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沼泽湿地环境演变研究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科学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建所50周年

展开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012
王国平(1964- ),男,吉林德惠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环境化学方面研究。E-mail: wanggouping@neigae.ac.cn

收稿日期: 2008-05-11

  修回日期: 2008-06-14

  网络出版日期: 2008-05-20

基金资助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09)与东北地理所学科前沿领域项目(KZCX3-SW-NA3-02)资助

Review of Research on Marshes: Evolution and Records of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Changes

Expand
  • Key Lab of Wetland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icultural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12

Received date: 2008-05-11

  Revised date: 2008-06-14

  Online published: 2008-05-20

摘要

沼泽湿地是地球表层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在其形成发育、时空演化及分异等方面与其它生态系统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原长春地理所)在沼泽湿地形成发育、时空演化研究方面有丰富的学科积累。1958年,中国科学院确定沼泽为该所的主攻方向,成为中国最早的专门性沼泽研究机构之一,至今已满50周年。50年来,几代科研人员为沼泽湿地环境演变研究工作贡献了他们的青春年华,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本文引用格式

王国平, 吕宪国 . 沼泽湿地环境演变研究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科学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建所50周年[J]. 地理科学, 2008 , 28(3) : 309 -313 . DOI: 10.13249/j.cnki.sgs.2008.03.309

Abstract

The marsh wetland is a unique ecosystem within the Earth surface. Its forms and evolution existed obvious difference with other ecosystem.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icultural Ecology (former Changchu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has rich accumulation of research on evolution and records of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changes: In 1958,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etermined marsh as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for this Institute. For 50 years, several generation of researchers have contributed their youth time to wetland environment evolution research work, and have obtained the plentiful research results. This article will pay full respective to all of them when the 50th anniversary coming.

参考文献

[1] 黄锡畴, 马学慧. 我国沼泽研究的进展[J]. 海洋与湖沼,1988,19(5):499~504.
[2] 张养贞. 三江平原沼泽土壤的发生、性质与分类[J]. 地理科学, 1981,1(2):171~180.
[3] 宋海远, 夏玉梅. 三江平原古冰丘泥炭地[J]. 冰川冻土, 1988,10(1):76~83.
[4] 汪佩芳, 夏玉梅, 王曼华. 西藏南部全新世泥炭孢粉组合及自然环境演化的探讨[J]. 地理科学, 1981,1(2):144~155.
[5] 马学慧. 我国泥炭性质及发育的探讨[J]. 地理科学, 1982, 2(2):106~116.
[6] 马学慧, 夏玉梅, 王瑞山. 我国泥炭形成时期的探讨[J]. 地理研究, 1987,6(1):31~42.
[7] 黄锡畴. An outline of China’s marshe[C]. In Ma, L J C, Noble A G. The Environment: Chinese and American views. Methuen. New York, 1981.
[8] 黄锡畴. 试论沼泽的分布和发育规律[J]. 地理科学, 1982,2(3):193~201.
[9] 黄锡畴. 沼泽生态系统的性质[J]. 地理科学, 1989, 9(2):97~104.
[10]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沼泽研究室. 三江平原沼泽[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3.
[11] 黄锡畴. 中国沼泽研究[C],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12] 杨永兴. 三江平原沼泽发育与晚更新世末期以来古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J]. 海洋与湖沼, 1990, 21(1):37~38.
[13] 汪佩芳, 夏玉梅. 吉林柳河T302孔孢粉组合及泥炭发育过程的初步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3):287~292.
[14] 夏玉梅. 大小兴安岭高位泥炭孢粉纪录及泥炭发育和演替过程研究[J]. 地理科学, 1996, 16(4): 337~344.
[15] 朱颜明, 霍文毅. 大兴安岭泥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地理科学, 1997, 17(2): 158~162.
[16] 孙广友. 论若尔盖高原泥炭赋存规律成矿类型及资源储量[J]. 自然资源学报, 1992, 7(4): 334~346.
[17] 杨永兴. 若尔盖高原生态环境恶化与沼泽退化及其形成机制[J].山地学报, 1999, 17(4): 318~323.
[18] 孙广友. 关于湖泊—沼泽相互演化模式的探讨[J]. 海洋与湖沼, 1990,21(5):485~489.
[19] 孙广友.沼泽湿地的形成演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8, (4): 33~35.
[20] 马学慧. 沼泽的沉积环境信息与若干冰后期的环境变化.见:欧阳自远主编,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C].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1990,46~48.
[21] 马学慧. 中国沼泽研究的几个问题[J]. 湖泊科学, 1993,5(1):78~84.
[22] 吕宪国, 黄锡畴. 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J]. 地理科学. 1998, 18(4): 293~293.
[23] 马学慧, 牛焕光. 中国的沼泽[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4] 陈宜瑜. 中国湿地研究[C],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5] 孙广友. 横断山区沼泽和泥炭[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26] 赵魁义, 孙广友, 杨永兴,等. 中国沼泽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27] 刘兴土, 吕宪国. 东北山区湿地的保育与合理利用对策[J]. 湿地科学, 2004, 2(4): 241~247.
[28] 夏玉梅. 大小兴安岭泥炭的孢粉记录及演变过程研究[J].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0, 17(2): 218~227.
[29] 杨永兴. 小兴安岭东部全新世森林沼泽形成、发育与古环境演变[J]. 海洋与湖沼, 2003, 34(1): 74~82.
[30] 贾 琳, 王国平, 刘景双. 长白山圆池泥炭常量和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山地学报, 2006, 21(6): 662~666.
[31] 史彩奎, 贾益群, 王国平. 长白山雨养泥炭表层多环芳烃组成分布及来源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5): 385~388.
[32] 史彩奎, 贾益群, 王国平. 大兴安岭摩天岭雨养泥炭沼泽多环芳烃分布特征与来源分析[J]. 湿地科学, 2007, 5(3): 260~265.
[33] 孙广友, 罗新正, Turner. 青藏东北部若尔盖高原全新世泥炭沉积年代学研究[J]. 沉积学报, 2001, 19(2):177~181.
[34] 夏玉梅, 汪佩芳. 密山杨木3000多年来气候变化的泥炭记录[J]. 地理研究, 2000, 19(1): 53~59.
[35] 杨永兴, 黄锡畴, 王世岩, 孔昭宸. 西辽河平原东部沼泽发育与中全新世早期以来古环境演变[J]. 地理科学, 2001, 21(3): 242~249.
[36] 李取生, 邓 伟. 松嫩平原西部盐沼的形成与演化[J]. 地理科学, 2000, 20(4): 362~367.
[37] 裘善文, 万恩璞, 李凤华,等. 兴凯湖北部平原的发展与湿地的形成[J]. 湿地科学,2007, 5(2): 153~158.
[38] 王国平, 刘景双, 汤 洁, 等.吉林向海沼泽湿地典型剖面沉积及年代序列重建[J]. 湖泊科学,2003,15(3):221~228.
[39] 王国平, 刘景双, 汤 洁. 半干旱区沼泽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J]. 干旱区研究,2003,20(3):211~216.
[40] 王国平, 刘景双. 向海湿地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高分辨沉积记录[J]. 地理科学,2003,23(2):208~212.
[41] 王国平, 张淑芹. 向海湿地孢粉记录及其环境意义[J]. 湿地科学,2003,1(1): 57~62.
[42] 刘兴土, 马学慧. 三江平原大面积开荒对自然环境影响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J]. 地理科学, 2000, 20(1):14~19.
[43] 张树清, 张 柏. 三江平原湿地消长与区域气候变化关系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16(6): 836~841.
[44] 刘红玉, 吕宪国, 张世奎. 三江平原流域湿地景观多样性及其50年变化研究[J]. 生态学报, 2004, 24(7): 1472~1479.
[45] 王海霞, 万忠娟, 于少鹏, 等. 松嫩平原距今150年湿地景观结构重建[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6(2): 75~81.
[46] 郭跃东, 何艳芬. 松嫩平原湿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J]. 湿地科学, 2005, 3(1):54~59.
[47] 赵魁义, 何池全. 人类活动对若尔盖高原沼泽的影响与对策[J]. 地理科学, 2000, 20(5): 444~449.
[48] 田 昆, 陆 梅, 常凤来, 等. 云南纳帕海岩溶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机制[J]. 湖泊科学, 2004, 16(1): 35~42.
[49] 吕宪国.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方法[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50] 吕宪国.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1] 刘兴土. 东北湿地[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52] 刘兴土, 邓 伟, 刘景双. 沼泽学概论[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