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与探索

国内外资源型地区或资源型城市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 王荣 , 1, 2 ,
  • 赵海东 , 1, *
展开
  • 1.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 2.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赵海东。E-mail:

王荣(1991—),男,满族,内蒙古兴安盟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经济地理。E-mail:

收稿日期: 2024-04-17

  修回日期: 2024-07-10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17

基金资助

内蒙古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5DY06)

内蒙古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课题(ESDZX202336)

版权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Knowledge graph analysis of resource-based regions or cities in China and abroad

  • Wang Rong , 1, 2 ,
  • Zhao Haidong , 1, *
Expand
  •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010021, Inner Mongolia, China
  • 2. Pioneer Colleg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010070, Inner Mongolia, China

Received date: 2024-04-17

  Revised date: 2024-07-10

  Online published: 2025-04-17

Supported by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Project(2025DY06)

Major Special Projec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by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ESDZX202336)

Copyright

Copyright reserved © 2025.

摘要

以截至2024年3月7日的CNKI和WOS中主题为资源型地区或资源型城市的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全面分析了历年的研究动态。研究发现创新和技术进步是资源型地区和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识别出10条主要研究主线,涵盖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等关键领域。中国研究侧重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而国际研究更强调理论和方法论的探讨。揭示了国内外研究的发展阶段差异,并分别归纳了3个发展阶段。最后,从全球环境变化的应对策略、社会包容性和公平性、数字化转型、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整合、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综合治理模式的探索6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旨在为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

王荣 , 赵海东 . 国内外资源型地区或资源型城市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地理科学, 2025 , 45(4) : 721 -731 . DOI: 10.13249/j.cnki.sgs.20240308

Abstract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synthes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landscape, evolving hotspots, and prospective trends within the domain of resource-based regions or cities. Leveraging advanced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tools like CiteSpace, we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high-impact journal publications from both CNKI and WOS databases up to March 7, 2024, generating a dynamic knowledge map to visualize research progression. Key findings include: The 21 century has witnessed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s pivotal engines propell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of resource-dependent areas and urban centers. Contemporary research converges on critical themes such a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cosystems, green transition pathways, industrial value chain modernizatio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frameworks, and carb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is concentrated focus underscores global academia’s heightened responsiveness to the dual imperatives of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in resource-intensive localiti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reveals domestic scholarship prioritizes applied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radigms for resource-based regions, whil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emphasizes theoretical modeling of global value chain integration and adaptive environmental policy mechanisms. Domestic studies demonstrate methodological preferences for empirical case analyses and policy prescription, whereas international counterparts advance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s through global comparative lenses—each identifying 5 distinct research trajectories. The evolution of this scholarly discourse exhibits distinct chronological patterns: CNKI literature progresses from foundational explorations of resource-based regional systems, through studies of urban economic restructuring, to contemporary knowledge-driven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paradigms; WOS research transitions from initial resource-centric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inquiries, to sustainability-oriented transformational frameworks, and most recently to digital-industrial convergence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y 4.0 technologies. Building on these insights, we propose 6 priority agendas for future inquiry: developing adaptive strategies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transitions, advancing social inclusivity and equity in resource distribution, harness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grating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frameworks with SDGs implementation, foster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driven industrial metamorphosis, and exploring multi-stakeholder governance models. These directions collectively seek to generate innovative solutions and strategic frameworks that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dependent regions in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global environment.

资源型地区和资源型城市是2种不同的区域类型,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形成,对特定资源高度依赖,面临着资源枯竭后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资源型地区与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原因、发展阶段、存在问题以及转型路径等方面的异同,以期为该类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资源大规模开发初期,大量人口和产业向资源富集区集聚,形成了资源型城市与地区。资源型城市以某种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其经济发展与特定资源密切相关。资源型地区是指以某种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区域,可能包含1个或多个城市[1]。资源型地区或城市都经历了形成期、成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2]。在资源枯竭时,都面临着经济转型的压力[3]。资源型城市或地区存在经济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过度依赖特定资源,造成经济脆弱。同时,资源枯竭后,面临经济和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等[4]。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转型路径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如中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取得了进展[5-7]。综上,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型地区在形成原因、发展阶段、存在问题以及转型路径等方面存在内在联系和一致性,但也存在差异,如涵盖范围、经济结构等。因此,在研究资源型城市问题时,将其置于资源型地区的整体框架内进行分析,以期为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使用CiteSpace对国内外资源型地区或资源型城市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8]
国内研究的数据,选择中国知网(下文简称CNKI)中CSSCI、CSCD以及北大核心期刊作为数据来源,选择高级筛选,主题词设置为资源型地区或资源型城市,时间为1990年1月1日—2024年3月7日,共收集到2243篇有效文献。国际研究,选择Web of Science(下文简称WOS)的SCI和SSCI为数据来源,时间范围设置为1990年1月1日—2024年3月7日,通过高级检索中的精确检索了以“resource-based region”(资源型地区)或“resource-based city”(资源型城市)为主题词的文献,共获得2606篇有效文献。

2 资源型地区或资源型城市研究现状

“资源型城市”或“资源型地区”的研究始于20世纪早期。1912年英国地理学家Aurousseau Marcel首次定义了“Mining Town”[9]。但其一直基于人口地理学视角开展研究,未有效扩展该概念,这也是部分地理学者喜欢将其溯源为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研究的原因[10]。这一领域的开端应以Innis H A 的研究为标志,他主要关注加拿大皮毛贸易和原料生产对城镇发展的影响[11] 。20世纪80年代,该领域研究重点从单一资源型城镇转向资源型城市群体,并开始关注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问题[12]。21世纪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成为资源型区域研究的核心主题[13-14],研究内容从经济转型[15]拓展到区域城市化[16-17]、城市空间[18-19]、社会发展[20]等多个方面。综上,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研究和分析不仅涵盖城市经济和空间布局,还涉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是多学科交叉的领域。随着资源型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这一领域的研究将继续深化和扩展。
图1可知,1992—2002年,国内外期刊在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研究方面的发文量保持在较低水平,年均发文量仅为12篇,显示出该领域的研究关注度相对较低。2003—2017年,发文量开始稳定增长,年均发文总量跃升至167篇,其间WOS 发文量持续增加,CNKI 发文量呈现出开始快速增长后期缓慢降低的倒U型增长态势。CNKI发文总量占总数67%。2017年比2003年发文量增长了5.28倍,这表明对该领域的关注度和研究热度显著提升。2018—2024年3月7日,发文量继续快速增长,年均发文量高达317篇。2023年比2018年发文量增长了263.9%,这进一步证明该领域研究在学术界持续受到关注,并不断深化。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资源型省份院校发文量领先。总体来看,该领域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低关注度到逐渐增长,最终实现快速发展的过程。这一演变反映了学术界对相关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对该领域研究重视程度的持续提升。
图1 1990—2024年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研究的年度发文量

Fig. 1 Annual publication volume of research on resource-based regions or cities from 1990 to 2024

3 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研究热点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运用CiteSpace进行1 a时间切片分析得到中介中心度排序前10的关键词(表1),分析如下:
表1 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研究的前10中介中心性关键词

Table 1 Top 10 centrality keywords of researches on resource-based regions or cities

CNKI文献WOS文献
序号频数/次中介
中心度
初现年关键词序号频数/次中介
中心度
初现年关键词
11030.192002转型1610.112004environment
21200.152000经济转型22310.091998management
3740.132001产业结构31660.092002model
41140.112001产业转型4380.072001pattern
5610.112005循环经济53280.062006impact
6310.091999对策61470.061998growth
7250.042005东北地区7420.061999conservation
880.042009生态文明81350.052005strategy
9380.032002经济增长91290.052004system
10360.032008资源诅咒10980.052002climate change
1)“转型”是CNKI文献研究的重点和核心,具有最高的中介中心性,起着关键的链接作用。“产业转型”与“经济转型”:是核心话题,关注资源型地区或城市如何通过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从传统资源依赖型经济向多元化、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转变。“产业结构”:与产业转型紧密相关,此类研究探讨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水平,促进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强调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在资源型地区的实践与挑战,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的双赢。“对策”:集中讨论面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资源型地区或城市应采取的政策和策略。“东北地区”:由于东北地区曾经历过经济增长的下滑期,因此如何实现振兴和转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生态文明”:涉及资源型地区或城市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诅咒”:探讨资源丰富反而阻碍经济发展的资源诅咒现象,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是中国实现其全球抱负的重要手段,资源型地区的发展是经济增长保证,研究重点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兼顾质量和效益,以及与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针对国内的研究趋势,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5点。①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发展与转型策略:研究普遍关注资源型地区或城市在面临资源枯竭、经济形势转变等问题时,如何通过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政策调整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发展模式的转变。这包括探索资源型城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以及优化产业链结构,增强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②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聚焦于资源型地区或城市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解决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强调通过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循环经济策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地区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③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社会问题与管理:这一领域的研究注重资源型地区或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如失业、人口流动、社会不稳定等,以及如何通过社会政策调整、公共服务改善和社会治理创新来应对这些挑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④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此类研究探讨政府在资源型地区或城市转型和发展中的角色,分析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工具的运用,以及产权制度改革、市场化改革等制度创新的重要性,旨在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⑤国内外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比较研究:通过对中国与国外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发展策略、管理模式和转型经验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在面对资源型地区发展和转型时的共性问题和差异化策略,从而为中国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根据WOS文献分析,“environment”(环境)占据中心位置,其节点最大,中介中心性也最高,是研究的关键所在。研究通常关注如何平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如何通过环境管理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和谐。“management”(管理)与“system”(系统):此类研究关注有效的资源管理和行政领导,探讨如何通过系统优化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model”(模型)与“pattern”(模式):关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特定趋势和轨迹并实现模型化,研究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及其对可持续性的影响。“impact” (影响)与“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研究资源型城市发展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塑造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必须考虑如何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研究内容包括适应性规划、减排策略和低碳发展等方面。“growth ”(增长)与“conservation ”(保护):资源型地区发展一直强调兼顾的2个因素,研究如何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strategy”(策略):关注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政策来指导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发展,包括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和环境治理等方面。
以下5点为国际研究的主要趋势和焦点。①资源型地区或城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研究:重点关注资源型地区如何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强调环境作为关键因素。研究聚焦于利用环境优势进行资源管理和战略规划,以增强城市竞争力。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的资源型地区或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实践,主要探讨基于环境基础的市场主导、政府主导或自由放任式转型模式如何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②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研究:研究着重于资源型地区或城市如何通过国际合作,特别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下,推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国际合作在资源型城市实现环境政策、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结合环境管理实践和创新机制,研究探讨如何通过跨界合作项目、分享最佳实践,以及在清洁能源、可持续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有效地对接国际可持续发展议程。③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比较研究与案例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型地区或城市发展模式,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揭示多样化的城市增长和发展路径,以及资源基础、地理位置、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响这些路径。④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资源依赖性与经济稳定性研究:主要分析资源依赖性对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转型策略和创新机制减少对单一资源的依赖。深入研究资源型城市如何利用环境政策和资源管理,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多元化发展。这些研究强调了资源依赖性对经济稳定性的长期影响,包括资源价格波动、资源枯竭风险以及对外经济依赖程度,为资源型城市减少资源依赖和建立稳健经济框架提供了策略。⑤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环境政策与国际标准:研究资源型城市在环境政策和国际环境标准方面的适应与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环境治理体系。通过跨部门合作和国际合作,研究讨论资源型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管理自然资源方面的创新做法和挑战,以及如何加强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国内外的研究体现了学者们在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方面的深入思考,也为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采用Log-likelihood rate算法[8]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其中CNKI数据的Q值(模块化度量值)为0.69,S值(平均轮廓值)为0.88,显示出较高的聚类可信度;WOS数据的Q值为0.51,S值为0.76,同样展现了较高的聚类可信度(图2)。基于聚类信息可知:
图2 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研究关键词聚类

圆点为关键词节点,圆点大小为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连线为关键词相关联性,连线粗细为关键词间的共现关系的强弱;虚线为聚类覆盖范围界线;关键词节点与连线颜色含义对应同颜色的关键词

Fig. 2 Keywords clustering map for resource-based regions or cities research

1)研究内容聚类不同。基于计算结果可知,国内外在研究主题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中国研究聚焦于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以及土地利用等问题,这些主题紧密关联于中国及类似国家(地区)在资源开发和经济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挑战。反映了中国学术界对于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高度关注。相比之下,国际研究更关注于资源视角、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市场与管理、数字金融、环境规制以及适应性辐射等宽泛主题。这些主题强调了全球性的环境与经济问题,以及对策略、管理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国际学术界的这种关注点反映了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全球性解决方案的探索。
面对全球经济形势下的气候变化、环境退化、能源危机和全球化竞争压力等挑战,WOS数据显示出对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可再生能源等主题的高度关注,体现了全球共识及对策的探索。这些研究不仅在理论层面具有前瞻性,而且为实际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支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的挑战兼具独特性与复杂性。长期以来,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依赖资源开发,如今却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经济结构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当地可持续发展,也对国家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带来挑战。因此,CNKI数据中关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土地利用等研究主题的聚焦,体现了中国学术界和决策层对实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及探索。
2)研究热点不同。CNKI的聚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转型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对策、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这些研究主题反映了中国在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战略需求和政策导向。转型发展方面的研究着重于探索资源型地区如何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和绩效管理实现经济的多元化;经济结构调整的研究则聚焦于产业接续和产业链的优化;政策对策方面的研究强调政府在推动低碳经济和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研究则关注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WOS的研究热点则更聚焦于企业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型城市的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这些主题体现了国际学术界对于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研究的全球视角和跨学科关注。具体而言,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关注企业如何通过市场定位和创新导向提升绩效,资源型城市的环境影响研究着重于碳排放效率和空间溢出效应,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涵盖食品安全和土地使用等关键议题,气候变化的研究关注水资源和城市收缩等问题,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则与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紧密相连。
综上,CNKI的研究侧重于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映射出中国在资源型地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上的迫切需求。相较之下,WOS的研究更注重理论和方法论的探讨,反映出国际学术界对全球环境问题与气候变化的广泛关注。

4 资源型地区或资源型城市研究前沿与脉络

4.1 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研究前沿

利用CiteSpace绘制突现词表(图3),通过分析突现词的出现、消失、关系和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图3 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研究突现关键词

Fig. 3 Emerging keywords in resource-based regions or cities research

1)CNKI热点突现词分析。①“循环经济”为强度最高、“对策”为持续时间最长的突现词。凸显了循环经济、对策研究在解决资源型地区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中的重要性。这一现象可能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一、政策导向性:中国是一个政策导向型国家,在资源型地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对策和政策支持是关键因素,因此在学术研究中对其关注和讨论自然较多。二、实际问题驱动: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实际问题迫切需要有效的循环经济对策来解决。三、转型发展需求:随着资源型地区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合理的循环经济对策是转型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四、社会关注度高:资源型地区的转型不仅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就业问题,也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区域协调发展。②“影响因素”“环境规制”“资源依赖”“黄河流域”“碳排放”是最新突现词,其中“碳排放”是新突现词,这反映了当前学术研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下是这些突现词背后的原因分析。影响因素:研究者们试图识别和分析影响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实际问题的解决。环境规制: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规制成为推动绿色发展和减少污染的重要手段。资源依赖:资源依赖可能导致经济脆弱性增加,当资源枯竭或市场变化时,城市可能面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挑战。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和农业区域,同时也是资源型城市集中的地区。随着研究深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因此在学术研究中成为热点。碳排放:作为新的突现词,碳排放的热度上升与中国政府提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密切相关。综上,这些突现词反映了中国在资源型地区或城市发展、环境保护、资源依赖问题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趋势和政策关注点。
2)WOS热点突现词分析。①“resource based view”(资源基础观)为强度最高、“competitive advantage”(竞争优势)为持续时间最长的突现词。主要原因如下。资源的独特性与稀缺性:资源型地区通常拥有特定的自然资源和天然的竞争优势。通过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该区域可以在全球市场中获得特定的定位和优势。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如何利用竞争优势,从依赖单一资源向多元化经济结构转变以实现长期的经济可持续性是根本目的。创新与技术升级:在资源型地区研究中,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升级来增强竞争优势,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率,降低环境成本,是一个重要议题。全球化与区域合作: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资源型地区的竞争优势不仅受到本地因素的影响,还与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有关。政策支持与规制框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规制框架对资源型地区的竞争优势构建至关重要。综上,资源基础观和竞争优势之所以在资源型地区研究中成为持续关注的热点,是因为它贯穿于资源管理、经济转型、创新发展、全球合作和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通过深入分析和实施有效策略,资源型地区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竞争力。②“environmental regulation”(环境规制)、“carbon emission”(碳排放)、“economic growth”(经济增长)、“spatial spillover effect”(空间溢出效应)、“industrial structure”(产业结构)、“pollution”(污染)、“digital economy”(数字经济)均为最新突现词。它们代表了当前全球资源型地区或资源型城市研究的新趋势和重要方向。以下是这些突现词出现的原因分析。环境规制:环境规制是这些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具。碳排放:资源型城市作为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重地,其碳排放水平和减排策略受到广泛关注。经济增长:探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对于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理解这些区域经济活动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策略支持。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污染:资源型地区常伴随着严重的污染问题。数字经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为资源型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综上,这些最新突现词反映了在全球环境和经济背景下,资源型地区或城市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4.2 资源型地区或资源型城市研究的脉络与主题

利用CiteSpace绘制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研究的时序图谱(图4),通过分析研究主题的历时性演变,可以全面了解研究主题演化的整体特征,以明确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研究的发展阶段。
图4 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研究关键词共现时序

曲线两端点表示2个关键词最初出现年,也代表2词有共现关系;曲线颜色对应曲线末端关键词所在年的颜色;虚线表示在对应年份内没有相关研究活动或研究活动较少

Fig. 4 Keywords co-occurrence chronological map for resource-based regions or cities research

1)CNKI关键词共现时序图分析。根据图4a可以将CNKI中关于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研究的发展阶段和特点概述如下:1994—2000年,资源型地区探索与基础研究。关键词: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区域开发、地理建设、问题等。热点问题:这一阶段的研究聚焦于资源型地区的基本概念理解与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估。探讨了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资源开发的环境成本,以及如何在开发与保护间找到平衡。2001—2010年,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发展。关键词:区域经济、产业调整、城市规划、资源节约、社会影响等。热点问题: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转向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枯竭后的经济转型。研究了产业升级的路径、城市规划的调整以及转型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如就业、收入分配等。2011—2024年,知识驱动的资源型城市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创新系统、人地关系、绿色治理、高铁、碳排放、脱钩等。热点问题:在这一阶段,研究开始聚焦于创新和技术在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智慧城市建设的趋势,以及绿色技术的应用。综上,中国该领域的研究展现出从基础研究到经济转型,进而到创新驱动发展的演变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焦点从资源开发转移至经济转型,最终集中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深度融合。
2)WOS关键词共现时序图分析。根据图4b可以将WOS中关于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研究的发展阶段和特点概述如下:1998—2007年,资源视角下的经济与管理初始探索。关键词:“resource-based view” (资源基础观)、“land use planning”(土地利用规划)、“policy”(政策)、“technology”(技术)等。热点问题:这一阶段的研究集中在资源管理和资源型城市的基本理论构建,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初步探讨了资源经济与管理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和管理实践来缓解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2008—2017年,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与创新。关键词:“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transformation” (转型)“regional development”(区域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经济发展)等。热点问题:在全球化和环境挑战的背景下,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焦点。研究重点转向如何通过创新政策和环境规制来促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2018—2024年,数字化与新兴技术下的产业升级。关键词:“digital”数字、“Industry 4.0”(工业4.0)、“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environmental regulation”(环境规制)、“technological innovation”(技术创新)等。热点问题:随着工业4.0和数字化的到来,研究关注点转移到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来促进资源型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探讨可再生能源、数字化金融和气候变化对资源型地区发展的影响和挑战。综上,可见国际该领域研究关注点是从基础理论构建逐步转向可持续发展实践,并进而聚焦于运用数字化和新兴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以及应对全球性挑战。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截至2024年3月7日发表的以资源型地区或资源型城市为主题的论文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研究期内的热点、发展趋势和主要研究领域。主要结论如下:
①发展趋势:自2000年以来,转型和环境是国内外研究重点,而创新和技术进步已成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核心。国内外研究方向从初期的资源依赖和环境污染问题,转向产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文量呈现增长趋势,研究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资源型省份院校发文量领先。②研究焦点领域: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创新、技术升级、绿色发展、产业升级、环境规制和碳排放管理。这反映了全球对于资源型地区和城市面临的环境挑战和经济转型需求的高度关注。③研究主线:国内研究侧重于资源型地区的转型策略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聚焦于全球价值链整合与环境政策适应性。④国内与国际的研究差异:国内研究更侧重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国际研究则更加强调全球视角下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探讨,总结发现,各有5条研究趋势主线。⑤研究阶段划分:研究主题和关注点的演变体现了资源型地区和城市研究领域的发展阶段。从早期的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问题,到现阶段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根据热点历时性走向和年发文量,将国内外研究各划分为3个阶段。以上结论不仅映射了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也体现了学术界对资源型地区或城市挑战的深入认识和研究方法的革新。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不仅关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还强调了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环境正义等方面,展示了跨学科和多维度的研究视角。

5.2 展望

在未来,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研究预计将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①全球环境变化的应对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资源型城市和地区需要制定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这包括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绿色能源转型以及提升灾害风险管理能力。②社会包容性和公平性: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保障社会各群体特别是边缘群体的权益,避免社会分化,将成为研究的重要话题。探讨政策制定中的社会公平性,确保转型过程中的利益均衡分配。③数字化转型:探索信息技术在资源型地区或城市转型中的作用,包括智能化管理、数字经济发展以及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数字化不仅可以提升资源效率,还能促进产业创新和提高治理水平。④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整合:在全球合作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与国际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对接。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共享转型经验,共同寻找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路径。⑤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深入研究技术创新在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关键角色。特别是新能源、环境友好型材料和生产方式的开发,为资源型地区提供新的增长点。⑥综合治理模式的探索:随着资源型城市和地区面临的挑战日趋复杂,需要探索更为综合的治理模式,包括政策协同、跨界治理以及公私伙伴关系等,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综上,资源型地区或城市的研究前景广阔,既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未来的研究需要继续深化理论探讨,扩大实证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共同推动资源型地区和城市朝着更加可持续、公平、绿色和智能的方向发展。
[1]
刘云刚. 中国资源型城市界定方法的再考察[J]. 经济地理, 2006, 26(6): 940-944.

DOI

Liu Yungang. The reconsideration of the method to define Chinese resource-based cities. Economic Geography, 2006, 26(6): 940-944.

DOI

[2]
王文棋, 刘兆德, 赵虎.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全景知识图谱——演进脉络、热点追踪及未来展望[J]. 地理科学, 2024, 44(5): 785-795.

Wang Wenqi, Liu Zhaode, Zhao Hu. Panoramic knowledge graph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China: Evolution, hotspots tracking and future prospects.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24, 44(5): 785-795.

[3]
宋飏, 王士君, 王雪微, 等. 矿业城市生命周期与空间结构演进规律研究[J]. 人文地理, 2012, 27(5): 54-61.

Song Yang, Wang Shijun, Wang Xuewei et al. Study on the life cycle and evolution law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mining city. Human Geography, 2012, 27(5): 54-61.

[4]
李连刚, 张平宇, 谭俊涛, 等. 区域经济弹性视角下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过程分析[J]. 地理科学, 2019, 39(1): 116-124.

Li Liangang, Zhang Pingyu, Tan Juntao et al. A regional economic resilience approach to the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process in Liaoning old industrial base, China.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9, 39(1): 116-124.

[5]
董锁成, 李泽红, 李斌, 等. 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与战略探索[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17(5): 12-17.

DOI

Dong Suocheng, Li Zehong, Li Bin et al.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n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China.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7, 17(5): 12-17.

DOI

[6]
张米尔, 武春友.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障碍与对策研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 21(2): 35-38.

DOI

Zhang Mier, Wu Chunyou. Research on the obstacl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resource-based cities. 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001, 21(2): 35-38.

DOI

[7]
陈妍, 梅林.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社会−经济−环境协调演化特征[J]. 地理研究, 2018, 37(2): 307-318.

Chen Yan, Mei Lin. Coordination of the “economy-society-environment” triad in the transition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Based c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8, 37(2): 307-318.

[8]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DOI

Chen Yue, Chen Chaomei, Liu Zeyuan et al. The methodology function of CiteSpace maps knowledge domains.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15, 33(2): 242-253.

DOI

[9]
Aurousseau M. Th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 constructive problem[J]. Geographical Review, 1921, 11(4): 563-592.

DOI

[10]
柳泽, 周文生, 姚涵. 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研究综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11): 161-168.

Liu Ze, Zhou Wensheng, Yao Han. Progress of studies abroad on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 21(11): 161-168.

[11]
Innis H A. The fur trade in Canada[M].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30.

[12]
Friedmann J, Wulff R. World city formation: An agenda for research and action international[J].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1982, 6(3): 309-344.

DOI

[13]
Liu D Y, Yang W J. A CGE model of ‘Dutch disease’ economics in Taiwan, China[J].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0, 9(1): 83-100.

[14]
史利江, 李永宁, 李前锦, 等. 资源型地区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以山西省为例[J]. 经济地理, 2024, 44(1): 77-87+173.

Shi Lijiang, Li Yongning, Li Qianjin et al.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een development in resource-intensive areas at the municipal level: A case study of Shanxi Province. Economic Geography, 2024, 44(1): 77-87+173.

[15]
张梦朔, 张平宇, 李鹤.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绩效特征与评价方法——基于东北地区的实证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8): 2051-2064.

DOI

Zhang Mengshuo, Zhang Pingyu, Li He.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Northeast China.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21, 36(8): 2051-2064.

DOI

[16]
王国霞, 刘婷. 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动态耦合关系[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7): 80-88.

Wang Guoxia, Liu Ting. Coupling relationship changes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central China.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7, 27(7): 80-88.

[17]
杨洋美娜, 张郁, 高慧影, 等. 东北三省城乡结构演变及其经济增长效应[J]. 地理科学, 2023, 43(4): 658-667.

Yang Yangmeina, Zhang Yu, Gao Huiying et al. Evolution of urban-rural structure and its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three provinces of northeast China.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23, 43(4): 658-667.

[18]
梅林, 孙春暖. 东北地区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以辽源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06, 26(6): 949-952,956

Mei Lin, Sun Chunnuan. A study on reconstruc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coal resource c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A case of Liaoyuan City. Economic Geography, 2006, 26(6): 949-952, 956.

[19]
Chen Y D, Chang J, Li Z X et al. Coupling coordination and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urban compactness and land-use efficiency in resource-based areas: A case study of Shanxi Province, China[J]. Land, 2023, 12(9): 1658.

DOI

[20]
程淑兰, 丁润萍. 资源型地区社会管理转型路径探析[J]. 经济问题, 2012(11): 126-128.

Cheng Shulan, Ding Runping. Analysis on social management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areas. On Economic Problems, 2012(11): 126-128.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