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8年, 第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8-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教授与化学地理学
    章申, 王明远
    1988, 8 (4):  301-304,395.  doi: 10.13249/j.cnki.sgs.1988.04.301
    摘要 ( )   PDF(327KB) ( )  
    在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教授七十寿辰之际,本文回顾了黄先生在地理学界卓越的贡献,并衷心祝愿黄先生长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城市气候中的混浊岛效应
    周淑贞, 郑景春, 邵建民
    1988, 8 (4):  305-312,395.  doi: 10.13249/j.cnki.sgs.1988.04.305
    摘要 ( )   PDF(508KB) ( )  
    上海城市气候中的混浊岛效应主要表现在:(1)城郊大气质量对比表明,上海城市大气污染物(SO2、NOx、飘尘、降尘等)平均浓度明显高于郊区;(2)由于上海城市大气中凝结核丰富,热力湍流和机械湍流都比郊区强;因此城区低云量大于郊区;(3)城区混浊度因子明显大于郊区,以市区为中心形成一个显著的混浊岛。这种混浊岛效应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增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地域间客运联系的研究
    张文尝
    1988, 8 (4):  313-322,395.  doi: 10.13249/j.cnki.sgs.1988.04.313
    摘要 ( )   PDF(622KB) ( )  
    本文以各铁路局为地域单元,研究了地域间的客运联系.运用结合度法,对我国七大地域间的旅客交流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土梁峁地区影响黄土侵蚀的地貌条件分析
    陈渭南
    1988, 8 (4):  323-329,395.  doi: 10.13249/j.cnki.sgs.1988.04.323
    摘要 ( )   PDF(430KB) ( )  
    本文以无定河流域黄土丘陵地区为例,应用数量地貌学方法,提出"地貌曝露面"的概念,分析论证影响黄土侵蚀的地貌条件及其相互制约关系.结果表明,地貌要素之间除沟谷密度和坡长表现为负对数关系外,其余均为幂函数关系.沟谷密度、坡长与地貌曝露面间为线性相关;坡度与地貌曝露面间为幂函数关系.用文中模型可预测侵蚀强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特征数值法确定含水系统的水位响应矩阵
    宿青山, 孙永堂, 宋永洪
    1988, 8 (4):  330-338,395.  doi: 10.13249/j.cnki.sgs.1988.04.330
    摘要 ( )   PDF(468KB) ( )  
    本文在阐述定解问题迭加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了用特征数值法确定含水系统响应矩阵的原理及计算步骤.此方法物理意义清楚,并免避了由于时间离散而产生的误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制糖工业布局态势及其调整构想
    李为
    1988, 8 (4):  339-347,395.  doi: 10.13249/j.cnki.sgs.1988.04.339
    摘要 ( )   PDF(688KB) ( )  
    我国制糖工业总的态势是:食糖主要产区分布于我国南方和北方.并形成从南北产地向中部运输销售的格局.这一态势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原料、消费市场和运输学因素.甘蔗和甜菜等制糖工业原料集中分布于南方和北方,而消费市场又主要分布于中部特别是黄河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形成制糖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因.调整制糖工业布局的基本构想是:①建立制糖工业原料和生产基地;②根据原料集中程度,形成大中小型相结合的布局体系;③划分合理的食糖产销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大气污染源评价及环境预测方法的探讨
    牛广义, 赵静
    1988, 8 (4):  348-354,396.  doi: 10.13249/j.cnki.sgs.1988.04.348
    摘要 ( )   PDF(543KB) ( )  
    本文提出了一套广域多源大气环境质量影响预测方法和新的综合指数模式,并将污染效应与人群分布结合起来.通过微机软件开发、拟合,定量的描述了废气污染源在城市大气环境中的真实污染贡献。全部方法及模式在长春市进行了成功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论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灾害的整治
    戴旭
    1988, 8 (4):  355-362,396.  doi: 10.13249/j.cnki.sgs.1988.04.355
    摘要 ( )   PDF(612KB) ( )  
    本文在分析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灾害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其主要矛盾是水,特别是黄河泛滥问题。而黄淮海平原的治理必须根治黄河,治黄又必须与中游的水土保持相联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河源区水化学基本特征的研究
    邓伟
    1988, 8 (4):  363-370,396.  doi: 10.13249/j.cnki.sgs.1988.04.363
    摘要 ( )   PDF(527KB) ( )  
    本文以长江河源区的考察和水样分析为依据,对其水化学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源区水化学特征因流域不同而具有一定差异.沱沱河流域一般水的矿化度很高,水中 Cl-、Na+明显占优势,水质趋于咸化,水化学类型比较复杂.当曲河低中矿化水居多,水中 HCO3-、Ca+含量较高,水化学类型相对简单.沼泽水中主要离子含量均高于三江平原沼泽水.河源区深层地下水对地表水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稳定的补给,使地表水化学组成变化微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湖平原的泥炭
    陈谅闻
    1988, 8 (4):  371-378,396.  doi: 10.13249/j.cnki.sgs.1988.04.371
    摘要 ( )   PDF(574KB) ( )  
    本文讨论了绍兴鉴湖平原埋藏型泥炭的成因、分布、性质和净化水体的功能,着重指出这种泥炭在净化鉴湖湖水(历来是酿造著名的绍必黄洒的水料)和保持生态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鉴湖平原的泥炭不应单纯从经济价值考虑当作能源来进行开发,而应视为自然环境的一个有利因素加以保护.文中还指出,钱塘江和杭州湾南岸其他地区性质类同的泥炭也应属于保护之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道
    区域经济成长与区域结构的演变
    薛普文
    1988, 8 (4):  379-384.  doi: 10.13249/j.cnki.sgs.1988.04.379
    摘要 ( )   PDF(380KB) ( )  
    区域是经济活动空间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地域综合体,有其特殊的功能和结构。在区域经济成长的不同阶段,将形成一定特征的区域结构。区域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都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功能上的联系,它们之间在功能上具有互补、协同、配合的关系;二是空间上的位置关系,它们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确定了它们的空间组织。这两种关系分别体现于区域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上。部门结构反映了区域经济的本质,空间结构是部门结构的地域表现形式。因此,有必要从区域经济成长的全过程,来探讨区域结构——区域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以及它们两者之间的相关演变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评
    试评《中国自然地理图集》
    金瑾乐
    1988, 8 (4):  385-387.  doi: 10.13249/j.cnki.sgs.1988.04.385
    摘要 ( )   PDF(227KB) ( )  
    《中国自然地理图集》由西北师范学院地理系和地图出版社主编,六所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协作编制,1984年由地图出版社出版。这是一册16开本四色印刷的综合性自然地理图集,主要供高等学校地理系教学,并兼颐中学地理教师和有关科技人员参考。图集以一半图幅比较系统地显示了我国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分布规律,另以几乎同等的图幅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八大自然地理区的区域特征,并注意反映我国人民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道
    《中国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画册简介
    孙建中
    1988, 8 (4):  388-388.  doi: 10.13249/j.cnki.sgs.1988.04.388
    摘要 ( )   PDF(69KB) ( )  
    由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朱显谟教授主编的《中国黄土高原土地资源》是一部大型画册,开本26×29cm2,计272页,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国营五四四厂印刷。全册共收集大小彩色照片,107幅。琳琅满目,富丽堂煌,堪称80年代新潮流之出版佳品。令人赏心悦目,目不遐接。书首发表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资源略图",是作者驰骋黄土高原四五十年调查研究的结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位论文摘登
    试论泥石流动力作用与沟谷地貌演变的关系
    刘希林
    1988, 8 (4):  389-391.  doi: 10.13249/j.cnki.sgs.1988.04.389
    摘要 ( )   PDF(199KB) ( )  
    泥石流是现代最快速的动力地质作用,是重要的地貌外营力之一。活跃于山区沟谷的泥石流,必然会给沟谷留下深刻的作用痕迹,产生清水沟和洪水沟所不具有的一系列沟谷地貌。一、泥石流沟谷横断面及其演变泥石流动力作用对沟谷的形态有极大的破坏和改造作用。泥石流沟谷横断面形态是泥石流和正常水流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却随泥石流动力作用性质的改变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1.泥石流下切和侧蚀作用与“V”形沟谷泥石流沟谷的源头和上游,侵蚀作用占绝对优势。如云南东川蒋家沟上游多照与门前两支沟汇合处,1983年7月19日和1985年7月13日两次断面测量结果表明:冲淤之比约为28:1,最大下切深度为8.6m,左岸最大侧蚀宽度为24m。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连市工业结构的系统分析与优化方向
    宋增春
    1988, 8 (4):  392-394.  doi: 10.13249/j.cnki.sgs.1988.04.392
    摘要 ( )   PDF(214KB) ( )  
    设计和优化工业结构,不仅要使各工业部门间具有双向联系,而且要使工作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资金、劳动力等的输入输出逐步加强,最终达到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使工业系统用最小的人、财、物力的投入来获取最大的有效产出,求得系统的最佳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