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08, Vol. 28 ›› Issue (2): 224-228.doi: 10.13249/j.cnki.sgs.2008.02.224
杨素英1,2, 孙凤华3, 马建中1
收稿日期:
2007-04-12
修回日期:
2007-09-10
出版日期:
2008-03-20
发布日期:
2008-03-20
通讯作者:
孙凤华, 副研究员。
E-mail:sfh3910839@sina.com
作者简介:
杨素英(1975-), 女, 辽宁葫芦岛人, 博士研究生, 从事气溶胶间接气候效应研究。E-mail:yangsuying75@gmail.com
基金资助:
YANG Su-Ying1,2, SUN Feng-Hua3, MA Jian-Zhong1
Received:
2007-04-12
Revised:
2007-09-10
Online:
2008-03-20
Published:
2008-03-20
摘要: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93站1959~2002年逐日降水资料,研究该区极端降水事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阈值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6~9月是极端降水事件集中出现月份;1985~2002年是极端降水事件偏多,且为一突变现象;东北地区短时间内连续发生极端降水事件概率较大,其中1~5天时间间隔极端降水事件占23.7%;80年代中期后东北地区增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和有1~5天时间间隔的极端降水事件明显增加,特别是松花江下游和牡丹江流域及西辽河上游地区,频次和强度存在增加或增强趋势。
中图分类号:
杨素英, 孙凤华, 马建中. 增暖背景下中国东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演变特征[J]. 地理科学, 2008, 28(2): 224-228.
YANG Su-Ying, SUN Feng-Hua, MA Jian-Zhong. Evolvement of Precipitation Extremes in Northeast China on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Warming[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8, 28(2): 224-228.
[1] G O P Obasi. Reducing vulnerability to weather and climate extremes, Information and Public Affairs Office. WMO,2002. [2] Houghton J T,Y Ding, D J Griggs, et al. Climate change 2001:Scientific Bas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881. [3]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No. 966, WMO Statement on the status of the global climate in 2003: global temperatures in 2003 in third warmest. Geneva, 16 December 2003. [4] 姜付仁,程晓陶,向立云,等.美国20世纪洪水损失分析及中美90年代比较研究[J].水科学进展,114(13):384~388. [5] 张耀存,张录军.东北气候和生态过渡区50年来降水和温度概率分布特征变化[J].地理科学,2005,25(5):561~566. [6] 靳立亚,符娇兰,陈发虎.近44年来中国西北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以及对全球变暖的响应[J].地理科学,2005,25(5):567~572. [7] 王翠花,李雄,缪启龙.中国近50年来日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03,23(4): 442~448. [8] 刘晓东,安芷生,方建刚,等.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黄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变化[J].地理科学,2002,22(5):513~519. [9] 翟盘茂,潘晓华.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降水事件变化[J].地理学报,2003,23(supplement): 1~10. [10] 严中伟,杨赤.近几十年中国极端气候变化格局[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5(3):267~272. [11] 刘小宁.我国暴雨极端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J].灾害学,1999,14(1):54~59. [12] 龚道溢,韩晖.华北农牧交错带夏季极端气候的趋势分析[J].地理学报, 2004,59(2):230~238. [13] 孙凤华,任国玉,赵春雨,等.中国东北地区及不同典型下垫面的气温异常变化分析[J].地理科学, 2005,25(2):167~171. [14] 孙凤华,杨素英,陈鹏狮.东北地区近44 年的气候暖干化趋势分析及可能影响[J].生态学杂志, 2005,24(7):751~755. [15] 孙力.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分析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3):311~316. [16] Su B D, Xiao B, Zhu D, et al. Trends in frequency of precipitation extreme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China: 1960~2003 [J]. Hydrol. Sci. J., 2005, 50(3):479-492. [17] Kendall M G. Rank Correlation Methods.3rd ed[M]. New York:Hafner Publishing Company, 1962. [18] 杨素英,王谦谦,孙凤华.中国东北南部冬季气温异常及其大气环流特征变化[J].应用气象学报,2005,16(3):334~344. [19] 卢爱刚,庞德谦,何元庆,等.全球升温对中国区域温度纬向梯度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6,26(3):345~350. [20] 许炯心.人类活动和降水变化对嘉陵江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6,26(4): 432~487. [21] 吴宏安,蒋建军,周杰,等.基于影象融合的干旱区城镇居民地信息提取研究[J].地理科学,2006,26(4):477~482. [22] 曲金华,江志红,谭桂容,等.冬季北大西洋海温年际、年代际变化与中国气温的关系[J].地理科学,2006,26(5):557~563. [23] 徐新良,刘纪远,曹明奎,等.近期气候波动与LUCC过程对东北农田生产潜力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7,27(3):318~324. [24] 何云玲,张一平,杨小波.中国内陆热带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2007,27(4):499~505. [25] 房巧敏,龚道溢,毛睿.中国近46年来冬半年日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7,27(5):711~717. [26] 李红军,江志红,魏文寿.近4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旱涝的气候变化[J].地理科学,2007,27(6):801~807. [27]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44~45. |
[1] | 黄一民,赵日梅,宋献方,何清华,杨柳,章新平. 台风“海马”对洞庭湖流域降水同位素的影响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7): 1184-1190. |
[2] | 黄一民, 宋献方, 何清华, 章新平. 洞庭湖流域下落雨滴蒸发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8): 1364-1369. |
[3] | 张秋良, 边玉明, 代海燕, 王冰, 冯丽红, 王美媛.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J]. 地理科学, 2017, 37(12): 1909-1916. |
[4] | 曹永强, 高璐, 袁立婷, 李维佳. 辽宁省潜在蒸散发量及其敏感性规律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9): 1422-1429. |
[5] | 黄一民, 宋献方, 章新平, 何清华, 韩青, 李强. 洞庭湖流域降水同位素与ENSO关系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5): 792-798. |
[6] | 张静, 任志远. 基于MOD16的汉江流域地表蒸散发时空特征[J]. 地理科学, 2017, 37(2): 274-282. |
[7] | 李多, 柳艳菊, 王遵娅. 华南前汛期起讫日期的年际变化及与前汛期降水的关系[J]. 地理科学, 2017, 37(1): 154-160. |
[8] | 黄小燕, 王小平, 王劲松, 冯建英, 王圣杰. 1960~2013年中国沿海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J]. 地理科学, 2016, 36(4): 612-620. |
[9] | 张延伟, 葛全胜, 姜逢清, 郑景云. 北疆地区1961~2010年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J]. 地理科学, 2016, 36(2): 296-302. |
[10] | 王月, 张强, 张生, 陈晓宏. 淮河流域降水过程时空特征及其对ENSO影响的响应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6(1): 128-134. |
[11] | 张玉虎, 王琛茜, 刘凯利, 陈秋华. 不同概率分布函数降雨极值的适用性分析[J]. 地理科学, 2015, 35(11): 1460-1467. |
[12] | 杨金虎, 张强, 王劲松, 姚玉璧, 尚军林. 近60年来西南地区旱涝变化及极端和持续性特征认识[J]. 地理科学, 2015, 35(10): 1333-1340. |
[13] | 李净, 张晓. TRMM降水数据的空间降尺度方法研究[J]. 地理科学, 2015, 35(9): 1164-1169. |
[14] | 卢洪健, 莫兴国, 孟德娟, 刘苏峡.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气象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J]. 地理科学, 2015, 35(8): 1051-1059. |
[15] | 张延伟, 葛全胜, 魏文寿, 郑景云. 应用新方法HOMR-HOM均一化1961~2010年北疆最高和最低气温[J]. 地理科学, 2015, 35(6): 765-7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