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4
中图分类号: K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2)04-0393-08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11-05-19
修回日期: 2011-08-29
网络出版日期: 2012-04-20
版权声明: 2012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绍峰(1976-),男,吉林长春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与城市地理学。E-mail:liusf1976@sina.com
展开
摘要
历史上承载琉球王国的琉球群岛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琉球群岛”这一传统称谓具有特殊的政治属性。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对琉球群岛的地缘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学术界,特别是以区域研究为特色的地理学界,对有关琉球群岛基础研究积累部分缺失,导致中国对于琉球群岛相关称谓的认识模糊混乱。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区域地理学传统的研究方法和虚拟地球空间定位与GIS技术,从琉球群岛相关称谓的历史演变分析入手,对“西南群岛”、“萨南群岛”、“冲绳群岛”等相关称谓的地理学意义及其政治属性进行了考证。研究发现,近代日本吞并琉球群岛后,采用偷梁换柱的办法在岛屿命名上“去琉球化”,推广使用“西南群岛”、“萨南群岛”、“冲绳群岛”等相关称谓,企图消除“琉球群岛”的政治属性,肢解琉球群岛,抹煞琉球群岛传统历史,在琉球群岛法律地位认识的问题上制造混乱,诱导国际社会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主权”。正确认识琉球群岛地理单元的特殊性,坚持使用“琉球群岛”这一传统称谓,对于中国维护钓鱼岛主权和东海海洋权益以及今后涉及琉球问题的对外交涉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
Abstract
Ryukyu Islands is a geographical unit that has a special geopolitical relation with China. In history, the vassal relation which was established betwee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f China and Ryukyu kingdom represented by Ryukyu Islands lasted for five hundred years. Today the geo-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Ryukyu Islands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sovereignty of Diaoyu Islands of China and the maritim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East China Sea. In fact, the forced annexation of Ryukyu Islands by Japan was not recog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 In order to annex Ryukyu Islands “legally”, Japan implicitly eliminated Ryukyu characteristics for naming the islands, by sometimes using “Nansei Islands” which is a generalized regional appellation to remove its political properties, and sometimes applying “Satsunan Islands” which disintegrates the islands, and sometimes calling Ryukyu Islands “Okinawa islands” for concealing the history of the islands. The confusion created by Japan in appellation of Ryukyu Islands leads to a vague understanding of relevant geographical concepts of Ryukyu Islands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appellations related to Ryukyu Island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geographical significance and political connotation of related appellations like “Nansei islands”, “Satsunan islands” and “Okinawa islands”. “Ryukyu Islands” is a general name for the islands ruled by Ryukyu Kingdom in history. The 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appellation of “Ryukyu Islands” is the denial of Japanese annexation of Ryukyu Islands and the assertion of independence of them. “Nansei islands” is a generalized regional appellation in Japanese to all the islands scattered between the southwest of Kyushu Island of Japan and the northeast of Taiwan Island of China, which means the islands to the southwest of Japan. The 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appellation of “Nansei islands” is manifested from two aspects: one is elimination of Ryukyu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ppellation and the other is to induce 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 to acknowledge the “sovereignty” of “Nansei Islands”. “Satsunan Islands” in Japanese refers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ree groups of islands including Osumi Islands of Japan, Tokara Islands of Ryukyu kingdom and Amami Islands. The name means the islands to the south of Satsuma (Kagoshima Prefecture). The 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appellation of “Satsunan Islands” is also reflected from two aspects: one is disintegration of Ryukyu Islands and the other is to claim the “sovereignty” of “Satsunan Islands”. “Okinawa Islands” is a name of the islands in Japanese which includes Ryukyu Islands (including Kerama Islands), Daito Islands and Sakishima Islands. The 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appellation is, on the one hand to eliminate Ryukyu characteristics and on the other, to disintegrate Ryukyu Islands.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geographical significance and political connotation of the related appellations of Ryukyu Islands is of significance on bilateral relations on Ryukyu issues for China in the future.
Keywords:
琉球群岛是分布在中国台湾岛东北至日本九州岛西南的弧状群岛,由地理分布上自北向南的吐噶喇列岛、奄美诸岛、琉球诸岛(包括庆良间诸岛)、先岛诸岛(包括宫古列岛和八重山列岛)和大东诸岛5个岛群构成。北与日本的大隅诸岛隔海相连,南与中国的台湾岛相接,东邻太平洋,西隔琉球海槽与中国大陆相望。
琉球群岛与中国有着特殊的地缘关系。历史上,明、清王朝与琉球群岛上存在的琉球王国之间建立的宗藩关系持续了500多a,近代以后琉球群岛被日本强行吞并。为了实现“合法”占有琉球群岛的政治目的,日本在琉球群岛的称谓上制造混乱,偷梁换柱地“去琉球化”。时而用“西南群岛”这一泛地域化称谓消除“琉球群岛”的政治属性,时而用“萨南群岛”这一称谓肢解琉球群岛,时而用“冲绳群岛”这一称谓抹煞琉球群岛的历史。
长期以来,中国对琉球群岛的地缘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学术界,特别是以区域研究为特色的地理学界对琉球群岛的关注程度不够,基础研究的积累严重缺失,导致中国关于琉球群岛的地域概念模糊混乱。例如,人民日报1953年1月8日发表的一篇题为“琉球群岛人民反对美国占领的斗争”的社论竟然误将中国的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划入琉球群岛地域范围[1]。今天,不但有一些普通网民简单地认为“琉球”就是“冲绳”,即使在学术界许多人对于“琉球群岛”、“西南群岛”、“萨南群岛”、“冲绳群岛”的地域范围和政治属性的认识同样模糊不清。
本文从琉球群岛相关称谓的历史演变的分析入手,对“西南群岛”、“萨南群岛”、“冲绳群岛”等相关称谓的地理范围及其政治属性进行考证,以期为中国正确认识琉球群岛的地理单元特殊性及其政治属性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有关琉球群岛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公元636~656年间编的《隋书》卷八十一列传第四十六中的“流求国”[2]。史学界认为《隋书》中的“流求国”应该是今天的琉球群岛和台湾两地的泛称。一般称琉球群岛为“大琉求”,称台湾为“小琉求”。以“琉球”称呼现在的琉球群岛,始于明朝初期。此后,对琉球群岛和台湾的区别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3]。
据琉球王国官修史书《中山世谱》记述:“隋大業元年乙丑,海師何蠻,毎春秋二時,天清風靜,東望,依稀似有煙霧之氣,亦不知幾千里。三年丁卯,煬帝令羽騎尉朱寛入海訪求異俗。海師何蠻言之。遂與蠻倶抵本國。遙觀地界,於波濤間蟠旋蜿延,其形若虯浮水中,名曰“流虯”(嗣後改名“流求”。故唐宋之吏,皆曰“流求”。)……至元年間,世祖改“流求”曰“瑠求”,……洪武之初,太祖改“瑠求”曰“琉球”,遣使招撫。王悅,始通中朝,入貢,以開琉球維新之基①(① 蔡 铎,蔡 温.《中山世谱》卷一.1725:3~4.)。”
明朝以后,中国一直沿用“琉球”一词称呼琉球群岛。1879年,琉球群岛被日本吞并,中国与日本就琉球地位问题进行交涉时一直使用“琉球”这一称谓。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后,中国丧失了在琉球归属问题的发言权,关于“琉球”的称谓开始出现混乱,一些人甚至效仿日本人称琉球为“冲绳”。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依然使用“琉球”这一称谓。但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琉球”这一传统称谓逐渐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使用“冲绳”这一日本称谓来称呼琉球。必须指出,无论在地理范围还是政治属性上,今天的“冲绳”与历史上的“琉球”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日本有关琉球群岛的最早文献记载见于公元720年前后编撰的《日本书记》中“海見嶋”、“阿麻弥”[4]。公元797年编撰的《续日本纪》中也有关于“菴美”、“度感”、“信覚”、“球美”、“夜勾”等分布在九州岛以南的诸岛记载[5]。《日本书纪》中的“海見嶋”和“阿麻弥”以及《续日本纪》中的“菴美”均指的是现今奄美诸岛。《续日本纪》中的“度感”指的是现今的奄美诸岛的德之岛,“信覚”指的是现今的先岛诸岛的石垣岛,“球美”指的是琉球诸岛的久米岛,而“夜勾”则指的是现今的大隅诸岛的屋久岛。由此可见,在中国的隋、唐时期,日本对于九州岛以南的岛屿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尚未形成对琉球群岛的完整认知。
14世纪以后,日本开始按照中国对琉球群岛的称谓,称琉球群岛为琉球(Ryukyu)。直到1872年日本推行“废藩置县”的行政改革,强行废除琉球王国,设置“琉球藩”时,日本仍沿用“琉球”这一中国称谓。1879年,日本废除“琉球藩”,设置“冲绳县”,强行吞并琉球群岛以后,日本开始使用“Okinawa(冲绳)”这一日本称谓称呼琉球群岛。关于“Okinawa”这一称谓的由来尚无定论。琉球历史学家东恩纳宽惇认为,“Okinawa”一词源于1531~1623年编撰的琉球古诗集“思草纸”中被称为“Okinawa”的琉球神话中的女神[6]。日语历史文献中的“Okinawa”一词最早见于779年“唐大和上东征传”的鉴真传记中有关753年鉴真东渡漂流至“阿儿奈波”的记载漂[7]。1719年,日本学者新井白石在其所著的《南岛誌》中,第一次使用“冲绳”这一日语套用汉字来表示“Okinawa”一词[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人开始使用“西南群岛”、“萨南群岛”、“冲绳群岛”等称谓来混淆“琉球群岛”这一传统称谓。
美国历史上对琉球的称谓使用中文琉球音译的“Liuchiu”。一直到二战结束前这一中文琉球的音译表现仍被广泛使用。
1944年10月,美国国务院远东地区跨部门委员会(IDACFE)委员、日本问题专家伯顿(Hugh Borton)向美国国务院提交一份关于琉球群岛战后处理的咨询报告。该报告同情日本,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强调日本与琉球群岛的关系。1945年12月,美国亚太问题专家、哈佛大学教授埃默生(Rupert Emerson)向美国国务院提交一份题为“琉球群岛的处置”的报告。该报告建议美国政府不反对日本保留对琉球群岛的“主权”;反对中国政府对琉球群岛提出全部或部分主权的要求;反对中国政府对琉球群岛的托管;建议使用日语琉球音译的“Ryukyu”取代中文琉球音译的“Liuchiu”称谓。这份报告抹杀了琉球群岛与中国之间传统的历史关系。1945年12月20日,美国国务院决定使用日语琉球音译的“Ryukyu”称谓[9]。此后,美国的官方文件中中文琉球音译的“Liuchiu”被日语琉球音译的“Ryukyu”所取代。
二战结束后,琉球群岛被美军占领。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在各种官方文件中对琉球群岛的称谓主要使用日语琉球音译的“Ryukyu”,但避免使用“Okinawa”这一日本称谓。1972年5月15日,美国将琉球群岛“归还”给日本后,“Okinawa”这一日本称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上和官方文件中。不难看出,美国与日本在琉球问题上是在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去中国化”,企图使“琉球”这一中国称谓成为历史名词,彻底消除其政治属性,将涉及琉球、中国、日本和美国多边关系的“琉球问题”改变为美日双边关系中的“冲绳问题”,为日本最终“合法”占有琉球群岛铺平道路[10]。
2.1.1 “琉球群岛”的地理范围
“琉球群岛”的地理范围包括古代琉球王国全部附属岛屿。由吐噶喇列岛、奄美诸岛、琉球诸岛(包括庆良间诸岛)、大东诸岛和先岛诸岛(包括宫古列岛和八重山列岛)等5个岛群构成(图1)。其南部的陆地基点是八重山列岛波照间岛最南端的波照间海岸,地理坐标为24°02′45.1″N,123°47′34.9″E;北部的陆地基点是吐噶喇列岛口之岛最北端的芹伊岬角,地理坐标为30°00′26.7″N,129°55′00.7″E;西部的陆地基点是八重山列岛与那国岛最西端的久部良海岸,地理坐标为24°26′58.5″N,122°56′01.6″E;东部的陆地基点是大东诸岛北大东岛最东端东部的真黑岬角,地理坐标为25°57′06.1″N,131°19′55.3″E。琉球群岛陆地总面积3 611.08 km²。
图1 琉球群岛相关称谓空间概念图
Fig.1 The space concept map of related appellation of Ryukyu Islands
2.1.2 “琉球群岛”称谓的政治属性
“琉球群岛”意为琉球所属的岛群,是历史上琉球王国统治岛屿的总称。“琉球群岛”称谓的政治意义是否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吞并,主张琉球群岛的独立。
琉球历史学家东恩纳宽惇等认为,在公元前8世纪前后琉球群岛出现了农耕文化的痕迹,大约在10~12世纪前后琉球群岛从原始社会步入早期的氏族社会时代,琉球群岛上开始出现了国家[11]。这一时期以琉球本岛为中心,琉球群岛形成了史称“天孙王朝”、“舜天王朝”和“英祖王朝”的早期国家,同时在琉球群岛的主要岛屿上也形成了一些被称为“按司”的地方豪族筑城割据的小国。据琉球王国官修史书《中山世谱》记载,在14世纪初各地按司逐渐被三大按司所统一,琉球群岛进入“三山”时代。1322年,羽地按司怕尼芝在琉球本岛北部建立“山北王国”,其势力范围涉及到琉球群岛东北部奄美诸岛的部分岛屿。1337年大里按司承察度在琉球本岛南部建立“山南王国”。1349年,英祖王朝第五代国王西威王病逝后,诸按司废世子,推举浦添按司察度为王,1350年,察度即位后称中山王,建立了“中山王国”。1406年,中山王察度的世子武宁被佐敷按司巴志推翻,巴志自立为中山国王。巴志于1416年和1429年分别征服了山北国和山南国,结束了持续100多年的“三山”时代,统一了琉球群岛。1430年(明宣德五年),明宣宗赐巴志姓为尚氏。尚巴志建都首里,成为统一后的琉球王国的第一代国王。
据琉球王国官修史书《中山世谱》记载:“(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甲子,久米(久米岛)、慶良間(庆良间诸岛)、伊比屋(伊平屋岛)等島皆始入貢”,“(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丙寅,大島(奄美大岛)等處皆始來朝入貢”,“明洪武二十三年,宮古(宫古列岛)、八重山(八重山列岛)始來稱臣納貢於中山”① (① 蔡 铎,蔡 温.《中山世谱》.1725:3.)。
在英祖王朝末期至“三山”时代,琉球群岛中部的久米岛、庆良间诸岛、伊平屋岛,东北部的奄美诸岛,西南部的宫古列岛和八重山列岛就已经成为琉球群岛的一部分。尚巴志统一琉球群岛后,琉球王国的势力范围扩大至中部的琉球诸岛(包括庆良间诸岛)、东北部的奄美诸岛、西南部的先岛诸岛和北部的吐噶喇列岛。明嘉靖年间册封使陈侃在1534年的《使琉球錄》中对琉球群岛的附属岛屿作了如下记述:“山川,則南有太平山(宫古列岛),西有古米山(久米岛)、馬齒山(庆良间诸岛),北有硫黃山(硫磺鸟岛)、熱壁山(伊平屋岛)、灰堆山(伊是名岛)、移山(伊江岛)、七島山(吐噶喇列岛)”[12]。明万历年间册封使夏子阳在1606年的《使琉球錄》中又对琉球群岛的附属岛屿作了更为详尽的记述:“東則有孔達佳山(久高岛)。南則有太平山(宫古列岛),俗呼苗菰(MIYAKO)。復有姑米山(久米岛),即往來經過處。西則有馬齒山(庆良间诸岛),俗呼溪賴末(KERAMA)。北則有葉壁山(伊平屋岛),狀如丫髻。復有土里臣馬山(硫磺鸟岛),即產硫黃處也。過則七島(吐噶喇列岛),半屬日本矣”② (② 夏子阳.《使琉球錄》.1606:12.)。
美国日本问题专家汉德森(Gregory Henderson)认为,1429年尚巴志统一琉球后至1440年间曾暂短统治过吐噶喇列岛,1441年吐噶喇列岛北部岛屿被萨摩岛津氏侵占[13]。
据琉球王国官修史书《中山世谱》记载:“萬暦三十七年己酉,薩州太守家久公遣師征伐。……小大難敵,投誠而降。王從彼師到於薩州。……萬暦三十九年辛亥,家久公出賜琉球一紙目録。此時,鬼界(喜界岛)、大島(奄美大岛)、徳島(德之岛)、永良部(冲永良部岛)、與論(与论岛)始屬薩州”③ (③ 蔡 铎,蔡 温.《中山世谱》附卷一.1725:2.)。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萨摩藩强迫琉球王国将奄美诸岛割让给日本。
1871年8月,日本明治政府推行“废藩置县”的行政改革,1872年10月,强制废除琉球王国,设置“琉球藩”,迈出了吞并琉球群岛的第一步。日本政府为了使吞并琉球群岛正当化,以琉球船员被台湾原住民杀害的“牡丹社事件”为借口向清政府交涉,以示日本对琉球群岛的“主权”。1874年2月,日本政府决定出兵入侵台湾。1874年10月31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台湾事件专约》(又称北京专约),承认日本出兵入侵台湾为“保民义举”,并以“抚恤”及支付“修道、建房”费用为名向日本赔偿50万银两,为日本正式吞并琉球群岛提供了充分的借口。1875年7月24日,日本明治政府强迫琉球王国断绝了与清朝的宗藩关系。1879年3月11日,日本宣布废除“琉球藩”,设立“冲绳县”,强行将琉球群岛纳入日本版图。
二战结束后,琉球群岛被美军占领。1945年3~12月期间,美军按照古代琉球王国统治过的岛屿确定了30°N以南包括吐噶喇列岛、奄美诸岛、琉球诸岛(包括庆良间诸岛)、先岛诸岛(包括宫古列岛、八重山列岛)和大东诸岛在内的早期军管区范围。1946年2月2日,盟军总司令部宣布对琉球群岛实施军事管理。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东西冷战对抗中,美国出于遏制中、俄的战略考虑开始扶持日本。1952年2月10日,美国将吐噶喇列岛“归还”给日本。1953年12月25日,美国又将奄美诸岛“归还”给日本。1972年5月15日,根据“美国与日本国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协定”, 美国将琉球群岛的施政权归“归还”给日本。日本恢复了对琉球群岛的殖民统治。
2.2.1 “西南群岛”的地理范围
“西南群岛”的地理范围包括日本九州岛西南部至台湾岛东北部之间的全部岛屿。由日本所属的大隅诸岛和琉球王国所属的吐噶喇列岛、奄美诸岛、琉球诸岛(包括庆良间诸岛)、大东诸岛和先岛诸岛(包括宫古列岛和八重山列岛)等6个岛群构成。“西南群岛”南部的陆地基点是八重山列岛波照间岛最南端的波照间海岸,地理坐标为24°02′45.1″N,123°47′34.9″E;北部的陆地基点是大隅诸岛宇治群岛的辨庆岛最北端的海岸,地理坐标为31°12′58.2″N,129°28′20.4″E;西部的陆地基点是八重山列岛与那国岛最西端的久部良海岸,地理坐标为24°26′58.5″N,122°56′01.6″E;东部的陆地基点是大东诸岛北大东岛最东端的真黑角,地理坐标为25°57′06.1″N,131°19′55.3″E。“西南群岛”陆地总面积4 820.79 km2。
2.2.2 “西南群岛”称谓的政治属性
“西南群岛”意为日本西南部群岛,是日本对分布在九州岛西南部至台湾岛东北部之间全部岛屿的泛地域化称谓。“西南群岛”称谓的政治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偷梁换柱地“去琉球化”;第二是诱使国际社会承认日本对“西南群岛”的“主权”。
1950年9月,美国操纵国际社会对日媾和。日本为了确保对琉球群岛的“主权”,在对日和约草案的起草过程中,利用东西方冷战背景下美国急于对日媾和的心理,向美国政府提出修改对日和约草案中的岛屿名称和地域范围的要求。1951年4月,日本政府要求将吐噶喇列岛排除在联合国托管范围之外,并以“北纬29度以南的奄美诸岛不属于琉球群岛,而是萨南群岛的一部分。而西南群岛则包括萨南群岛和琉球群岛”为由,建议美国将对日和约草案第三条中有关联合国托管范围的“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群岛”修改成“北纬29度以南的西南群岛”。
必须指出,历史上琉球王国从未统治过大隅诸岛,所以琉球群岛不包括大隅诸岛,而吐噶喇列岛和奄美诸岛是日本从古代琉球王国窃取的岛屿,在这些岛屿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日本的建议开始并未得到美国的支持。但是,出于扶持日本的战略考虑,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John F. Dullers)最终承认日语中的“琉球群岛与西南群岛的用法并不一致”,日本政府的建议“在历史上是正确的”。同意将吐噶喇列岛排除在联合国托管范围之外,并将对日和约草案第三条中的“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群岛”修改成“北纬29度以南的西南群岛”。这种有利于日本的修改,实际上否认了吐噶喇列岛和奄美诸岛隶属于琉球群岛的历史事实,变相地承认了日本对于琉球群岛北部附属岛屿和东北部附属岛屿的“主权”。
但是,历史上日本对琉球群岛的吞并并无法律依据,也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为了永久占有琉球群岛,日本一方面采用偷梁换柱的办法在岛屿命名上“去琉球化”,企图抹煞琉球王国的历史,用“西南群岛”这一泛地理概念消除“琉球群岛”这一传统称谓的政治属性;另一方面采用扰乱视听的办法将日本所属的岛屿与琉球王国所属的岛屿搅和在一起,诱使国际社会承认日本对“西南群岛”的“主权”。
2.3.1 “萨南群岛”的地理范围
“萨南群岛”的地理范围包括日本九州岛西南部至琉球诸岛北部之间的全部岛屿。由大隅诸岛和吐噶喇列岛、奄美诸岛3个岛群构成。“萨南群岛”南部的陆地基点是奄美诸岛与论岛最南端的七七崎角,地理坐标为27°01′07.6″N,128°26′37.1″E;北部的陆地基点是大隅诸岛宇治群岛的辨庆岛最北端的海岸,地理坐标为31°12′58.2″N,129°28′20.4″E;西部的陆地基点是奄美诸岛与论岛最西端的兼母海岸,地理坐标为27°02′50.1″N,128°23′42.7″E;东部的陆地基点是大隅诸岛种子岛最东端的大川鼻角,地理坐标为30°46′59.1″N,131°05′01.2″E。“萨南群岛”陆地总面积2 551.34 km2。
2.3.2 “萨南群岛”称谓的政治属性
“萨南群岛”意为萨摩(日本鹿儿岛县)南部群岛,是日本对日本所属的大隅诸岛和琉球王国所属的吐噶喇列岛、奄美诸岛3个岛群的称谓。“萨南群岛”称谓的政治意义表现在2个方面:第一是对琉球群岛的肢解;第二是主张日本对“萨南群岛”的“主权”。
日本人对大隅诸岛以南的琉球群岛垂涎已久。早在1441年,萨摩国岛津氏便以贪欲攫取了吐噶喇列岛的北部岛屿,开始蚕食琉球群岛。1609年,萨摩藩出兵进攻琉球王国时,吐噶喇列岛南部岛屿也被萨摩藩顺势占领。1611年,萨摩藩以武力强迫琉球王国将奄美诸岛割让给日本。至此,吐噶喇列岛和奄美诸岛全部被日本吞并。对于日本以武力和贪欲攫取的原本属于琉球王国的吐噶喇列岛和奄美诸岛,由于历史久远,国际社会并未提出太多的质疑。只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占领琉球群岛的初期,在确定军管区范围时将北限设定在北纬30度的决定,应该是美国短暂地贯彻了《开罗宣言》中关于“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攫取之土地,亦务将其驱逐出境”的精神,否认了历史上日本对琉球群岛吞并合法性。但是,时隔不久美国的态度随着冷战背景下扶持日本对抗中、俄的需要而改变。
实际上日本也从未放弃对其以武力和贪欲攫取的吐噶喇列岛、奄美诸岛的“主权”。以至于在旧金山对日和约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身为战败国的日本居然理直气壮地以“北纬29度以南的奄美诸岛不属于琉球群岛,而是萨南群岛的一部分”为由,要求美国修改对日和约草案中的岛屿名称和地域范围。在东西方冷战对抗背景下,美国出于遏制中、俄的战略考虑开始扶持日本,允许日本保留对琉球群岛的所谓“剩余主权”,并通过1952年2月10日和1953年12月25日的两次“归还”,变相地承认了日本对其以武力或贪欲攫取的琉球群岛北部附属岛屿和东北部附属岛屿的“主权”。
尽管在美国的纵容下,日本将原本属于日本的大隅诸岛和原本不属于日本的吐噶喇列岛和奄美诸岛搅和在一起,并将其命名为“萨南群岛”,其目的无非是想永久肢解琉球群岛,“合法”占有其先人古代从琉球王国窃取的岛屿。但是,“萨南群岛”这一称谓并不能抹煞吐噶喇列岛和奄美诸岛隶属于琉球王国的历史事实。
2.4.1 “冲绳群岛”的地理范围
“冲绳群岛”的地理范围包括古代琉球王国除吐噶喇列岛和奄美诸岛以外的全部附属岛屿和大东诸岛。由琉球诸岛(包括庆良间诸岛)、先岛诸岛(包括宫古列岛和八重山列岛)和大东诸岛三个岛群。“冲绳群岛”南部的陆地基点是八重山列岛波照间岛最南端的波照间海岸,地理坐标为24°02′45.1″N,123°47′34.9″E;北部的陆地基点是琉球诸岛硫磺鸟岛最北端的海岸,地理坐标为27°53′07.6″N,128°13′19.9″E;西部的陆地基点是八重山列岛与那国岛最西端的久部良海岸,地理坐标为24°26′58.5″N,122°56′01.6″E;东部的陆地基点是大东诸岛北大东岛最东端的真黑岬角,地理坐标为25°57′06.1″N,131°19′55.3″E。“冲绳群岛”陆地总面积2 269.46 km2。
2.4.2 “冲绳群岛”称谓的政治属性
“冲绳群岛”是日本对琉球诸岛(包括庆良间诸岛)、大东诸岛和先岛诸岛(包括宫古列岛和八重山列岛)的称谓。“冲绳群岛”称谓的政治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偷梁换柱地“去琉球化”;第二是对琉球群岛的肢解。
1879年3月11日,日本宣布废除“琉球藩”,设立“冲绳县”,强行吞并琉球群岛遭到琉球王国的抵抗。琉球国王秘密派官员向清政府陈情求援。清政府紧急照会日本驻华公使,抗议日本吞并琉球群岛。当时日本政府最担心的是清朝出兵干涉,但清政府最终也未派兵援助琉球。此后,中日两国就琉球归属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并请美国前总统格兰特(Ulysses S. Grant)出面帮助调停。清政府接受格兰特提议的将琉球群岛北部的奄美诸岛割隶日本,中部的琉球诸岛归琉球复国立君,西南部的先岛诸岛割隶中国的分岛方案,但遭到日本的反对。1880年4月,日本明治政府提出一个将琉球群岛北部的奄美诸岛和中部的琉球诸岛归属日本,西南部的先岛诸岛归属中国,并在“中日修好条规”中增加内地通商及最惠国待遇条款的所谓“分岛该约”方案[14]。
清政府与日本交涉琉球群岛的归属问题与日本想分割领土不同,主要为争取琉球复国立君,兴灭继绝。针对日本提出的将琉球群岛西南部的先岛诸岛划归中国的方案,清政府征求琉球国王的意见,希望将先岛诸岛归还琉球,以存琉祀。但是,琉球国王认为西南诸岛土地贫瘠,无法生存,拒绝了清政府的建议,使得清政府处于进退两难之地。何如璋建议“琉球南部各岛乃太平洋来往要道,中国应自管理。但球王不敢接受,由中国占有,未免有义始利终之嫌,反而分日人之谤。如果听其自治,则片土不足自保,万一为列强窃据,以其逼近台澎,恐又有卧榻鼾睡之忧。不妨先将南部诸岛声明归属中国,以绝欧美各国占地之意。然后再觅球王亲族治理,则中国无贪其土地之名,球王亦可分衍其支派”[15]。1880年9月,清政府决定向日本作出让步,准备接受日本的分岛方案,草签了分岛条约。但此条约在北京遭到朝廷重臣的大力抨击,指责该条约是卖国条约,主战派甚至主张立即派兵与日本一战。最后李鸿章上奏折说:“日人多所要求,允之则大受其损,拒之则多树一敌,唯有以延宕一法,最为相宜”。清中央政府最终没有在分岛条约上签字。1882年,日本与清政府就琉球问题恢复谈判,但终未达成协议。琉球问题被长期搁置。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政府向日本割地赔款。对于失去了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的清政府来说,在琉球归属问题上更是丧失了发言权。
但是,历史上日本对琉球群岛的吞并从未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美国政府也多次在公开场合称1972年5月15日根据“美国与日本国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协定”交还给日本的只是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施政权,而非主权。而且琉球人民反对美国军事占领,要求独立的呼声也从未停止过。有学者指出,几百年来琉球群岛在外来势力的控制下,政治上缺乏独立自主,经济上对外依赖,文化上主体意识模糊,使得大多数琉球人一直在“独立自主”、“融入日本”、“回归中华”这三种力量之中寻求张力平衡。“琉球复国”和“琉球独立”的思想长久以来一直影响着琉球的历史发展,使得琉球群岛的未来走向具有不确定性[16],大约25%的琉球人支持琉球独立[17]。
基于上述原因,日本不能像主张对琉球群岛北部的吐噶喇列岛和东北部的奄美诸岛的“主权”那样,理直气壮地主张对“冲绳群岛”的主权。但是,日本为了实现其永久“合法”占有琉球群岛的目标,一边偷梁换柱地用“去琉球化”的“冲绳”称谓抹煞琉球群岛的历史;一边用“冲绳群岛”肢解琉球群岛,将未来可能涉及琉球地位问题对外交涉的地域范围限定在“冲绳群岛”,以确保日本对琉球群岛北部的吐噶喇列岛和东北部的奄美诸岛的“主权”。
琉球群岛历史上承载着一个独立的国家——琉球王国,所以,“琉球群岛”这一传统称谓的政治属性就是琉球王国的独立与主权。日本对琉球王国的吞并并无法律依据,至今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因此,日本采用偷梁换柱的办法在岛屿命名上“去琉球化”,推广使用“西南群岛”、“萨南群岛”、“冲绳群岛”等相关称谓,企图消除“琉球群岛”的政治属性,肢解琉球群岛,抹煞琉球群岛传统历史,在琉球群岛法律地位认识的问题上制造混乱,诱导国际社会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主权”。
从地缘关系的角度来看,琉球群岛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历史上琉球群岛与中国之间存在着一种建立在地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传统历史渊源,今天琉球群岛的地缘战略意义与中国的钓鱼岛主权和东海海洋权益密切相关。坚持使用“琉球群岛”这一传统称谓,并正确认识琉球群岛相关称谓的地理学意义及其政治属性,对于今后中国涉及琉球问题的对外交涉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意义。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琉球群岛人民反对美国占领的斗争 [N]., |
[2] |
隋書卷八十一列传第四十六 [M]., |
[3] |
台湾人四百年史 [M]., |
[4] |
校).日本書紀 [M]., |
[5] |
ほか著.早川庄八(校).続日本紀 [M]., |
[6] |
南島風土記 [M]., |
[7] |
汪向荣,等校注.唐大和上东征传 [M]., |
[8] |
新井白石の史学と地理学 [M]., |
[9] |
The Origins of the Bilateral Okinawa Problem:Okinawa in Postwar U.S.-Japan Relations, 1945-1952 [M]., |
[10] |
琉球名称的演变与冲绳问题的产生 [J]., |
[11] |
琉球の歴史 [M]., |
[12] |
使琉球录 [M]., |
[13] |
Public Diplomacy and Political Change: Four Case Studies: Okinawa, Peru, Czechoslovakia, Guinea [M]., |
[14] |
日本吞并琉球与中日关于琉案的交涉 [J]., |
[15] |
何如璋与早期中日琉球交涉 [J]., |
[16] |
琉球复国运动的历史回顾 [J]., |
[17] |
沖縄住民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調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