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4, Vol. 34 ›› Issue (1): 1-9.doi: 10.13249/j.cnki.sgs.2014.01.1
• • 下一篇
收稿日期:
2012-10-09
修回日期:
2013-03-25
出版日期:
2014-01-10
发布日期:
2013-11-18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高晓路(1969-),女,内蒙古包头市,研究员,主要从事微观城市地理分析、城市环境评价、城市发展政策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Xiao-lu GAO(), Jue JI, Jie FAN
Received:
2012-10-09
Revised:
2013-03-25
Online:
2014-01-10
Published:
2013-11-18
摘要:
通过分析城镇之间的空间关系,探讨了区域城镇空间格局的定量化识别方法。该方法包含3个步骤:一是通过人口、产业或交通优势度的分析,识别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城市、城镇或城镇集聚区(空间节点)。二是以空间节点之间的交通联系及其未来发展变化情况为依据,利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展现城镇之间的空间关系(空间联系)。三是确定城镇空间影响范围,进而确定城镇空间体系的整体架构(空间圈域)。以广西西江流域7个地级市为例,运用该方法,分析了2000年以来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及区域性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对区域城镇体系产生的影响,对未来城镇空间格局的变化进行了预测。
中图分类号:
高晓路, 季珏, 樊杰. 区域城镇空间格局的识别方法及案例分析[J]. 地理科学, 2014, 34(1): 1-9.
Xiao-lu GAO, Jue JI, Jie FAN. An Analytical Tool for Identifying the Regional Structure of Urban System[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34(1): 1-9.
表1
2009年西江经济带道路交通里程 (km)"
地区 | 铁路 | 公路 | 内河航道 | 总计 | |
---|---|---|---|---|---|
合计 | 高速公路 | ||||
南宁 | 263 | 10398.6 | 525.0 | 481.1 | 11142.7 |
梧州 | 153 | 5108.7 | 111.0 | 335.8 | 5597.5 |
柳州 | 380 | 7489.0 | 242.8 | 202.8 | 8071.8 |
来宾 | 257 | 5661.8 | 74.7 | 430 | 6348.8 |
贵港 | 115 | 5853.4 | 33.0 | 363 | 6331.4 |
百色 | 270 | 12912.6 | 178.8 | 318.8 | 13501.4 |
崇左 | 180 | 6156.8 | 160.1 | 549 | 6885.8 |
合计 | 1618 | 53580.9 | 1325.4 | 2680.5 | 57879.4 |
表2
不同情景下西江经济带7个地级市的交通优势度"
城市 | 各种交通方式的分担系数 | 加权综合里程(km) | 交通优势度 | 7市平均加权 综合里程(km) | ||||
---|---|---|---|---|---|---|---|---|
铁路 | 普通公路 | 高速公路 | 内河航道 | |||||
情景1 | 南宁 | 0.7 | 0.15 | 0 | 0.15 | 707.99 | 1.13 | 626.39 |
梧州 | 0.7 | 0.15 | 0 | 0.15 | 249.02 | 0.40 | ||
柳州 | 0.7 | 0.15 | 0 | 0.15 | 693.87 | 1.11 | ||
来宾 | - | - | - | - | - | - | ||
贵港 | - | - | - | - | - | - | ||
百色 | 0.7 | 0.15 | 0 | 0.15 | 854.70 | 1.36 | ||
崇左 | - | - | - | - | - | - | ||
情景2 | 南宁 | 0.40 | 0.10 | 0.40 | 0.10 | 1198.2 | 1.22 | 979.9 |
梧州 | 0.40 | 0.10 | 0.40 | 0.10 | 881.5 | 0.90 | ||
柳州 | 0.40 | 0.10 | 0.40 | 0.10 | 997.2 | 1.02 | ||
来宾 | 0.40 | 0.10 | 0.40 | 0.10 | 954.6 | 0.97 | ||
贵港 | 0.40 | 0.10 | 0.40 | 0.10 | 1121.6 | 1.14 | ||
百色 | 0.40 | 0.10 | 0.40 | 0.10 | 869.1 | 0.89 | ||
崇左 | 0.40 | 0.10 | 0.40 | 0.10 | 837.2 | 0.85 | ||
情景3 | 南宁 | 0.32 | 0.10 | 0.38 | 0.20 | 1214.8 | 1.19 | 1025.3 |
梧州 | 0.30 | 0.10 | 0.35 | 0.25 | 983.2 | 0.96 | ||
柳州 | 0.32 | 0.10 | 0.38 | 0.20 | 1030.2 | 1.01 | ||
来宾 | 0.32 | 0.10 | 0.38 | 0.20 | 1029.8 | 1.00 | ||
贵港 | 0.32 | 0.10 | 0.38 | 0.20 | 1192.3 | 1.16 | ||
百色 | 0.35 | 0.10 | 0.40 | 0.15 | 871.6 | 0.85 | ||
崇左 | 0.35 | 0.10 | 0.40 | 0.15 | 855.6 | 0.83 |
[25] | 唐志鹏,刘卫东,刘红光.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的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测度[J].中国软科学,2010,(3):103~110. |
[26] | Yee Leung, Ali Bennasr.Spatial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C]. Cologne: The 32nd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 August 26-30, 2012. |
[27] | 森本章倫. National land planning of low carbon society: Based on view of urban planning [EB/OL].WEBニューズレター新時代, 2009:68. . |
[28] | 张莉, 陆玉麒, 赵元正.基于时间可达性的城市吸引范围的划分[J].地理研究,2009, 28(3):803-816. |
[29] | 马述林.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通勤交通的设想[J].综合运输,2008,(4):29~33. |
[30] | Kuroda T, Tabuchi T, Nakamura R.Urban and regional economics (New Version)[M]. Tokyo: Yuhikaku Press,2008. |
[31] | Fujida M, Krugman P, Venables A J.The spatial economy: cit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M].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MIT Press,2001. |
[32] | 方创琳. 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标准的研究进展与基本判断[J].城市规划学刊,2009,(4):1~6. |
[33] | 梁育填,樊杰,孙威.广西西江经济带产业园区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地理研究,2011,30(2):324~334. |
[34] | 樊杰. 西江经济带(广西段)可持续发展研究——功能、过程与格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
[1] | 马晓冬,朱传耿,马荣华,等.苏州地区城镇扩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4):405~416. |
[2] | 李王鸣,柴舟跃,江佳遥.基于城市空间要素分析的浙中城市群结构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1,31(3):295~301. |
[3] | 袁新国,王兴平.边缘城市对我国开发区再开发的借鉴——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6):95~101. |
[4] | 仇保兴. 卫星城规划建设若干要点——以北京卫星城市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6,(3):9~12. |
[5] | 陆大道. 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22(1):1~6. |
[6] | 孙胤社. 大都市区的形成机制及其定界——以北京为例[J].地理学报,1992,47(6):552~560. |
[7] | 姚秀利. 快速交通引导下的区域城镇空间组织[J].城市发展研究,2008,S1:43~49. |
[8] | 杨维风. 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31(5):55~63. |
[9] | 冷疏影,宋长青,吕克解,等.地理学学科15年发展回顾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6):845~851. |
[10] | 吕利军,王嘉学,袁花.基于位序-规模法则的区域旅游系统规模等级结构的实证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旅游研究,2010,2(1):7~12. |
[11] | 刘继生,陈彦光.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J].地理研究,1999,18(2):171~172. |
[12] | 董青,刘海珍,刘加珍,等.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中国城市群体系空间结构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6):926~932. |
[13] | 杨开忠,陈良文.中国区域城市体系演化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08,(3):6~12. |
[14] | 刘海燕,张小雷.北疆铁路沿线城市现代物流发展格局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7,30(3):431~437. |
[15] | 金凤君,王成金,李秀伟.中国区域交通优势的甄别方法及应用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8):787~798. |
[16] | 张志斌,靳美娟.中国西部省会城市中心性分析[J].人文地理,2005,20(1):14~18. |
[17] | 刘睿文,封志明,杨艳,等.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0):1171~1177. |
[18] | 卢思佳,张小雷,雷军等.新疆城市经济区划分及影响范围[J].干旱区地理,2010,33(2):300~305. |
[19] | 赵守盈. 多维尺度分析技术的特点及几个基础问题[J].中国考试,2010,(4):13~19. |
[20] | 韩璐,谢俊奇.基于多维尺度分析的土地科学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7):37~42. |
[21] | 甘资先,周方俊,肖奕.多维尺度分析中的算法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31(6):20~27. |
[22] | Machado J T, Duarte F B, Duarte G M.Analysis of stock market indices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J]. Communications in Nonli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2011, 16(12): 4610-4618. |
[23] | Mayo C, Clark R A J,King S. Listeners' weighting of acoustic cues to synthetic speech naturalness: A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alysis[J]. Speech Communication, 2011, 53(3): 311-326. |
[24] | Satoru I. The evolution of the tim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bus-traffic network in Tyushin Region, Nagao Prefecture: 1962-1982[J]. Bulletin of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Kanazaw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1986, 35(21): 23-27. |
[1] | 庄德林, 王鹏鹏, 许基兰, 张菂. 中国创业投资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变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8): 1256-1265. |
[2] | 郭政, 陈爽, 姚士谋, 熊传合. 肯尼亚交通优势度及其空间分异格局分析[J]. 地理科学, 2020, 40(6): 956-964. |
[3] | 薛冰, 肖骁, 李京忠, 谢潇. 基于兴趣点(POI)大数据的东北城市空间结构分析[J]. 地理科学, 2020, 40(5): 691-700. |
[4] | 杜群阳, 俞航东. 中国多维城市空间结构与地区收入差距[J]. 地理科学, 2020, 40(5): 720-729. |
[5] | 宗会明, 吕瑞辉. 基于物流企业数据的2007-2017年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特征及演化[J]. 地理科学, 2020, 40(5): 760-767. |
[6] | 刘书舟, 韩增林, 郭建科. 高速铁路对东北城市网络结构的空间影响[J]. 地理科学, 2020, 40(2): 270-279. |
[7] | 焦利民,杨璐迪,刘稼丰,张博恩,许刚. 顾及城市空间结构信息的元胞自动机模型构建及其应用[J]. 地理科学, 2019, 39(8): 1276-1283. |
[8] | 韩刚,袁家冬,张轩,冯学良. 紧凑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能耗的作用机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7): 1147-1154. |
[9] | 刘建国,张妍,黄杏灵. 中国人文地理学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展望[J]. 地理科学, 2019, 39(6): 874-885. |
[10] | 柯文前, 陈伟, 陆玉麒, 俞肇元, 杨青. 基于高速公路流的江苏省城市网络空间结构与演化特征[J]. 地理科学, 2019, 39(3): 405-414. |
[11] | 闫闪闪, 靳诚. 洛阳城区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J]. 地理科学, 2019, 39(10): 1602-1611. |
[12] | 熊鹰, 徐亚丹, 孙维筠, 尹建军, 侯珂伦. 城市群空间结构效益评价与优化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与环洞庭湖城市群为例[J]. 地理科学, 2019, 39(10): 1561-1569. |
[13] | 韩增林, 谢永顺, 刘天宝, 于洋. 大连市初中教育消费者的社会空间结构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7): 1129-1138. |
[14] | 李琬, 孙斌栋, 刘倩倩, 张婷麟. 中国市域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18, 38(5): 672-680. |
[15] | 杨丽花, 刘娜, 白翠玲. 京津冀雄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3): 394-4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