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 凯.功能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新的思路.经济日报,2005-11-04(1). [2] 樊 杰.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科学时报,2007-02-27(B1). [3] 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3~154. [4] 胡序威.区域与城市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83~84. [5] 樊 杰.对新时期国土(区域)规划及其理论基础建设的思考[J].地理科学进展,1998,17(4):1~7. [6] 胡序威.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态势与面临问题[J].城市规划,2002, 26(3):23~26. [7] 方中权,陈 烈.区域规划理论的演进[J].地理科学,2007,27(4):480~485. [8] 毛汉英,方创琳.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与完善途径[J].地理学报,1997,52(1):1~10. [9] 方创琳.中国区域发展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病理分析及根治途径[J].地理科学,2001,21(2):97~102. [10] 樊 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62(4):339~350. [11] 朱传耿,仇方道,马晓冬等.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2007,27(2):136~141. [12]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13. [13] 陆玉麒.江苏沿江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J].地理科学,2000,20(3):254~290. [14] 胡序威.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变与展望[J].地理学报,2006,61(6):586~592. [15] 刘卫东,陆大道.新时期我国区域空间规划的方法论探讨[J].地理学报,2005,60(6):894~902. [16]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20(6):487~493. [17] 张京祥,吴启焰.试论新时期区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J].经济地理,2001,21(5):513~517. [18] 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所课题组.协调空间开发秩序和调整空间结构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5,(2):35~39. [19] 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3~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