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02, Vol. 22 ›› Issue (5): 527-534.doi: 10.13249/j.cnki.sgs.2002.05.527
王根绪1,2, 王建1, 仵彦卿1
收稿日期:
2001-08-06
修回日期:
2001-11-28
出版日期:
2002-09-20
发布日期:
2002-09-20
基金资助:
WANG Gen-xu1,2, WANG Jian1, WU Yan-qing1
Received:
2001-08-06
Revised:
2001-11-28
Online:
2002-09-20
Published:
2002-09-20
摘要: 对比分析黑河流域13万km2范围内2000年遥感影像数据资料及1987年流域遥感影像资料,结果表明:近10年来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上仍然向恶化方向发展,流域内天然森林分布面积减少6.35%,中游取代下游成为流域沙漠化发展的主导区域,上游山区土地沙漠化发展最为迅速;下游草地生态退化十分强烈,草地面积减少达2095.39km2。但局部或生态环境的某些方面出现明显逆转。
中图分类号:
王根绪, 王建, 仵彦卿. 近10年来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 2002, 22(5): 527-534.
WANG Gen-xu, WANG Jian, WU Yan-qing. Features of Ec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Heihe River Basin over Recent 10 Years[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2, 22(5): 527-534.
[1] 高前兆,李福兴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1~77. [2] 王根绪,程国栋,等.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及其生态环境问题[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2):109~116. [3] 陈隆亨,曲耀光.河西地区水土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4] 王根绪,程国栋.近50年来黑河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变化[J].中国沙漠,1998,18(3):233~238. [5] 王根绪,程国栋.黑河流域土地荒漠化及其变化趋势[J].中国沙漠,1999,19(4):368~374. [6] 樊自立.新疆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 [7] 龚家栋,董光荣,等.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环境退化及综合治理[J].中国沙漠,18(1),1998,44~49. |
[1] | 马国霞,周夏飞,彭菲,周颖. 2015年中国生态系统生态破坏损失核算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6): 1008-1015. |
[2] | 彭保发, 郑俞, 刘宇. 耦合生态服务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框架[J]. 地理科学, 2018, 38(3): 361-367. |
[3] | 唐玉芝, 邵全琴, 曹巍, 杨帆, 刘璐璐, 吴丹, 周书贵. 基于物质量评估的贵州南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县域差异比较[J]. 地理科学, 2018, 38(1): 122-134. |
[4] | 李永化, 范强, 王雪, 席建超, 王诗阳, 杨俊. 基于SRP模型的自然灾害多发区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异研究——以辽宁省朝阳县为例[J]. 地理科学, 2015, 35(11): 1452-1459. |
[5] | 肖烨, 商丽娜, 黄志刚, 张文广, 薛振山, 张仲胜, 吕宪国. 吉林东部山地沼泽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 地理科学, 2014, 34(8): 994-1001. |
[6] | 刘耀彬, 王鑫磊, 刘玲. 基于“湖泊效应”的城市经济影响区空间分异模型及应用——以环鄱阳湖区为例[J]. 地理科学, 0, 0(): 0-0. |
[7] | 李文杰, 乌铁红, 李晓佳, 加力戈. 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J]. 地理科学, 0, 0(): 0-0. |
[8] | 李文杰, 乌铁红, 李晓佳, 加力戈. 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J]. 地理科学, 2013, 33(3): 307-313. |
[9] | 胡云锋, 艳燕, 于国茂, 刘越, 阿拉腾图雅. 1975~2009年锡林郭勒盟生态系统宏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J]. 地理科学, 2012, 32(9): 1125-1130. |
[10] | 秦丽杰, 靳英华, 段佩利. 吉林省西部玉米生产水足迹研究[J]. 地理科学, 2012, 32(8): 1020-1025. |
[11] | 齐玉春, 董云社, 金钊, 肖胜生, 彭琴, 何亚婷, 刘欣超. 生物结皮对内蒙古沙地灌丛草地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10, 30(6): 898-903. |
[12] | 方凤满, 金高洁, 高超. 巢湖蓝藻爆发多要素预测模型研究[J]. 地理科学, 2010, 30(5): 760-765. |
[13] | 陈利顶, 王计平, 姜昌亮, 张海萍. 廊道式工程建设对沿线地区景观格局的影响定量研究[J]. 地理科学, 2010, 30(2): 161-167. |
[14] | 葛晓光, 薛博, 万力, 胡伏生. 黑河下游径流量与额济纳绿洲NDVI的滞后模型[J]. 地理科学, 2009, 29(6): 900-904. |
[15] | 赵万羽, 陈亚宁. 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整治引发的生态问题与重建对策分析[J]. 地理科学, 2008, 28(4): 49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