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08, Vol. 28 ›› Issue (2): 195-199.doi: 10.13249/j.cnki.sgs.2008.02.195
王慎敏1, 金晓斌1, 周寅康1, 张伟2
收稿日期:
2007-04-13
修回日期:
2007-12-14
出版日期:
2008-03-20
发布日期:
2008-03-20
作者简介:
王慎敏(1979-), 男, 山东济南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土地资源管理。E-mail:wsmnju@126.com
基金资助:
WANG Shen-Min1, JIN Xiao-Bin1, ZHOU Yin-Kang1, ZHANG Wei2
Received:
2007-04-13
Revised:
2007-12-14
Online:
2008-03-20
Published:
2008-03-20
摘要: 土地开发整理是现阶段中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塌陷沉降的影响,采煤塌陷区具有地形破碎、微地貌起伏交错和土壤养分流失严重等特点,其在土地复垦项目的规划设计中面临的问题较一般区域复杂。在分析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流程与方法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将地形图中等高线进行栅格化处理,并根据得到的数据生成三维地形模型,对项目区地形进行模拟,并分别从复垦适宜性评价、项目规划择优以及项目工程设计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王慎敏, 金晓斌, 周寅康, 张伟. 基于GIS的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项目规划设计研究[J]. 地理科学, 2008, 28(2): 195-199.
WANG Shen-Min, JIN Xiao-Bin, ZHOU Yin-Kang, ZHANG Wei.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Reclamation Project in Mining Subsided Land Based on GIS[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8, 28(2): 195-199.
[1] 刘汝海,王起超. 东北地区煤矸石环境危害及对策[J] 地理科学,2002,22(1):110~113. [2] 何书金,苏光全. 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评价方法与应用实例[J] 地理研究,2000,19(6):165~171. [3] 方创琳.采煤塌陷地的综合开发与协调发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2):66~71. [4] 段永候(编). 中国地质灾害[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5] 聂庆华,包浩生. 基于GIS农田土地质量评价与立地分析——以京郊房山区良乡为例[J].地理科学, 2000,20(4):307~313. [6] 彭建,蒋一军.我国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土地复垦典型技术[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2):38~48. [7] 尹德涛,南忠仁,等.矿区生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地理科学,2004,24(2):238~244. [8] 金晓斌,李海涛. 基于DEM的丘陵山区土地整理项目辅助决策[J].中国土地科学,2004,(1):39~44. [9] 卞正富煤矿区土地复垦条件分区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2):237~242. |
[1] | 焦利民,杨璐迪,刘稼丰,张博恩,许刚. 顾及城市空间结构信息的元胞自动机模型构建及其应用[J]. 地理科学, 2019, 39(8): 1276-1283. |
[2] | 杨俊, 鲍雅君, 金翠, 李雪铭, 李永化. 大连城市绿地可达性对房价影响的差异性分析[J]. 地理科学, 2018, 38(12): 1952-1960. |
[3] | 刘稼丰, 焦利民, 董婷, 许刚, 张博恩, 杨璐迪. 一种新的城市景观扩张过程测度方法:多阶邻接度指数[J]. 地理科学, 2018, 38(11): 1741-1749. |
[4] | 孙阳, 姚士谋, 张落成. 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拓展分析——以综合交通信息网络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6): 827-837. |
[5] | 柳泽, 杨宏宇, 熊维康, 陈光辉. 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可达性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5): 728-737. |
[6] | 李欣, 孟德友. 基于路网相关性的分布式增量交通流大数据预测方法[J]. 地理科学, 2017, 37(2): 209-216. |
[7] | 费龙, 田秋艳. 丘陵地貌区高程内插适宜方法选择——以长春净月潭为例[J]. 地理科学, 2016, 36(4): 597-602. |
[8] | 罗蕾, 罗静, 田玲玲, 刘鹏程, 郑文升. 基于改进区位配置模型的农村就医空间优化布局研究——以湖北省仙桃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6, 36(4): 530-539. |
[9] | 钱敏, 濮励杰, 张晶. 基于改进景观扩张指数苏锡常地区城镇扩展空间形态变化[J]. 地理科学, 2015, 35(3): 314-321. |
[10] | 吴箐, 李宇. 土地经济生态位变化下的城乡空间景观格局表征——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4, 34(6): 705-710. |
[11] | 齐兰兰, 周素红, 闫小培. 广州市医疗设施可达性模型中端点吸引的影响因素检验[J]. 地理科学, 2014, 34(5): 580-586. |
[12] | 彭保发, 陈端吕, 李文军, 王亚力.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稳定性研究——以常德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3, 33(12): 1484-1488. |
[13] | 曾月娥, 伍世代, 王强. 南方丘陵生态脆弱区生态文明区划探讨——以长汀县为例[J]. 地理科学, 2013, 33(10): 1224-1230. |
[14] | 刘同, 李红, 孙丹峰, 姜宛贝, 周连第. 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影响——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2, 32(12): 1496-1502. |
[15] | 刘锐, 胡伟平, 王红亮, 吴驰, 何劲.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广佛都市区路网演变分析[J]. 地理科学, 2011, 31(1): 81-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