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研究论文
童菲, 方凤满, 马康, 李静文, 林跃胜, 方正
精准评估区域传输对大气粗颗粒物(PM2.5~10)质量浓度的影响对于联防联控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山东半岛为研究案例地,基于2015—2022年逐时质量浓度监测数据,采用后向轨迹和浓度权重轨迹模型(Concentration Weighted Trajectory, CWT)定量测度区域传输对大气PM2.5~10污染影响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结果表明,①2015—2022年山东半岛大气PM2.5~10年均质量浓度由(58.06±15.36) μg/m3显著下降至(33.27±6.96) μg/m3(Z<0, P<0.001),但PM2.5~10质量浓度占PM10质量浓度的比例由43.17%增长至46.27%,重污染时期集中分布在3—4月。②空间上,山东半岛大气PM2.5~10质量浓度整体呈西部内陆向东部沿海递减的空间变化趋势,德州、济南、聊城等地污染程度高。③山东半岛春季、秋季和冬季的气流轨迹主要受西北境外远距离传输的影响,而夏季主要以近距离传输为主。西北远距离输送气团的占比逐渐增大,而东南海洋大气输送气团的占比逐渐减少。④CWT分析显示,潜在源区如内蒙古、河北、河南等地对山东半岛大气PM2.5~10输送的质量浓度由28.47 μg/m3降低至9.00 μg/m3,开封、衡水、濮阳等地输送的质量浓度降低较多,而长沙、湘潭、天门等地需要加强管制。研究结果定量评估了区域传输对山东半岛大气PM2.5~10污染的贡献,为未来大气PM2.5~10污染联防联控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