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委员会: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科学出版社,1959年.
[2] 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委会:中国自然地理总论,科学出版社,1986年.
[3]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寒委员会:纪念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文集,1986年.
[4]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中国沙漠概论,科学出版社,1974年,1980年.
[5]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新疆沙漠及其改造利用,新彊人民出版社, 1978年。
[6] 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1)新疆经挤地理,(2)新疆地貌,(3)新疆气候,(4)新疆土壤地理,(5)新疆地下水,(6)新疆水文地理,(7)新疆农业,(8)新疆畜牧业,(9)新疆鸟类及兽类,(10)新疆植被;(11)新疆盐演土,科学出版社,1964-1984年。
[7]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1)内蒙古自治区及东北西部地区地貌,(2)内蒙古自治区及东北西部水利资被1(4)内蒙古自治区及东北西部土壤地理,(5)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部毗邻地区天然草场,(6)内蒙古植被,(7)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部毗邻地区林业,科学出版社,1978-1985年。
[8] 中国农业地理丛书:(I)内蒙古农业地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2)宁夏农业地理,科学出版社,1976年,(3 )新疆农业地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
[9] 甘肃省农业区划办出室:甘肃省综合农业区划,1982年。
[10] 赵松乔(主编):中国干旱地区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5年。
[11] 赵松乔:中国干旱区的自然特点和经济发展,新疆地理,6(2), 1983年.
[12] 赵松乔:中国荒漠地带土地类型分析,地理科学,2(1),1982年.
[13] 赵松乔:中国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自然资源学报,1(1), 1986年。
[14] 赵松乔:人类活动对西北干旱地区地理环境的作用:绿洲化或荒漠化?干旱区研究,9(3), 1987年.
[15] 赵松乔:西北干旱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1),1987年。
[16] Zhao Songqiao (Chao Sung-chino):Desert Lands of Chino, ICASALS, pub no, 81-1 Texas Tech University U.S.A.1981.
[17] Zhao Sonbqiao and Xing Jiamin;"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hamo (Shady deserts) and the Gobi (Stong deserts) of Chinas, 5trine, Yo1.17, Sweden 19a2,
[18] Zhao Songqiao and Xia Xuncheng; 0Evolution of the Lop Desert and the Lop Nor"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Vol.150, pt,3.England, 1984,
[19] 吴正.风沙地貌学,科学出版社,1987年。
[20] 朱震达、刘恕:中国的沙漠化:一个环境保护问题,自然资源,3期,1980。年.
[21] 赵性存:中国沙漠地区铁路的修筑,中国沙漠,5(2), 1985年。
[22] 沙坡头沙漠科学研究站: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铁路沿线流沙固定的原理与措施,中国沙漠,6(2), 1986年。
[23] 汤奇成:千早区的年径流分析与预测,中国沙漠,6(2), 1986年.
[24] 杨利善:新疆河流年径流量最近计算,新疆地理,1(2), 1978年。
[25] 新疆荒地资源综合考察队:新疆农业自资源合理利用与资源演变专辑,新疆地理,7(4), 1984年。
[26] 樊自立:新疆的土地资源评价问题,干旱区研究,2(3), 1985年.
[27] 北京大学地理系:毛乌素沙区自然条件及其改良利用,科学出版社,1983年.
[28] 孙金铸:河套平原自然条件及其改造,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6年。
[29] 乌学智:内蒙古农牧业气候生产潜力的探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1), 1987年。
[30] 陈隆亨、曲耀光:河西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地理学报,43(1), 1988年。
[31] 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编委会:中国土地类型图(1:100万):西安幅,太原幅,呼和浩特幅,西宁幅,乌鲁木齐幅,测绘出版社,198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