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探索
管卫华, 吴小妮, 李焕兰, 张惠, 吴巍, 吴连霞
本文运用Mann-Kendall方法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镇化增长率划分为1978—1994年、1995—2020 年2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中国省域城镇化格局进行了分析。利用面板数据从区域内、区域间层面对形成这种格局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 中国省域城镇化的时空动态差异特征显著,1978年城镇化格局整体上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1994年表现为北方和东南沿海省份城镇化率等级相对较高,西南省份相对等级较低;2020年已形成由东向西逐级递减的格局;② 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劳动力需求作为拉力对区域间城镇化率提升作用强于区域内;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率的作用效应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对区域间的作用强度始终强于区域内;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作为地区间推力对城镇化的正向效应仅在前一阶段显著;地区间城镇收入差距作为地区间拉力对城镇化率的影响总体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作用效应由区域间强于区域内转变为区域内强于区域间;③ 地理加权回归结果表明,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劳动力需求和城乡收入差距作为地区内推、拉力对各省城镇化提升具有正向驱动效应;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地区间城镇收入差距对城镇化的正向推进效应在空间上的波动明显,随时间变化越来越强,表明区域间、城乡间的发展差距作为地区间推、拉力正在不断促进各区域的城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