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遥感”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湿地遥感
    王瑨涛, 李晓燕, 邢梓涵, 毛德华, 王宗明
    地理科学. 2025, 45(2): 376-388. doi: 10.13249/j.cnki.sgs.20241161 cstr: 32176.14.geoscien.20241161

    随着城市热岛效应日益加剧,对城市湿地在不同季节下的气温调节作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 2015―2022年Landsat-8/9热红外波段影像,采用分裂窗算法对湿地城市哈尔滨市建成区的湿地进行地表温度(LST)反演,并通过构建缓冲区及计算标准化冷却能力指数(NCCI)和标准化冷却效率指数(NCEI),系统揭示了湿地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冷热效应。结果表明:夏季(6―8 月)湿地的降温作用最为显著,湿地边缘较周围城市区域平均降温约3.39℃,且影响范围更大;在11月至次年2月的低温时段,湿地则表现出保温效应,12月最为突出,平均保温温度达0.66℃,但影响范围相对较近。此外,湿地的空间格局特征显著影响其气温调节效果:面积大、形状指数高、具有水文连通性的湿地往往具备更强的冷却能力和冷却效率,并可在更大范围内发挥降温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城市湿地在不同季节的气温调节作用,并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 湿地遥感
    罗滨, 毛德华, 张金萍, 王铭, 王宗明
    地理科学. 2025, 45(2): 389-402. doi: 10.13249/j.cnki.sgs.20231152 cstr: 32176.14.geoscien.20231152

    本研究以国际湿地城市海南省海口市的建成区为研究区,结合Sentinel-1雷达和Sentinel-2光学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遥感分类方法,对城市湿地进行精细分类与制图,并与其他分类方法成果进行对比,探索本方法在城市湿地分类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同一分类方法,向原有特征向量集中加入Sentinel-1影像的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后,其分类精度提高了5.29%;面向对象相较于面向像元的分类方法更加适用于湿地分类,且本研究中随机森林与CART决策树算法相比,对地物的识别更加精确。加入后向散射系数、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方法解译结果的总体精度为91.53%,Kappa系数0.90,分类效果较好。本研究可为小尺度城市湿地的快速、精准识别与制图提供方法借鉴,为城市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可视化的科学依据。

  • 湿地遥感
    邓越, 蒋卫国, 凌子燕, 贾凯, 李丽
    地理科学. 2025, 45(2): 403-414. doi: 10.13249/j.cnki.sgs.20240391 cstr: 32176.14.geoscien.20240391

    城市湿地公园是成都市面向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缓解城市高温、服务公众避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借助GEE平台、Landsat数据和经验统计单窗算法评估了成都市42个城市湿地公园夏季地表温度,研究了公园内部水体、植被景观和公园外部景观同公园内部地表温度的关系,最后从可达性、可容纳游客量、降温效应3个方面构建避暑潜力指数,评估城市湿地公园的避暑潜力。结果表明:① 三环线至绕城高速内的城市湿地公园平均地表温度最高,为33.45℃,第二绕城高速外的城市湿地公园平均地表温度最低,为30.81℃,两者相差2.64℃。② 公园外部热环境对公园内部地表温度具有正向影响,而公园内部水体占比和植被茂密程度对公园内部地表温度具有负向影响。③ 避暑潜力最高的5个城市湿地公园分别是青龙湖湿地公园、东安湖公园、人民公园、望江楼公园和兴隆湖湿地公园,避暑潜力最低的5个城市湿地公园分别是光华公园、大源中央公园、创智公园、交子公园和新川之心公园。研究建议城市湿地公园水体可分散布局、植被应尽可能茂密、聚集布局,以实现城市湿地公园避暑潜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