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0, Vol. 30 ›› Issue (1): 80-85.doi: 10.13249/j.cnki.sgs.2010.01.80
王爱民1, 马学广2,3, 闫小培4,5
收稿日期:
2009-04-01
修回日期:
2009-08-06
出版日期:
2010-01-20
发布日期:
2010-01-20
作者简介:
王爱民(1960- ),男,重庆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土地开发与城市建设。E-mail:eeswam@yahoo.cn
基金资助:
WANG Ai-min1, MA Xue-guang2,3, YAN Xiao-pei4,5
Received:
2009-04-01
Revised:
2009-08-06
Online:
2010-01-20
Published:
2010-01-20
摘要: 用行动者网络分析方法,以广州市海珠区果树保护区为例,探讨土地利用冲突的演化过程、根源、类型及其治理机制。按照冲突的强度和显隐程度,土地利用冲突的演化过程大致可以区分为潜伏、显化、转变和胶着等4个阶段,但冲突循环的存在使其进一步的演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土地利用冲突治理过程中,各种社会行动者通过协商和谈判而建立纵横交织的网络,形成资源共享、互惠合作的机制,从而达成共同的治理目标。
中图分类号:
王爱民, 马学广, 闫小培. 基于行动者网络的土地利用冲突及其治理机制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果林保护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0, 30(1): 80-85.
WANG Ai-min, MA Xue-guang, YAN Xiao-pei. Land Use Conflicts and Their Governance Mechanics on Actors Network Theory: A Case of Fruit Tree Protection Zone of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30(1): 80-85.
[1] 王兴中.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 储胜金,许 刚.浙北山区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冲突与协调机制研究——以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长江流域自然资源与环境,2004,(1):24~29. [3] 于伯华,吕昌河.土地利用冲突分析:概念与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6,(3):106~115. [4] Yeung H W C.Towards a Relational Economic Geography: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Old Wine in New Bottles?.Paper presented at the 98th Anal Angeles,2002:19-23 March. [5] 苗长虹.欧美经济地理学的三个发展方向[J].地理科学,2007,27(5):617~623. [6] 马润潮.西方经济地理学之演变及海峡两岸地理学者应有的认识[J].地理研究,2004,23(5):573~581. [7] 吕拉昌.全球城市理论与中国的国际城市建设[J].地理科学,2007,27(4):449~456. [8] 程丽辉,王兴中.西安市社会收入空间的研究[J].地理科学,2004,24(1):115~121. [9] 石 崧,宁越敏.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J].地理科学,2005,25(3):340~345. [10] 李 健,宁越敏.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对中国研究的意义[J].地理科学,2008,28(1):124~130. [11] 沈建法.城市政治经济学与城市管治[J].城市规划,2000,24(11):8~12. [12] 顾朝林,陈 璐,丁 睿,等.全球化与重建国家城市体系设想[J].地理科学,2005,25(6):641~654. [13] 王伟强.和谐城市的塑造——关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政治经济学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4] 赵苏成.中国大陆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资源网络的观点[J].非政府组织学刊(台湾),2007,(2):25~44. [15] Law J,Hassard J(Eds).Actor Network Theory and After [M].Oxford and Keele:Blackwell and the Sociological Review,1999. [16] 李承嘉.行动者网络应用于乡村发展之研究——以九份聚落1895~1945年发展为例[J].地理学报(台湾),2005,39:1~30. [17] 李小云,左 停,靳乐山.共管:从冲突走向合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8] 杜国明,杨建广.我国征地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J].求索,2007,(6):44~46. |
[1] | 刘天宝,杨芳芳,韩增林,彭飞.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视角下海洋本体的解构与研究重点[J]. 地理科学, 2019, 39(8): 1321-1329. |
[2] | 谭雪兰,蒋凌霄,米胜渊,欧阳巧玲,王振凯,安悦. 湖南省县域乡村反贫困绩效评价与空间分异特征[J]. 地理科学, 2019, 39(6): 938-946. |
[3] | 杨永春, 孙燕, 李建新, 唐艳, 张薇, 王伟伟. 藏、汉对比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环境认知研究——以中国西藏日喀则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9, 39(2): 334-341. |
[4] | 柳林,姜超,李璐. 警用视频监控的犯罪防控效果及空间差异——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9, 39(1): 61-69. |
[5] | 王玉娟, 杨山, 吴连霞. 多元主体视角下城市人居环境需求异质性研究——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7): 1156-1164. |
[6] | 刘春腊, 黄嘉钦, 龚娟, 谢炳庚. 中国精准扶贫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18, 38(7): 1098-1106. |
[7] | 杨晓俊, 朱凯凯, 陈朋艳, 郭文浩. 基于渗透原理的农民工城市空间融入变化规律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4): 504-510. |
[8] | 张艳, 刘志林. 市场转型背景下北京市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机会与职住分离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1): 11-19. |
[9] | 刘云刚, 周雯婷, 黄徐璐, 全志英. 全球化背景下在华跨国移民社区的空间生产——广州远景路韩国人聚居区的案例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7): 976-986. |
[10] | 吴丹贤, 周素红. 基于日常购物行为的广州社区居住-商业空间匹配关系[J]. 地理科学, 2017, 37(2): 228-235. |
[11] | 宋正娜. 竞争型公共设施区位决策——概念、选址原则及模型构建[J]. 地理科学, 2017, 36(10): 1485-1494. |
[12] | 焦华富, 许吉黎. 社会空间视角下成熟型煤炭资源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6, 36(11): 1670-1678. |
[13] | 刘海猛, 石培基, 潘竟虎, 曹智, 谢作轮. 中国城镇房价收入比时空演变的多尺度分析[J]. 地理科学, 2015, 35(10): 1280-1287. |
[14] | 张环宙, 沈旭炜, 吴茂英. 滨水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记忆延续研究——以杭州运河拱宸桥西工业遗产为例[J]. 地理科学, 2015, 35(2): 183-189. |
[15] | 李传武, 张小林. 转型期合肥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1982~2000年)[J]. 地理科学, 2015, 35(12): 1542-15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