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龚子同, 黄标, 欧阳洮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受生物、气候、母质、地形及人为作用等因素影响,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土壤地球化学类型和分布格局。不同地球化学类型,均有各自的元素丰度。土壤中元素与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的关系取决于土壤中元素的有效部分。影响土壤元素的有效性除受元素的赋存状态影响以外,还受pH、Eh和人为耕作施肥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土壤地球化学分布格局和类型,因地制宜、因土种植、合理施肥,对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有很大意义。
  • 论文
    祝功武, 刘瑞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德庆县属南方丘陵山区,耕地详查面积较统计面积大40%,大部分耕地因洪、涝、旱、土质瘠薄而低产,高产优质田仅占30%,中低产达70%,远较传统认识的多,这在南方丘陵山区有普遍性。因此,必须进行优势开发,严格保护高产优质田,集中改造中低产田,继续大幅度调整农业结构,控制水土流失。
  • 论文
    赵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Cl-M、Br-rHCO3/rCl及SAR5项水化学要素作为综合判断海水入侵的指标;侵染程度划分为4级;确定了各项指标入侵程度的等级范围。入侵程度的衡量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模型。用上述指标及方法对莱州湾沿岸地区海水入侵变化情况作了综合评判。
  • 论文
    魏一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自然灾害系统的观点出发,阐述了自然灾害系统的特点,提出了自然灾害复杂性的概念。基于前人研究的一些成果,讨论了分形、混沌、人工神经网络等非线性理论以及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技术在自然灾害复杂性研究中的应用。自然灾害复杂性的研究可以促进人类对自然灾害整体行为的探索。
  • 论文
    赵永平, 徐斌, 黄芳, 王一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科尔沁典型沙区土地类型专题图形库为基础,对科尔沁地区30多年来沙地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该区由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50~70年代是沙漠化迅速发展时期;70~90年代是沙漠化发展加剧阶段;若减弱人类干扰或在人类帮助下,生态仍具可恢复性。
  • 论文
    吴成基, 甘枝茂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陕南河流泥沙的输移比现状、输移比的时空变化及发展趋势,指出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泥沙中推移质比例较大,致使该区泥沙输移比远小于1,这是陕南河流泥沙运移的重要特征;输移比在空间上有明显差异并且沿程逐渐增大。从时间上看,自50年代以来,输移比有不断减小的趋势,今后一段时间,随着区内河流径流量的减少和人为侵蚀作用的加剧,泥沙输移比仍会减小。
  • 论文
    张一平, 彭贵芬, 张庆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低纬高原城市昆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内外屋顶上和地上的风速和温度实测资料,分析了研究较少的,做为城市第二热力面的屋顶面附近的风速和温度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与地上的差异,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 论文
    陈庆强, 李从先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统下伏的硬粘土层具有粘粒胶膜、裂隙、植物根茎等暴露成土标志,系古土壤。古土壤层厚度多在2.0m以上;剖面具有多个粘聚层,但缺乏钙积层;半数以上研究钻孔的古土壤层中出现有孔虫;剖面的磁化率值低而平稳,磁组构参数变化范围广。它是河水漫滩不断加积和成土作用持续进行的共同产物。
  • 论文
    沙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气候、地貌与水文、地质与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格局、型式、风格、特色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功利观、审美观和生态观为内涵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自然观。
  • 学科动态
  • 学科动态
    柴彦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时间地理学是瑞典地理学家哈格斯特朗及其领导的隆德大学研究小组提出的,最初应用于城市规划中的居民日常活动与设施规划的计算机模拟模型中。70年代末以前的时间地理学应用研究是沿哈格斯特朗的基本观点进行的,主要表现在对区域规划、人地关系及社会史的研究中。进入80年代以后的应用研究则在个人生活与社会结构关系、女性地理学、福利地理学及城市地域研究、城市交通规划等方面有创造性的展开。
  • 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
    赵跃龙, 张玲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客观、灵活且具较强可操作性的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通过用此法评价全国26个省、区生态环境脆弱度的方式,对其可操作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 研究报道
  • 研究报道
    李文波, 翟贵华, 苏红时, 呼兴达, 王同彦, 杜兆忠, 宋子春, 赵利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长春市地貌景观的变化,并以空气污染气象学为指导,重点探讨了由于城区粗糙度的变化,导致大气边界层的改变,从而形成了城市区域特殊的温度和风场。出现了城市热岛和“静风”下的环流现象,改变了城区各部分大气环境质量。局部地区呈现出污染加重的趋势。为今后制定城市发展规划,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对策。
  • 研究报道
    凌裕泉, 吴正, 刘绍中, 李长治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月形沙丘是风沙地貌基本形态之一,一般为高浓度非饱和风沙流所塑造。其形成过程始于风沙运动的“波粒二重性”,并经历沙物质积累(高浓度饱和风沙流)和形体塑造(高浓度不饱和风沙流)两个发育阶段,即耗散性增大和色散性减小过程;非沙质床面零星分布的单个新月形沙丘具有明显的移动性和形态的不稳定性(高大新月形沙山除外).风洞实验条件下形成的新月形沙丘形态(其尺度比床面沙纹大一个数量级),有助于新月形沙丘形成机制的了解。
  • 简报
  • 简报
    李东庆, 朱林楠, 郭兴民, 邢莉莉, 房建宏, 郭德存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大气环境转暖以及铺筑黑色沥青路面施工等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多年冻土及其在公路沿线的冻土均已发生明显的退化。在国内外,以往研究冻土工程主要是针对稳定状态的冻土,包括我国的青藏公路冻土工程研究,这些工程经验已不能满足近期认识到全球气候转暖等因素造成冻土退化所产生的新的工程要求,它也不能简单地被推演到退化状态的冻土工程实践中。为研究在退化性多年冻土地区修筑公路的可靠性和施工措施,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路段,于1995年10月,在青海省花石峡以南、长石头山以北总计15 km范围内,结合214国道改建工程,受青海省交通厅委托,由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测设计院公路研究室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建立了冻土路基试验研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