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视野下的矿业遗产研究

  • 戴湘毅 ,
  • 阙维民
展开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
阙维民,教授。E-mail:

作者简介:戴湘毅(1982-),男,湖南邵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世界遗产和旅游发展研究。E-mail:

收稿日期: 2011-02-06

  要求修回日期: 2011-10-30

  网络出版日期: 2012-01-20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86)资助

Mining Heritag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World Heritage

  • DAI Xiang-yi ,
  • QUE Wei-min
Expand
  •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Received date: 2011-02-06

  Request revised date: 2011-10-30

  Online published: 2012-01-20

Copyright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摘要

对世界遗产名录中矿业遗产的考察是认识该遗产类型、了解国际动向的有效途径。对ICOMOS颁布的《世界遗产中工业和技术遗产项目》名单进行分析,结合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项目评语,确定了24项世界矿业遗产。对这些项目研究表明:在登录标准上,世界矿业遗产主要通过文化遗产第ii项、第iii项和第iv项标准入选;在隶属区域上,欧洲北美地区拥有16项,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拥有7项,亚太地区拥有1项,非洲地区和阿拉伯地区目前尚未拥有;在时间分布上,世界矿业遗产的时间跨度较大,单个项目的延续时间较长,主要表现了16~20世纪期间矿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在属性特征上,金属矿业遗产项目占据优势,矿业城镇和相关建筑是项目的主要形式。研究还揭示出,世界矿业遗产在价值评价中体现了以欧洲为中心的遗产话语,即认为只有在历史上与欧洲存在联系、体现欧洲艺术和建筑风格、在欧洲重要历史时期和事件上起到重要作用的矿业遗产才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在“全球战略”的背景下,研究认为中国矿业遗产具有当前世界矿业遗产项目所没有的特点,并探讨了在这种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

戴湘毅 , 阙维民 . 世界遗产视野下的矿业遗产研究[J]. 地理科学, 2012 , 32(1) : 31 -38 . DOI: 10.13249/j.cnki.sgs.2012.01.31

Abstract

Analyzing mining heritages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learn this type of heritage and understand the international trends in heritage conservation. This study extracts 24 mining heritages by analyzing "Industrial and technical heritage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issued by ICOMOS and brief description of heritage sites announced by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indicate: 1) Most of mining heritages are inscribed into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according to the Cultural Criteria ii, iii and iv; 2) The imbalance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ning heritages i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on World Heritage List in the whole.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have 16 items; Latin America and Caribbean have 7 items; Asia-Pacific has 1 item; Africa and Arab States has not yet got mining heritage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3) Mining heritages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have been selected from a long time span and most properties have long production history. These mining heritages mainly reflect the information and history of mining between 16th century A D to 20th century A D, and mining heritages formed before 9th century A D are ignored; 4) Heritages related with metal mining have occupied the majority of mining heritages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and mining heritage towns and architectures are the main form of these mining heritages. Thes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Euro-centric heritage discourse is prevalent in the process of valuing mining heritages when they are submitted for inclusion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which has led to the imbalance of mining heritages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Those suggests that heritages with outstanding universal significance should be associated with properties having connections with Europe in history, presen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uropean arts and architecture styles, and illustrating significant stages or (and) events in European history. It has also undervalued the mining heritages in some non-European cultural regions when this Euro-centric heritage discourse is viewed as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in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and accepted without reservation. Realizing the problem of Euro-centralism in the world heritage affairs,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put forward the "Global Strategy" in 1994. In addition, this study points out that China is abundant in its mining herit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fficially protected site/entity announced by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but until now China has no mining heritage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 strategy of world heritage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heritage discourse in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for Chinese mining heritag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theoretic research and building suitable heritage discourses from Chinese actual conditions; conserving mining heritages relying on Chinese officially protected site/entity; launching special mining heritage programs and enhancing public awareness.

矿业遗产属于工业遗产,而工业遗产保护运动源于后工业革命时代的工业考古。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英国伦敦工业考古学会(The Great London Industrial Archeology Society)、澳大利亚工业考古委员会(Industrial Archeology Committee)和美国工业考古学会(Society for Industrial Archeology)等机构的成立揭开了工业考古的序幕[1]。但这时的矿业遗产只是作为工业考古的对象,尚未形成专门的类别。到20世纪90年代时,矿业遗产(mining heritage)开始作为一个专门的概念被广泛提及。其中既包括针对矿业遗产的学术研究[2]、工作指南[3],还包括一些以矿业遗产为对象的保护组织,如1995年建立的英国苏格兰法夫矿业遗产协会(Fife Mining Heritage Society)[4]、1996年建立的爱尔兰矿业遗产协会(The Mining Heritage Society of Ireland)[5]、2002年建立的加拿大西北地区矿业遗产协会(The NWT Mining Heritage Society)[6]。在世界遗产范畴,自1978年波兰的维利奇卡盐矿(Wieliczka Salt Mine)入选第一批世界遗产项目以来,多个矿业遗产项目进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Stephen 协同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即TICCIH),对煤矿遗产定义、“世界遗产级”煤矿矿业遗产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提交给世界遗产中心的秘书处[7]。但是目前尚未形成全球性的矿业遗产组织,或专门机构。关于矿业遗产的概念也并没有出现权威的官方定义。一般认为,矿业遗产是工业遗产的一种类型,指历史上在矿产查勘、开采、选冶和产品制作等过程中形成的一切遗存,包括矿场、工具、文字记载和建筑群等物质实体,也包括与之有关的非物质工艺技术、社会活动、宗教信仰等。
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较多的矿业遗产研究成果,但主要集中在考古和历史等学科。这些研究起初主要集中在矿业遗址的工业考古[8~10]和矿业发展史[11~14]等。随着工作深入,针对遗产利用的研究逐渐增多,如矿业遗产旅游[15~21]、矿业遗产资源评价和分析[22, 23]、矿山公园建设规划[24~26]等。这些研究既涉及对矿业遗产历史沿革的分析、现状的考察,还包括对保护和再利用问题的探讨,说明针对矿业遗产已经初步形成一个系统的研究领域。鉴于矿业在社会历史进程和现实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多项矿业遗产登录为世界遗产。这些矿业遗产能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说明它们已经具备了“突出的普遍价值”,也表明了当前国际矿业遗产保护的发展动向。因此,从世界遗产角度对这些矿业遗产项目进行考察是认识遗产类型、了解国际趋势的有效途径。

1 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矿业遗产特性分析

1.1 世界矿业遗产项目的选取

对于文化景观、工业遗产、二十世纪遗产等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下文简称ICOMOS)已经发布了较为权威的统计数据。矿业遗产是工业遗产的一部分,通过对ICOMOS颁布的《世界遗产中工业和技术遗产项目》(Industrial and Technical Heritage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名单的考察[27],综合世界遗产委员会评语(Brief Description),可以确定世界遗产中的矿业遗产项目。除了部分在名称上就标明了“mine”、“mining”、“salt”、“coal”、“silver”等与矿业直接相关的项目以外,还有那些在矿业开采和提炼基础之上形成的工业遗产城镇、文化景观、文化线路,本文也将其归于矿业遗产的范畴。据此可知,世界遗产名录中收录了24项矿业遗产(表1)。
Table 1 Mining heritages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表1 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矿业遗产项目

年份 编号 洲际 成员国 项目名称(英文名称) 入选标准 主要时期 矿产类型
1978 32 欧洲 波兰 维利奇卡盐矿(Wieliczka Salt Mine) (iv) 13世纪至今
1980 124 拉美 巴西 欧鲁普雷图历史名镇(Historic Town of Ouro Preto) (i)(iii) 17 ~19世纪
55 欧洲 挪威 勒罗斯矿城(Røros Mining Town) (iii)(iv)(v) 17~20世纪
1982
(2009年扩展)
203 欧洲 法国 从萨兰莱班大盐场到通过露天晒盐池生产盐的阿尔克—塞南的皇家盐场,熬盐的生产(From the Great Saltworks of Salins-les-Bains to the Royal Saltworks of Arc-et-Senans, the production of open-pan salt) (i)(ii)(iv) 18~19世纪
1986 371 欧洲 英国 乔治铁桥区(Ironbridge Gorge) (i)(ii)(iv)(vi) 18~19世纪 铁、煤
1987 420 拉美 玻利维亚 波托西城(City of Potosi) (ii)(iv)(vi) 16~19世纪
1988 482 拉美 墨西哥 瓜纳托历史名城及周围矿藏(Historic Town of Guanajuato and Adjacent Mines) (i)(ii)(iv)(vi) 16~19世纪
1992
(2010年扩展)
623 欧洲 德国 赖迈尔斯堡矿场、戈斯拉尔古城及上哈尔茨山的水资源管理系统(Mines of Rammelsberg,Historic Town of Goslar and Upper Harz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i)(ii)(iii)(iv) 10~19世纪 银、铅、
锡、铜
1993 676 拉美 墨西哥 萨卡特卡斯历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Zacatecas) (ii)(iv) 16~20世纪
618 欧洲 斯洛伐克 历史名城班斯卡–什佳夫尼察及其工程建筑区(Historic Town of Banská Štiavnica and the Technical Monuments in
its Vicinity)
(iv)(v) 9~19世纪 银、金
556 欧洲 瑞典 恩格尔斯堡铁矿工场(Engelsberg Ironworks) (iv) 17~20世纪
1994 687 欧洲 德国 弗尔克林根钢铁厂(Völklingen Ironworks) (ii)(iv) 19~20世纪
1995 732 欧洲 捷克 库特纳霍拉历史名城中心的圣巴拉巴教堂及塞德莱茨的圣母玛利亚大教堂(Kutná Hora: Historical Town Centre with the Church of St Barbara and the Cathedral of Our Lady at Sedlec) (ii)(iv) 10~16世纪
1997 806 欧洲 奥地利 哈尔施塔特–达特施泰因萨尔茨卡默古特文化景观(Hallstatt-Dachstein / Salzkammergut Cultural Landscape) (iii)(iv) 前20~20世纪
803 欧洲 西班牙 拉斯梅德拉斯(Las Médulas) (i)(ii)(iii)(iv) 1~3世纪
2000 1006 欧洲 比利时 斯皮耶纳新石器时代的燧石矿(Neolithic Flint Mines at Spiennes (Mons)) (i)(iii)(iv)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燧石
(石材)
984 欧洲 英国 卡莱纳冯工业区景观(Blaenavon Industrial Landscape) (iii)(iv) 17~20世纪 煤、铁、石材
2001 975 欧洲 德国 埃森的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Zollverein Coal Mine Industrial Complex in Essen) (ii)(iii) 19~20世纪
1027 欧洲 瑞典 法伦的大铜山采矿区(Mining Area of the Great Copper Mountain in Falun) (ii)(iii)(v) 13~17世纪
2005 95 拉美 智利 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Humberstone and Santa Laura Saltpeter Works) (ii)(iii)(iv) 19~20世纪 硝石
2006 1214 拉美 智利 塞维尔铜矿城(Sewell Mining Town) (ii) 20~20世纪
1215 欧洲 英国 康沃尔和西德文矿区景观(Cornwall and West Devon Mining Landscape) (ii)(iii)(iv) 18~20世纪 锡、铜、
2007 1246 亚洲 日本 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Iwami Ginzan Silver Mine and its Cultural Landscape) (ii)(iii)(v) 16~20世纪
2010 1351 拉美 墨西哥 皇家内陆大干线(Camino Real de Tierra Adentro) (ii)(iv) 16~19世纪 银、汞

1.2 世界矿业遗产项目的特性分析

1.2.1 登录标准
按照《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简称《操作指南》)的规定,被提名的遗产项目必须符合10项标准中的一项或多项才能确定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矿业遗产属于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都是根据文化遗产标准而入选的,即:(i)是人类创造天才的代表作;(ii)体现出在一段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人类在建筑、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交流;(iii)能为传衍至今的或者是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iv)能够阐释人类历史重要阶段的某种建筑物类型、构筑物类型、技术展示手段或景观类型的杰出范例;(v)是人类传统定居、土地利用或海洋利用方式的杰出范例,它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当此典型范例因不可逆变化的冲击而脆弱时;(vi)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事件、活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委员会认为本标准最好与其他标准一起使用)。
统计可知,在总共24项世界矿业遗产中,有19项(79.17%)根据第iv项标准入选的;其次为第ii项,共有15项(62.50%)采用;再次为第iii项,共有11项(45.83%)采用(表2)。较之世界文化遗产采用的标准,世界矿业遗产采用标准的偏好在总体上基本一致。但第iv项和第ii项标准的采用率明显高于世界文化遗产,可见世界矿业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上,即评价中更强调“技术进步”及这种进步的历史地位,而建筑、设备、城镇等物质成分是矿业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力的表现方式。
Table 2 Adopted criteria of inscribed mining heritages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表2 世界遗产名录中矿业遗产的登录标准分析

标准 采用该标准登录的
矿业遗产数
占矿业遗产总数的
比重(%)
采用该标准登录的
文化遗产数
占文化遗产总数的
比重(%)
(i) 7 29.17 234 33.24
(ii) 15 62.50 370 52.56
(iii) 11 45.83 371 52.70
(iv) 19 79.17 494 70.17
(v) 4 16.67 114 16.19
(vi) 3 12.50 200 28.41
1.2.2 隶属区域
较之世界遗产整体项目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矿业遗产在隶属区域上的集中态势则更为明显(表3)。目前,欧洲和北美地区无论是世界遗产项目,还是矿业遗产总数都排在第一位,并主要集中在欧洲区域;只拥有世界遗产总量13.61%的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的矿业遗产拥有量排在第二;亚洲太平洋地区只拥有1项矿业遗产;非洲地区和阿拉伯地区目前尚未拥有矿业遗产。
Table 3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inscribed mining heritages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表3 世界遗产名录中矿业遗产的区域分布分析

区域 国家数 矿业遗产项目 世界遗产项目
总数 每个国家的平均数 占总数比重(%) 总数 每个国家的平均数 占总数比重(%)
AF 30 0 0.00 0 78 2.60 8.56
AR 15 0 0.00 0 66 4.40 7.24
AP 31 1 0.03 4.17 198* 6.39 21.73
EN 50 16 0.32 66.67 445 8.90 48.84
LC 25 7 0.28 29.17 124 4.96 13.61
总数 151 24 0.16 100 911 6.03 100

注:AF=非洲地区;AR=阿拉伯地区;AP=亚洲太平洋地区;EN=欧洲北美地区;LC=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其中乌布苏湖盆地(Uvs Nuur Basin)是跨洲际遗产,为蒙古和俄罗斯共同所有,此处计入AP(亚洲太平洋地区)。

在世界矿业遗产的国家分布上,一共有16国家拥有矿业遗产。其中拥有量最多的国家是德国、英国和墨西哥,都拥有3项。拥有2项的国家为智利和瑞典。拥有1项的国家有奥地利、比利时、玻利维亚、巴西、捷克、法国、日本、挪威、波兰、斯洛伐克、西班牙。这与各缔约国在世界遗产拥有总量上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如目前在世界遗产项目拥有量排名前三位的是意大利(45项)、西班牙(42项)和中国(40项),但是除西班牙拥有一项矿业遗产外,意大利和中国都没有矿业遗产。
1.2.3 时间分布
在时间分布上,世界矿业遗产的时间跨度较大。这存在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形成时间最早和最晚的项目间隔时间长,另一方面指单个项目的持续生产时间长。在所有的世界矿业遗产项目中,最早和最晚的项目间隔超过60个世纪,展示了人类矿业文明发展的历程。其中最早的是比利时斯皮耶纳形成于新石器时代的燧石矿,约在公元前4 400~4 200 a之间就开始进行地下燧石矿的开采,是欧洲最早的矿业遗址之一[28]。形成最晚的矿业遗产则是智利在20世纪早期开始建设的塞维尔铜矿城[29]。而单个矿业遗产项目持续生产的时间长,则意味其附带的历史信息丰富,对区域文化和社会有着重要影响。总体来看,大部分世界矿业遗产的持续生产时间至少为2~5个世纪。其中持续生产时间最长的是奥地利的哈尔施塔特–达特施泰因萨尔茨卡默古特文化景观,延续时间长达40个世纪[30]
为了反映世界矿业遗产携带信息在时间上的分布特征,对矿业点延续使用涉及的时间段进行叠加分析(图1)。当对涉及某个世纪的矿业遗产数量进行统计时,其中不仅包括那些形成于该世纪的矿业遗产,还包括从以前继承使用的跨世纪矿业遗产。因此,跨世纪矿业遗产根据其时间跨度被多次重复统计。涉及矿业遗产项目越多,就说明该世纪的矿业发展信息保留越多。从下图可知,世界矿业遗产主要表现了16~20世纪人类社会在矿业技术、矿业经济和矿业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而9世纪以前的古代传统矿业则明显不足。
Fig. 1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of centuries concerning mining heritages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图1 世界遗产名录中矿业遗产涉及世纪的数量比较

1.2.4 属性特征
矿业遗产的属性特征指其所属的矿产类型及遗存的主要表现形式。从世界矿业遗产的矿产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银、煤、铁、盐、铜、金、硝石、燧石等几种矿产。大部分矿业遗产为单种矿产类型,少数涉及到多种矿产。统计可知,涉及银矿的遗产所占比重最高,为8项;其次为铜矿,为5项;第三为铁矿,为4项。另外,涉及金矿、煤矿和盐矿的遗产分布为3项,涉及锡矿和石材的遗产分别有2项,涉及硝石、砷矿、汞矿、铅矿分别有1项。可以发现,金属矿产在其中占据主要部分,其所涉及的项目有18项,占总数目的75%。
从遗产的主要存在形式来看,依托于矿业基础之上形成的矿业城镇,包括教堂、住宅区、桥梁、喷泉等建筑是矿业遗产项目进入遗产名录的主要形式。从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各遗产项目的官方评价来看,至少有14项遗产明确阐明了矿业在城镇起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将城镇(town)或城市(city)作为矿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是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仅有两项世界矿业遗产以矿洞或尾坑为主要内容,即比利时的斯皮耶纳新石器时代的燧石矿和西班牙的拉斯梅德拉斯。矿业遗产作为基于自然资源采掘基础之上形成的文化遗产类型,其在文化景观方面的价值也受到关注。在ICOMOS于2009年颁布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World Heritage Cultural Landscapes)中[31],有4项世界矿业遗产同时被界定为文化景观遗产,即英国卡莱纳冯工业区景观、智利塞维尔铜矿城、英国康沃尔和西德文矿区景观、日本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

1.3 世界矿业遗产的遗产话语

从上文分析来看,世界矿业遗产项目在各方面特征上都呈现一定的集中度,或称之为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并不单纯体现在遗产项目在时空分布等方面上,而是反映了隐藏在该现象背后欧洲文化在遗产话语上的垄断地位。在遗产领域中,话语指在具体社会语境中对遗产概念、价值和方法等问题进行阐释,并力图使其他团体所认同的言语行为。由于欧洲国家在遗产研究上的先行地位,他们关于遗产保护的观念通过国际组织和法规的影响,变成了全球性的“共识”,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遗产话语。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在法国巴黎的产生,反映了世界遗产的基本理念,但“欧洲人对历史纪念物普遍显著性的认同贯穿了这个公约”[32]
在这种以欧洲为中心的话语背景下,世界矿业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类话语要素上,即文化区域、历史阶段和文化特征。文化区域主要指欧洲文化区域,以及受欧洲文化影响下的拉丁美洲(移民、殖民等方式)。其中欧洲拥有24项世界矿业遗产中的16项,即使在拉丁美洲所拥有的6项矿业遗产中,至少也有4项是欧洲国家殖民和经济扩张的直接结果,即玻利维亚的波托西城、巴西欧鲁普雷图历史名镇、墨西哥瓜纳托历史名城及周围矿藏、萨卡特卡斯历史中心。而历史阶段则集中在“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等欧洲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如历史名城班斯卡—什佳夫尼察及其工程建筑区保留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33],乔治铁桥区是“工业革命的象征”[34],康沃尔和西德文矿区景观则因对“英国其他地区工业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35]。而文化特征主要通过艺术和建筑风格来表现,主要以“巴洛克”、“新古典主义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等欧洲艺术风格为主,如库特拉—霍拉历史城镇中心代表“晚期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圣芭芭拉教堂和“18世纪早期巴洛克式风貌”的圣母玛利亚大教堂[36]、瓜纳托城中的“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37]、萨卡特卡斯“巴洛克风格”的教堂[38],都是项目得以入选的原因。换言之,在以欧洲为中心的遗产话语中,只有在历史上与欧洲存在联系、体现欧洲艺术和建筑风格、在欧洲重要历史时期和事件上起到重要作用的矿业遗产才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当其他文化区域的国家将这种遗产话语标准应用到本国矿业遗产的评价时,往往可能得出本国的矿业遗产价值不高,不值得保护,不能申报世界遗产的结论。这也间接导致了当前世界矿业遗产在时空分布和属性特征等方面出现的不均衡特点。

2 全球战略背景下中国矿业遗产的应对策略

1987~1993年期间,ICOMOS进行的“全球研究”揭示了世界遗产名录在地区、类型等方面存在的不均衡现象。针对这些不均衡现象,世界遗产委员于1994年提出针对世界遗产名录均衡性、代表性和可信性的“全球战略”。随后相继在非洲地区、亚太地区、阿拉伯地区、拉美地区等召开了有关“全球战略”的专家会议[39]。其中,世界遗产中的欧洲中心主义问题备受关注。ICOMOS在其多项工作中对欧洲中心主义予以关注,大学的遗产研究课程对此也多有讨论[40]。在这种背景下,欧洲以外的其他文化区域加强遗产话语的构建,颁布了一系列国际遗产文件,世界遗产话语在总体上趋向于多元化。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类型众多,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矿业开采历史[41]。但是在中国目前拥有的世界遗产中,尚未涉及矿业遗产。以中国实施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广的文物保护单位制度为例,目前在中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有矿业遗产1 131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9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57处(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42]。这些矿业遗产呈现了世界矿业遗产所没有的特点。在时间上,较之世界矿业遗产主要集中在16~20世纪,中国矿业遗产主要反映了公元7~20世纪初矿业发展的信息;在矿产类型上,中国矿业遗产主要以瓷土矿等传统工业为代表的非金属矿为主,也相异于当前世界矿业遗产表现的金属矿产倾向;而在遗产的存在形式上,中国矿业遗产也有其特点,主要以矿坑、矿洞等采掘遗址和冶炼等生产场所为主。在“全球战略”的背景下,中国矿业遗产的申报对建立具有均衡性、代表性和可信性的世界遗产名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针对中国矿业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应采取如下策略:① 积极开展遗产理论研究,构建符合国情的遗产话语。在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为本国遗产的切实保护提供理论支撑;② 立足本身遗产现状,以文物保护单位为矿业遗产的主要资源依托。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中国矿业遗产也主要以文物保护单位的形式出现。对其价值、特征的解读应该从文物角度入手;③ 开展矿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专项措施,提高公众认知和保护意识。如目前实施的国家矿山公园制度、浙江上林湖越窑遗址和江西省铜岭铜矿遗址登录世界遗产预备名录等。另外,针对国内世界遗产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破坏、旅游淡旺季等问题[43, 44],也应加强矿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3 结 语

目前世界矿业遗产在隶属区域、时间分布、属性特征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这种失衡除了直接反映在欧洲占有世界矿业遗产项目的多数以外,还反映在价值评价上以欧洲为中心的遗产话语上,即只有在历史上与欧洲存在联系、体现欧洲艺术和建筑风格、在欧洲重要历史时期和事件上起到重要作用的矿业遗产才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这与UNESCO提倡的均衡性、可信性、代表性的世界遗产理念是背道而驰的。随着全球战略的实施,国际遗产话语在整体上趋于多元化,这给其他国家矿业遗产的申报带来了机遇。中国拥有丰富的矿业遗产,并且在各方面特征上与现有的世界矿业遗产具有互补性。因此,在“全球战略”的背景下,中国应加强理论研究,构建本国的遗产话语。在申报中也应立足本国遗产现状,有意识地向矿业遗产倾斜,在填补本国世界矿业遗产空白的同时,为建立具有均衡性、代表性和可信性的世界遗产名录做出贡献。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阙维民. 国际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管理[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3(4): 523~534.

[2]
Alastair Cameron, Maxwell R.Lakeland's Mining Heritage, the last 500 years[J]. Industrial Archaeology Review,2002, 24(1): 59.

[3]
Pearson M, Mcgowan B. Mining heritage places assessment manual[EB/OL]. [2010-3-10].

[4]
Fife Mining Heritage Society. Preserves mining memories for future generations[EB/OL]. [2011-3-20].

[5]
Mining Heritage Trust of Ireland . Who are we [EB/OL]. [2011-3-20].

[6]
The NWT Mining Heritage Society. Who we are[EB/OL].[2011- 3-20].

[7]
Hughes S. The international Collieries study [EB/OL]. [2010-6-1].

[8]
Dunhan R K, Hobbs R J.Burtree pasture lead mine[J]. Industrial Archaeology Review, 1976, 1(1): 7-17.

[9]
Viner D J. The Marble Quarry, Iona, Inner Hebrides[J]. Industrial Archaeology Review, 1976, 1(1): 18-27.

[10]
Hammond M D P. Brick Kilns: an illustrated survey[J]. Industrial Archaeology Review,1977, 1(2): 171-192.

[11]
Bakewell P J.Silver mining and society in colonial Mexico: Zacatecas, 1546-1700[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1.

[12]
Shumway G L, Vredenburgh L, Hartill R.Desert fever: an overview of mining in the California Desert Conservation Area[M]. Riverside: 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 1980.

[13]
陈吕范. 云南冶金史[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0.

[14]
夏湘蓉,李仲均,王根元. 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0.

[15]
Chon K, Evans M R.Tourism in a rural area: a coal mining-county experience[J]. Tourism Management, 1989, 10(4): 315-321.

[16]
Edwards J A, I Coit J C L. Mines and quarries: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6, 23(2): 341-363.

[17]
Pretes M.Touring mines and mining tourist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29(2): 439-456.

[18]
Cole D.Explor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mining heritage tourism[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04, 12(6): 480-494.

[19]
Ruiz Ballesteros E, Hernndez Ramrez M.Identity and community: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ining heritage tourism in Southern Spain[J]. 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3): 677-687.

[20]
Vargas-Sánchez A, de Los ángeles Plaza-Mejía M, Porras-Bueno N. Understanding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ourism in a Former Mining Community[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9, 47(3): 373-387.

[21]
王莹,刘雪美. 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初探——以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0,17(11): 90~94.

[22]
杨更,曹俊. 四川丹巴白云母矿山公园矿业遗迹资源特征及评价[J]. 四川地质学报, 2006, 26(1): 39~42.

[23]
崔杰,王兰生,许进,等.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山遗迹资源特征及评价[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7, 22(1): 85~89.

[24]
何原荣,李丰生,朱晓媚,等. 中国矿山公园建设及其生态学意义之思考[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 21(2): 212~215.

[25]
李军,胡晶. 矿业遗迹的保护与利用——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主园区规划设计为例[J]. 规划师, 2007, 23(11): 45~48.

[26]
李军,李海凤. 基于生态恢复理念的矿山公园景观设计——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 华中建筑, 2008,26(7): 144~147.

[27]
ICOMOS. Industrial and Technical Heritage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EB/OL]. [2011-11-29].

[28]
UNESCO WHC. Neolithic Flint Mines at Spiennes (Mons)[EB/OL]. [2011-3-10].

[29]
UNESCO WHC. Sewell mining town[EB/OL]. [2011-3-10].

[30]
UNESCO WHC. Hallstatt-Dachstein / Salzkammergut Cultural Landscape[EB/OL]. [ 2011-3-10].

[31]
ICOMOS. World Heritage Cultural Landscapes [EB/OL]. [2011- 3-20].

[32]
Choay F.The invention of the historic monument[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47.

[33]
UNESCO WHC. Historic Town of Banská Štiavnica and the Technical Monuments in its Vicinity[EB/OL]. [2011-3-10].

[34]
UNESCO WHC. Ironbridge Gorge[EB/OL]. [2011-3-10].

[35]
UNESCO WHC. Cornwall and West Devon Mining Landscape[EB/OL]. [2011-3-10].

[36]
UNESCO WHC. Kutná Hora: Historical Town Centre with the Church of St. Barbara and the Cathedral of Our Lady at Sedlec[EB/OL]. [2011-3-10].

[37]
UNESCO WHC. Historic Town of Guanajuato and Adjacent Mines[EB/OL].[2011-3-10].

[38]
UNESCO WHC. Historic Centre of Zacatecas [EB/OL]. [2011-3-10].

[39]
UNESCO WHC. Global Strategy[EB/OL]. [2011-3-10].

[40]
Akagawa N, Sirisrisak T.Cultural Landscape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Implications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 2008, 14(2): 176-191.

[41]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工作指南[M]. 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7.

[42]
戴湘毅,阙维民. 中国矿业遗产的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基于文物保护单位视角[J]. 地理研究, 2011, 30(4): 747~757.

[43]
胡善风.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 地理科学,2002, 22(3): 174~371.

[44]
卢松,陆林,王莉,等. 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J]. 地理科学, 2004, 24(2): 250~256.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