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宪曾, 王开发. 应用孢粉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 孔昭宸,杜乃秋,刘观民,等.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距今8000~2400年间环境考古学的初步研究. 周昆叔, 巩启明编. 环境考古研究(第一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112~119. [3] Dimbleby G W. The Palynology of Archaeological Sites[M]. Academic Press, INC. 1985. [4] 刘会平,封卫青,杨振京,等. 杭州北郊两个文化遗址的孢粉分析与先人生活环境研究[J]. 上海地质,1996,(3):48~57. [5] 李珍,封卫青,杨振京. 上海马桥遗址孢粉组合及先人活动环境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7(2):69~75. [6]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 内蒙古植被[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7] 王开发,王宪曾. 孢粉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1985,(10):865~873. [9] 施雅风,孔昭宸,王苏民.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J]. 中国科学(B辑),1992, (12). [10] 辽宁省博物馆,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殷汉旗文化馆.辽宁殷汉旗小河沿三种原始文化的发现[J].文物,1977,(12). [11] 邓 辉. 全新世大暖期燕北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J]. 地理学报,1997,52(1):63~71. [12] 崔海亭,孔昭宸. 内蒙古东中部地区全新世高温期气候变化的初步分析. 施雅风,孔昭宸编.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与环境.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76~79. [13] 郭盛乔,王玉海,等.宁晋泊地区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变化[J].第四纪研究,2000,20(5): 490. [14] 孔昭宸,杜乃秋. 中国某些地区全新世高温期植被和气候的初步研究[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0,10(1):99~102. [15] 孔昭宸,杜乃秋,张子斌. 北京地区10000年以来的植物群发展和气候变化[J]. 植物学报,1982,24(2):172~181. [16] 刘会平,唐晓春,王开发,等.神农架北坡常见花粉的R值研究[J].地理科学,2001,21(4):378~380. [17] 周忠泽,张小平.孢粉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J].地理科学,2000,20(2):172~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