南京幕燕山地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研究[J]. 地理研究, 2003, 22(6): 742~750. [10] 曲仲湘,文振旺,朱克贵. 南京灵谷寺森林现况的分析[J]. 植物学报,1952,1(1):18~49. [11] 曲仲湘,文振旺. 南京栖霞山林木现况的观察[J]. 复旦学报,1955,(1):123~144. [12] 熊文愈,韩福庆,姚琢.南京灵谷寺森林的变化分析[J].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83, (2):1~23. [13]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44~156. [14] 郑允文,薛达元,张更生.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J]. 农村生态环境,1 994,10(3 )::2 3~25. [15] 刘翼钊, 伍玉容, 杨成永. 层次分析法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中的应用初探[J].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03, 30(1):17~20. [16] 阎传海. 山东省南部地区景观生态的分类与评价[J]. 农村生态环境,1998,14(2):15~19. [17] 刘冀钊,伍玉容,杨成永. 层次分析法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中的应用初探[J].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3, 30(1):1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