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 详细信息

国际经济地理学四大学派的特点及交叉
李小建
地理科学, 2023, 43(5): 816-827.   DOI: 10.13249/j.cnki.sgs.2023.05.006

政治经济地理
Geographical Political Economy
制度经济地理学
Institutional Economic Geography
演化经济地理学
Evolutional Economic Geography
关系经济地理学
Relational Economic Geography
  注:据MacKinnon等[3],并参考文献[12,16,18-19,30]综合而成;表中学派提出时间为该名称在出版物中正式出现的时间,在这之前学者也进行了很多探索并有相关成果发表。
学派提出时间 2011年Sheppard[21] 2000年Martin[36] 2002年Boschma等[12] 2003年Bathelt等[50]
支撑理论 政治经济学、地理学 制度经济学、地理学 演化经济学、地理学 经济社会学、管理学、政治经济学、地理学
经济观点 经济由生产关系构成,经济行为追求营利和竞争 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在经济行动中十分重要 经济活动和关系的历史演化,受创新驱动及路径依赖影响 嵌入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关系中的经济活动
地理焦点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地理过程 制度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差异 经济景观的演变、城市与区域的适应性及演变 更广泛的关系网络背景下场所和区位的经济活动
主要研究问题 城市化进程;全球及国内区域不平等现象;经济增长与地理环境关系;资本主义空间经济的转移性和替代性 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地域嵌入;知识地理;市场、企业等制度安排的空间影响;劳资关系的地理意义 企业、企业集群的空间演化、区域经济的演变;路径依赖和锁定;路径分支 从企业等行动者研究区域经济;注重空间视角下经济关系结构和变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关系视角
研究哲学及方法 主张辩证唯物主义;根据政治经济学理论对经济机理解读,以定性分析为主 主张制度主义,拒绝理论人、效用最大化和均衡假设;强调案例研究(采访、调查、文件资料分析) 基于自然和社会演化主义;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假设有限理性,引入模型分析 基于制度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定性和案例研究为主,近期提出通过理论化形成解释的“可转移性”[44]
共同性 拒绝空间经济分析中完全理性、效用最大化和均衡条件的假设,考虑政治、社会、文化等要素以及动态演化,追求符合现实情况的经济空间解释和经济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解释
表2 经济地理学4个学派的比较分析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