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建中.等.黄土高原全新世古气候环境的初步研究.见: 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1. 106-120.
2 雷祥义.西安全新世黄土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见: 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1.149-155.
3 朱志诚.陕西森林的变迁见: 陕西森林.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32-60.
4 朱志诚.等.陕西农业自然环境的变迁.西安: 陕西科技出版社,1986.403-407.
5 朱志诚.陕西森林简史.见: 中国森林史资料汇编.吉林新闻出版局,1993. 171-188.
6 朱志诚.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变迁与当前林业建设.陕西林业科技,1990,(4);21-28.
7 朱志诚.秦岭植被的变迁.西北大学学报,1979,(2): 76-85.
8 翟旺.等.山西森林简史见: 中国森林史资料汇编.吉林新闻出版局,1993. 109-126.
9 陈加良.等宁夏自治区森林简史.见: 中国森林史资料汇编.吉林新闻出版局,1993.232-264.
10 朱志诚.秦岭以北黄土区植被的演变.西北大学学报,1981,11(1): 58-66.
11 朱志诚.陕北黄土高原上森林草原的范围.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1983,7(2): 122-131.
12 张振万黄土高原植被与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西北植物学报,1991,11(5): 1-9.
13 朱志诚秦岭及其以北黄土区植被地带性特征.地理科学,1991,11(2): 157-164.
14 朱志诚.黄土高原森林草原的基本特征.地理科学,1994,14(2);152-156.
15 朱志诚.陕北森林草原的真相与农林牧合理配置.陕西农业科学,1980,(3): 42-46.
16 朱志诚.陕北黄土高原杜松疏林草原初步研究.林业科学,1991,27(4): 447-451.
17 朱志诚.陕北森林草原区的植物群落类型I疏林草原与灌木草原.中国草原,1982,(2),1-8.
18 朱志诚.陕北黄土高原侧柏疏林草原初步研究.武汉植物研究,1993,11(1): 47-53.
19 朱志诚.陕北森林草原的植物群落类型11.禾草草原与半灌木草原.中国草原,1984,(1): 13-21.
20 朱志诚.秦岭及陕北黄土高原区辽东栋林初步研究.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1984,8(4): 279-293.
21 朱志诚秦岭及陕北黄土高原区山杨林初步研究.西北植物学报,1991,11(1): 71-85.
22 朱志诚陕北黄土高原辽东栋林类型与演替关系.西北大学学报,1991,21(1): 57-73.
23 朱志诚.陕北黄土高原山杨林类型与演替关系西北大学学报,1992,22(3): 325-339.
24 朱志诚.陕北黄土高原白桦林初步研究.西北大学学报,1994,24(5): 455-460.
25 朱志诚,等.陕北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地带植被恢复演替初步研究.山西大学学报,1993,16(1): 94-100.
26 朱志诚.秦岭及陕北黄土高原侧柏林初步研究.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1984,8(4): 279-293.
27 朱志诚,等.陕北黄土高原油松林类型和演替关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19(3): 56-63.
28 朱志诚.陕北黄土高原植被对土壤质的影响.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1993,17(3): 280-286.
29 朱志诚.陕北黄土高原区森林地带植被恢复演替.西北林学院学报,1993,8(1),87-94.
30 朱志诚,等,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地带草本植物群落类型及动态特征.中国草原,1989,(2): 18-24.
31 朱志诚.关于陕西森林区划问题(一).陕西林业科技, 1983,(3): 17-21.
32 朱志诚.从植物地名录看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当前造林树种的选择.陕西林业科技,1980,(4),8-15.
33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延安地区地理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132-136.
34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愉林地区地理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162-163.
35 陈昌耸.陕甘边城子午岭梢林区植神及其在水土保持上的作用.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二辑),1958.(2),152223.
36 阂芝兰.陕西省宜点保护野生动物.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