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3, Vol. 33 ›› Issue (9): 1058-1065.doi: 10.13249/j.cnki.sgs.2013.09.1058
收稿日期:
2012-10-24
修回日期:
2013-05-02
出版日期:
2013-09-30
发布日期:
2013-06-26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程 钰(1984-),男,山东安丘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Yu CHENG1(), Lei LIU1, Jian-lan REN1(
), Feng-bo LAI2
Received:
2012-10-24
Revised:
2013-05-02
Online:
2013-09-30
Published:
2013-06-26
摘要:
在借鉴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山东省2009年交通、2011年经济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综合分析方法构建包括区中心城市的区位关系指数、县域道路连接程度、对外通达性3个指标的区域综合交通可达性评价模型,以山东省91个县市为例,分析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特征,构建16种空间组合类型,得出如下结论:① 91个县市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0.690、0.349;② 91个县市的组合类型分为12类,以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型、超前型为主;③ 沿海经济带、济南都市圈、胶济沿线地区综合交通可达性、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均具有较好的优势,两者协调程度较好,处于高水平的协调,鲁西部县市综合交通可达性、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优势较弱,处于低水平的协调。研究县域尺度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格局能够为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中图分类号:
程钰, 刘雷, 任建兰, 来逢波. 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 ——对山东省91个县域的定量分析[J]. 地理科学, 2013, 33(9): 1058-1065.
Yu CHENG, Lei LIU, Jian-lan REN, Feng-bo LAI. The Measuring and Spatial Structure Betwee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County Level: Case of of 91coun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3, 33(9): 1058-1065.
[1] | 刘传明,张义贵,刘杰,等.城市综合交通可达性演变及其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12):2028~2033. |
[2] | Dupuy G,Stransky V.Cities and highway network in Europe[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1996,4(2):107-121. |
[3] | Geurs K B.Accessibility evaluation of land-use and transport strategies review and research directions[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4,12(2):127-140. |
[4] | 刘勇.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经济增长与空间溢出作用——基于公路、水运交通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12):37~46. |
[5] | 周伟,马书红.基于木桶理论的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3,16(3):77~83. |
[6] | 屈龙. 基于模糊数学的区域经济与交通协调性评价——以长三角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 10(5) :22~24. |
[7] | 谢静,张阳生,雷昉,等.经济转型期陕北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J].人文地理,2012,27(5):103~107. |
[8] | 刘生龙,胡鞍钢.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中国区域差距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0,(4):14~23. |
[9] | 石京,黄谦,吴照章.中国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交互关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34(6):1076~1079. |
[10] | 陆大道.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17~124. |
[11] | 刘海隆,包安明,陈曦,等.新疆交通可达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4):428~437. |
[12] | 陈松林,韦素琼.福建省综合交通可达性格局及其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关系分析[J].地理科学,2012,32(7):807~815. |
[13] | 张文尝,金风君,樊杰.交通经济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4~60. |
[14] | 金凤君. 交通基础设施与人类生存环境之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3):276~285. |
[15] | 王成金. 中国高速公路网的发展演化及区域效应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6):126~137. |
[16] | 黄晓燕,曹小曙,李涛.海南省区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关系[J].地理研究,2011,30(6):985~999. |
[17] | HansenW G. How aeeessibility shapes land-use[J].Journal of the Amerie an Institute of planners,1959,25:73~76. |
[18] | 吴威,曹有辉,曹卫东,等.开放条件下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综合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J].地理研究,2007,26(2):391~402. |
[19] | 金凤君,王娇娥.20世纪中国铁路网扩展及其空间通达性[J].地理学报,2004,59(2):293~302. |
[20] | 朱兵,张小雷,桂东伟.新疆城镇发展与交通可达性相互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0):1239~1248. |
[21] | 张志学,李同升.基于GIS的县级尺度交通可达性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人文地理,2010,111(1):100~104. |
[22] | 吴威,曹有挥,曹卫东,等.区域高速公路网络构建对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6):726~732. |
[23] | 徐涛,王黎明,张大泉.中国民用航空机场的可达性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4):88~91. |
[24] | 沈惊宏,陆玉麒,兰小机,等.区域综合交通可达性评价——以安徽省为例[J].地理研究,2012,31(7):1280~1291. |
[25] | 蒋海兵,徐建刚,祁毅.京沪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陆路可达性影响[J].地理学报,2010,65(10):1287~1298. |
[26] | 孟德友,陆玉麒.高速铁路对河南沿线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1,31(5):537~543. |
[27] | 罗鹏飞,徐逸伦,张楠楠.高速铁路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研究——以沪宁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24(30):407~411. |
[28] | 陈洁,陆锋,程昌秀.可达性度量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5):101~110. |
[29] | 叶明武,王军,刘耀龙,等.基于GIS的上海中心城区公园避难可达性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3):96~99. |
[30] | 刘生龙,胡鞍钢.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中国区域差距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0,265(4):15~23. |
[31] | 国家统计局.中国港口年鉴(2010) [M].北京:中国港口杂志社,2010. |
[32] | 国家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2012)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
[33] | 国家统计局.中国县域经济统计年鉴(2012)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
[34] | 樊杰.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62(4):339~350. |
[35] | 金凤君,王成金,李秀伟.中国区域交通优势度的甄别方法及应用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8):787~798. |
[36] | 刘传明,曾菊新.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测度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对湖北省79个县域的定量分析[J].地理研究,2011,30(12):2209~2221. |
[37] | 韩瑞玲,佟连军,宋亚楠.基于生态效率的辽宁省循环经济分析[J].生态学报,2011,31(16):4733~4740. |
[38] | 程钰,任建兰,崔昊,等.基于熵权TOPSIS法和三维结构下的区域发展模式[J].经济地理,2012,32(6):27~31. |
[1] | 张莉, 赵英杰, 陆玉麒, 滕野. 中国铁路客运流联结的城市时间可达性[J]. 地理科学, 2020, 40(3): 354-363. |
[2] | 吕敏娟, 曹小曙. 黄土高原地区乡村性空间特征及其与可达性格局关系[J]. 地理科学, 2020, 40(2): 248-260. |
[3] | 韩增林, 董梦如, 刘天宝, 李源. 社区生活圈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与布局优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774-1783. |
[4] | 刘凯, 刘荣增, 陈亭亭, 聂格格. 河南省县域学校体系规模、可达性演化特征及其分异[J]. 地理科学, 2020, 40(10): 1698-1709. |
[5] | 李宁,李铁滨,房艳刚,周丽君,王昱,赵伟. 吉林省县域经济效率时空格局演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8): 1293-1301. |
[6] | 王绍博, 罗小龙, 郭建科, 张培刚, 顾宗倪. 高铁网络化下东北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动态演变分析[J]. 地理科学, 2019, 39(4): 568-577. |
[7] | 汪德根, 孙枫. 长江经济带陆路交通可达性与城镇化空间耦合协调度[J]. 地理科学, 2018, 38(7): 1089-1097. |
[8] | 张童, 姚士谋, 胡伟平, 崔锋艳.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广佛都市区城市扩展的模拟与分析[J]. 地理科学, 2018, 38(5): 737-746. |
[9] | 吴威, 曹有挥, 张璐璐, 刘斌全. 基于供给侧的区域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中国三大城市群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4): 495-503. |
[10] | 李一曼, 修春亮, 孔翔. 浙江陆路交通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发展的影响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12): 2066-2073. |
[11] | 杨俊, 鲍雅君, 金翠, 李雪铭, 李永化. 大连城市绿地可达性对房价影响的差异性分析[J]. 地理科学, 2018, 38(12): 1952-1960. |
[12] | 孟德友, 魏凌, 樊新生, 高超. 河南“米”字形高铁网构建对可达性及城市空间格局影响[J]. 地理科学, 2017, 37(6): 850-858. |
[13] | 柳泽, 杨宏宇, 熊维康, 陈光辉. 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可达性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5): 728-737. |
[14] | 褚艳玲, 杨忠振. 基于空侧货物运输系统的中国民用机场可达性评价[J]. 地理科学, 2017, 37(11): 1689-1695. |
[15] | 宋洁华, 李敏纳, 蔡舒, 王平. 海南交通可达性的测度与空间分异格局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10): 1507-15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