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魁义、王德斌、宋海远,西藏高原沼泽,《青藏高原科学讨论会论文》(摘要),1980年。
[2] 阪口丰,泥炭地の地学,东京大学出版社,1979年。
[3] 柴的,中国泥炭地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地理学报,3期,1981年。
[4] 林振跃、吴祥定,西藏高原气候区划,地理学报,1期,1981年。
[5] 郑本兴等,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演化与高原隆起问题,《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问题》,科学出版社,1981年。
[6] 杨逸畴等,西藏高原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地理学报,1期,1982年。
[7] 李吉均等,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中国科学,6期,1979年。
[8] 林振跃、吴祥定,西藏高原隆起前后的气候状况,《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问题》,科学出版社,1981年。
[9] 张青松等,青藏高原上新世古地理和高原隆起,《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问题》,科学出版社,1981年。
[10] 黎兴国,西藏高原羊八井盆地泥炭层C14年代测定及其意义,《青藏高原地质文献》(4)(第四纪地质、冰川),地质出版社,1981年。
[11] 汪佩芳等,西藏南部全新世泥炭抱粉组合及其自然环境演化的探讨,地理科学,2期,1981年。
[12] 竺可桢,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科学,2期,1973年。
[13] 杨理华、刘东生,珠穆郎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地质科学,3期,1974年。
[14] 张荣祖等,西藏高原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