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 34 (2): 163-169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4.02.163

Orginal Article

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

王洪桥12, 袁家冬1, 孟祥君3

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2.吉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系,吉林 长春 130118
3.吉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Economy Difference in Northeast China

WANG Hong-qiao12, YUAN Jia-dong1, MENG Xiang-jun3

1.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China
2.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8,China
3.Tourism Management, 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chun, Jilin 130117,China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4)02-0163-07

通讯作者:  袁家冬,教授。E-mail:yuanjd703@nenu.edu.cn

收稿日期: 2013-03-20

修回日期:  2013-07-6

网络出版日期:  2014-02-10

版权声明:  2014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0371040)和吉林省教育厅项目(2012137、2013082)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洪桥(1978-),女,黑龙江兰西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旅游和旅游规划研究。E-mail:wanghq921@yahoo.com.cn

展开

摘要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是旅游业“竞合”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利用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方法,以2002~2012年东北三省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为分析对象,揭示东北三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以期为优化区域旅游经济结构,避免恶性竞争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 东北三省旅游经济省间绝对差异不大,相对差异逐渐增大;② 三省省内各地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差异和旅游外汇收入差异都较大,黑龙江省的国内旅游收入差异在扩大,辽宁和吉林在减小;吉林省的旅游外汇收入差异基本保持不变,辽、黑两省在减小;③ 三省的地带间旅游经济差异基本保持不变。

关键词: 旅游经济差异 ; 空间格局 ; 东北三省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such as CV,Gini and Theil and taking both domestic tourism income and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from tourism of three provinces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2002 to 2013 as the analysis objects, the feature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three provinces in tourism can be revealed economic differences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regional tourism economy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avoiding cutthroat competitions. The result shows that, 1)the absolute differences in tourism economy between the three provinces are not remarkable; the relative differences are gradually increasing, and the growing speed of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from tourism between the three provinces is more quickly than that of domestic tourism income differences. 2) There exists greater differences in the domestic tourism income differences and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of tourism differences in the cities of the three provinces, Heilongjiang tops the first, Jilin the second and Liaoning the third. Differences of domestic tourism income in Heilongjiang are increasing while in Liaoning and Jilin are decreasing. The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of tourism differences of Jilin remain about the same, Liaoning′s and Heilongjiang′s are reducing. 3)The differences of the tourism economy among the regions of the three provinces basically remain unchanged.

Keywords: tourism economic difference ; spatial pattern ; Northeast China

0

PDF (436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王洪桥, 袁家冬, 孟祥君. 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J]. , 2014, 34(2): 163-169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4.02.163

WANG Hong-qiao, YUAN Jia-dong, MENG Xiang-jun.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Economy Difference in Northeast China[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34(2): 163-169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4.02.163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1]。当前旅游业已经成为许多区域的支柱性产业,但因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交通区位、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影响,旅游经济的发展在时空上总表现出不平衡性和差异性。认识和研究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利于优化区域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有效调节区域之间的“竞合”关系,制定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区域经济差异调控政策,促进区域旅游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5]

近10 a来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借鉴其优秀研究成果应用于旅游经济方面的研究正成为热点之一,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区域进行了研究[4-10],但纵观此类研究成果,存在以下特点和不足:① 研究区域以全国和省域为主,缺少对地缘相似、旅游资源类型趋同、竞争激烈的中等尺度区域的分析[4-6];② 以入境旅游数据的分析来探讨区域旅游经济差异,不能全方位反映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真实态势[7-11];③ 研究方法虽多样,但对总体差异的分解处理还不够理想[12-16]。基于此,本文以地缘相似、旅游资源禀赋差异不大的中国东北三省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二阶嵌套锡尔系数等方法分析3个省各地市(州)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揭示2002~2012年区域旅游经济的省内、省间以及地带间(依据经济区划法,将3个省分别划分为2~3个地带)的时空差异变化。在此基础上对造成旅游经济差异的原因进行细致剖析,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1 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东北三省旅游资源类型齐全,资源禀赋优越,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旅游资源都极具特色。为了能够准确、细致地分析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差异,除了进行省内地(市、州)间和省间分析以外,借鉴经济区划[17],将辽宁省划分为沿海经济带和内陆地区,吉林省分为东、中、西3个地带,黑龙江省分为南、东、北3个地带(图1,表1),进行省际地带间比较分析。

图1   研究区及东北三省地带划分

Fig.1   The study area and distribution of zones in Northeast China

表1   东北三省各省地带所含地区

Table1   Zoning of provinces in Northeast China

省份地带所含地区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朝阳
内陆地区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
吉林省东部通化、延边、白山
中部长春、吉林、辽源
西部四平、白城、松原
黑龙江省南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绥化
东部鸡西、佳木斯、鹤岗、双鸭山、七台河
北部伊春、黑河、大兴安岭

新窗口打开

研究采用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和区域人口数作为分析计算的基础数据。2种旅游收入更能够确切反映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程度和活跃程度。数据来源于《辽宁统计年鉴》[18]、《吉林统计年鉴》[19]、《黑龙江统计年鉴》[20](2002~2012年)以及2002~2012年的三省各地(州、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1.2 研究方法

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方法很多[21-24]。本文主要选取加权变异系数(CV)、基尼系数(Gini)、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等来进行测度。

变异系数(CV)是衡量区域经济相对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比较适合年际比较。考虑到各地区的重要性不一样,需做加权处理,本文以地区人口数占全省的比重作为权重,公式如下:

CVω=1x̅i=1n(xi-x̅2×pip(1)

式中,xii地区的国内旅游收入或者旅游外汇收入, x̅为东北三省各地区国内旅游收入或旅游外汇收入的平均值,pii地区人口数,p为人口总数,n为各研究区所辖地区数量。

基尼系数在体现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经济总体差异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省内地(市、州)间的比较分析,以考察各地(市、州)对旅游经济总体差异水平的影响程度。公式如下:

G=2ni=1niyi-n+1n(2)

式中:G为Gini系数,yii地区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所占比重(按升序排列,y1<y2<yn)。

锡尔系数(Theil)是衡量区域差异的一个重要指标,锡尔系数越大,表示区域经济差异越大:

T=i=1nyilnyipi(3)

式中,yii区域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pii区域的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n为区域个数。

为进一步细化研究某区域内的旅游经济差异,可将锡尔系数做二阶段嵌套分解,得到如下公式:

Td=(YiY)[(YijYi)Tij+TPi]+ (YiY)ln(YiYPiP)

=(YijY)Tij+ (YiY)TPi+ (YiY)ln(YiYPiP)

=TWP+TBP+TBR (4)

式中:TWP、TBP、TBR分别代表研究区域中省内、省间和地带间差异;Yiji地带j省份旅游收入;YiPi分别为i地带旅游收入和人口数,YP分别代表研究区域的旅游收入和人口数。

2 研究结果

2.1 省间差异变化特征

图2展示了东北三省省间旅游经济差异的总体轮廓。由图2a可见,国内旅游收入的CV和Gini系数保持在0.55~0.75和0.25~0.35之间,表明三省省间国内旅游收入绝度差异不大。但从曲线的变化来看,自2002~2003年收入差异短暂变小后,一直持续变大,至2008年达到阶段最高值。2008~2010年收入差异稍有下降,但2010的最小值仍不低于2007年,然后,差异继续上升,2012年达到近10 a来的最高值。曲线的变率体现了出东北三省省间差异的另一个特点:相对差异在增大。从图2b来看,旅游外汇收入的CV和Gini系数在0.6~1.0和0.25~0.4之间,表明东北三省省间旅游外汇收入差异也呈现绝对差异不大、相对差异增大的特点,但其趋势明显高于国内旅游收入差异。与国内旅游收入相同,自2002~2003年经过短暂的收敛后,相对差异开始持续增大,在2007~2008年增长趋势稍稍变缓,然后呈现快速变大的态势,2010年CV和Gini系数分别为0.4和0.95,表明三省省间旅游外汇收入差异已经很大。2010~2012年曲线稍有起伏,但数值仍然很大,表明省间旅游外汇收入差异没有变小的趋势。

图2   2002~2012年东北三省省间国内旅游和旅游外汇收入差异

Fig.2   Differences of domestic tourism revenue and tourist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in inter-provincial in Northeast China in 2002-2012

根据已有研究[25,26],分析造成以上特征的原因为:东北三省旅游业开展较晚,真正意义上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是从2003年开始。之前的近自由发展阶段,辽宁省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资源类型的多样(特别是拥有漫长优良的海岸线),其旅游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黑吉两省,对两省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黑吉两省因旅游业发展缓慢而产生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外溢现象而得到政府的重视,2003年两省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重要的发展规划,取得一定效果,2003年三省省间旅游差异达到近10 a来的最小值。由于三省的区位条件、资源特征、资源数量,特别是经济基础不同,从近10 a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来看,辽宁省平均增速为22.7%,而黑龙江(17.1%)和吉林(15.4%)明显低于辽宁省,旅游收入整体差异在增大。从图2a和图2b曲线的变动来看,重大事件对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影响不同,对国内旅游影响更直接。2008年是“奥运年”,大连市和沈阳市均为奥运会比赛的分会场,精彩赛事大大推动了辽宁省国内旅游收入,使2008年三省省际间国内旅游收入差异达到最大值。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2008年之后,国外游客赴中国旅游成为热点,辽宁省因其经济、区位、知名度等成为海外游客的重要目的地,造成2008~2012年东北三省旅游外汇收入差异进一步加大。

2.2 省内差异变化特征

国内旅游收入方面(图3),2002年,东北三省国内旅游收入差异均很大,CV和Gini系数都在1.5和0.55以上。其中辽宁省相对较小,黑龙江省相对较大。自2002年始,辽宁省省内差异持续变小,2012年,CV和Gini系数分别回落到1.0和0.35左右,表明省内差异已经不大,辽宁省旅游呈现全面均衡发展的态势。吉林省省内差异波动变小,2012年CV和Gini系数分别达到1.5和0.5左右,表明虽有减少,但省内差异仍然很大。黑龙江省省内差异却持续缓慢走高,2012年CV和Gini系数分别已经达到3.5和0.6以上,表明黑龙江省旅游业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从旅游业发展来看,辽宁省旅游业更为成熟,沿海地区的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内陆地区的带动作用也显现出来,加之辽宁省政府的全面引导,交通通达性的进一步增强,原本比较“冷”的阜新和朝阳2个地区,也依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强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使得辽宁省旅游业发展日趋均衡,地市间差异在逐渐缩小[27]。黑龙江省地域广阔,高等级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交通通达性较差,使得黑龙江通商口岸城市和自然、人文资源禀赋高的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而资源相对较差的地方发展乏力,而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地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省内各地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差异较大[28]。吉林省高等级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呈现“东密西疏”的特点[29],加之经济基础也是东部强于西部(从地区人均GDP可以看出),因此国内旅游收入差异较大的现象一直存在。但随着长春-白城高速公路的开通,以及蒙东地区蒙古风情旅游的火热发展,吉林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吉林省国内旅游收入省内差异在进一步缩小。

图3   2002~2012年东北三省国内旅游收入省内差异

Fig.3   Differences analysis of domestic tourism revenue within-provincial in Northeast China in 2002-2012

外汇旅游收入方面(图4),2002年,东北三省省内绝对差异都很大。其中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相对较高,吉林省则相对较小。从变化趋势来看,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的旅游外汇收入省内差异都在减少,辽宁省减少的程度更明显。吉林省则基本保持不变。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经济较内陆发达,每年大量的因商务往来的外国人占的比重非常大,这是造成旅游外汇收入省内差异较大的原因。随着内陆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旅游景点的快速开发,海外游客逐渐向内陆城市和景区转移,使旅游外汇收入差异逐渐缩小。随着滨绥、滨洲铁路的提速和高速公路建设,提升了通商口岸与内陆城市的交通通达性,到内陆城市旅游的国外游客有所增加,使黑龙江省旅游外汇收入省内差异有缩小的趋势,但是缩小的程度不大。吉林省的长白山和长春市是国外游客相对集中的地区,其他地区旅游外汇收入则很少,这是造成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而这种局面近年来没有多大改观。

图4   2002~2012年东北三省旅游外汇收入省内差异分析

Fig.4   Differences analysis of tourist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in within-provincial in Northeast China in 2002-2012

2.3 地带间差异动态变化

图5可以看出,8个地带间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差异都比较大,CV系数和Gini系数分别在1.0和0.4以上,Theil系数也超过了0.15,而这种差异变化不大。从东北地区旅游业活跃程度来看,人们的普遍印象是地带间旅游经济差异在增大。因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崛起,并产生较强的“虹吸效应”,使辽宁省内地,甚至是吉黑两省大量游客到沿海地区旅游,致使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经济远远高于其他地带,而且经济增长趋势也大于其他地带。但数据变化趋势却否定了人们的普遍想法,分析原因可能是虽然地带间在旅游开发与投入中存在巨大差异,本应造成地带间差异的增大,但是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游客数量的激增,人们旅游倾向的不同,东北内陆地区资源禀赋优越的景区快速发展,吸引旅游者能力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带间的差异。另外游客的旅游行为更趋理智,特殊时段有意规避赴高等级景区旅游,而是选择就近游或到旅游资源品位较高、游客较少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也缓解了地带间旅游经济差异的变化。

图5   2002~2012年东北三省地带间旅游经济差异

Fig.5   Differences of tourist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among zones in Northeast China in 2002-2012

3 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机理分析

3.1 旅游资源禀赋

旅游资源所产生的资源竞争力、产品竞争和形象竞争力,以及其在地区上的垄断和集聚,既是刺激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等级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综合考量东北三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指标(图6),可以看出,辽宁省资源品位明显优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黑吉两省相差不多。辽宁省占有绝对的优势,12项指标中,7项占有绝对优势,其它5项基本与黑吉两省持平。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各项指标相近,两省各有6项指标高于对方。

图6   东北三省高等级旅游资源数量差异

Fig.6   Histogram of A-level scenic spots in Northeast China

3.2 交通可达性

交通通达性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发达的旅游交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本地区不利的区位条件,增强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和吸引力,从而扩大客源市场规模,优化客源市场结构[30,31]。从表2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铁路里程最长,但密度较小,高速公路里程与辽宁省基本相同,但密度却只有辽宁省的1/3强。辽宁省交通通达性最高,铁路里程密度和高速公路里程密度远远高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

表 2   东北三省主要交通形式的里程和密度

Table 2   Mileage and density of the main forms of transport in Northeast China

省份铁路里程(km)高速公路里程(km)铁路密度
(km/km2)
高速公路密度(km/km2)
辽宁43003300292.72224.64
吉林34742252185.38120.17
黑龙江55683042122.6467.00

注:数据来源于《辽宁统计年鉴2012》[18]、《吉林统计年鉴2012》[19]和《黑龙江统计年鉴2012》[20]

新窗口打开

3.3 区位因素

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来看,区位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是发展地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因素[21],它既影响到本区域对游客的吸引力,又影响到游客进入的可达性[31]。东北三省中,辽宁地处东北与环渤海经济区的结合部,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且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分布着近60处高等级旅游景区,为滨海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再次,辽宁省拥有东北地区最发达的海陆空交通系统,其交通通达性远远高于吉黑两省。这些优势使得辽宁省的旅游经济一直位列东北三省前茅,发展速度也高于其他两省。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一衣带水,漫长的国界线上有众多的通商口岸,成为吸纳海外游客和开展对外旅游商贸的桥头堡。黑龙江省为中国纬度最北的省份,冰雪资源丰富,每年来黑龙江省玩雪、赏雪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为黑龙江省旅游收入的重要构成部分。吉林省活跃地为长吉旅游圈和长白山地区2处,长吉旅游圈的休闲旅游、购物旅游、会展旅游等收入在吉林省旅游总收入中占1/3强。长白山以其独特的火山地貌和良好的自然风貌,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资源,成为吸引海内外的重要风景区。按照陆大道先生根据个省市区到最近的枢纽海港的距离以及到香港、上海和北京3个主要经济重心的相对距离的量度来看[32],东北地区辽宁省的区位因素最佳,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则基本相似。

4 结 论

利用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二阶锡尔系数等方法,对东北三省各省内、省际间和地带间旅游经济差异进行了细致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 从省间差异来看,无论是国内旅游收入还是旅游外汇收入的差异呈现绝对差异不大,相对差异逐渐增大,旅游外汇收入省间差异增速高于国内旅游收入差异增速的特征。

2) 从省内各地区旅游经济差异来看,各省内地市间差异都较大。黑龙江国内旅游收入年际间差异呈增长趋势,而辽宁省年际间差异有减少的趋势,吉林省基本保持不变。旅游外汇收入方面,辽宁省省内差异快速减小,减少速度超过了同样在减少的黑龙江省,而吉林省基本保持不变。

3) 从地带间来看,旅游经济差异也较大,但不同于人们差异在增大的主观感觉,而是保持基本不变。

4) 影响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为资源禀赋、交通通达性和区位因素。辽宁省资源禀赋优越,交通通达性较高,区位条件独特,使其旅游业非常活跃,而吉黑两省则基本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陆林,余凤龙.

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

[J].经济地理,2005,25(3):406~410.

[本文引用: 1]     

[2] Wanhill S.

Peripheral area tourism: A Europeon perspective

[J]. Progress in Tourism Hospitality Research,1997,1:47-70.

[本文引用: 1]     

[3] Archer B, Fletcher J.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ourism in the Seyhelle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1):32-47.

[4] Bichaka Fayissa.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Africa

[J].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Wording Paper Series,2007,8:1-21.

[本文引用: 2]     

[5] Wang Shu-xin,He Yuan-qing,Wang Xue-ding,et al.

Regional disparity and convergence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ecomomy

[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1,21(6):715-722.

[本文引用: 1]     

[6] Li Li-mei,Tao Wei.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system of recreation business district-A case of Suzhou City

[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3,13(4):370-377.

[本文引用: 1]     

[7] 汪德根,陈田.

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

[J].地理科学,2011,31(5):528~536.

[本文引用: 1]     

[8] 沈惊宏,陆玉麒,周玉翠,.

安徽省国内旅游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演变

[J].地理科学,2012,32(10):1220~1228.

[9] 叶护平,韦燕生.

中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系统分析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9(3)395~398.

[10] 陈秀琼,黄福才.

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

[J].地理学报,2006,61(12):1271~1280.

[本文引用: 1]     

[11] 郝俊卿,曹明明.

基于时空尺度下陕西省旅游经济差异及形成机制分析

[J].旅游科学,2009,23(6):35~40.

[本文引用: 1]     

[12] 李创新,马耀峰.

时空二元视角的入境旅游流集散空间效应与地域结构——以丝路东段典型区域为例

[J].地理科学,2012,32(2):176~185.

[本文引用: 1]     

[13] 冒宇晨,王腊春.

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结构的分散化和均质化趋势

[J].地理科学,2009,29(5):641~645.

[14] 赵俊远,苏朝阳,黄宁.

西北5省(区)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变化——基于泰尔指数的测定

[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3):214~217.

[15] 万三敏.

河南省旅游经济趋同与趋异研究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5):123~126.

[16] 郭金海,韩雪,罗浩,.

省域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及发展模式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5):131~135.

[本文引用: 1]     

[17] 杨青山.

东北经济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区划的初步研究

[J].人文地理,2000,15(1):52~55.

[本文引用: 1]     

[18] 国家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2.

[本文引用: 2]     

[19] 国家统计局.吉林统计年鉴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2.

[本文引用: 2]     

[20] 国家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2.

[本文引用: 2]     

[21] 靳诚.

基于Theil系数的浙江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研究

[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09,32(2):123~128.

[本文引用: 2]     

[22] 姜海宁,陆玉麒,吕国庆.

江苏省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研究

[J].旅游学刊,2009,24(1):23~28.

[23] 孙根年,杨忍,姚宏.

基于重心模型的中国入境旅游地域结构演变研究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7):150~157.

[24] 王凯,李华,贺曲夫.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的空间分析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1):63~67.

[本文引用: 1]     

[25] 郭利平,陈忠暖.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

[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J].2001,17(3):88~92.

[本文引用: 1]     

[26] 方叶林,黄震方,王坤,.

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

[J].经济地理,2012,,32(8):149~155.

[本文引用: 1]     

[27] 陈晓,王丹,张耀光,.

辽宁省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演变分析

[J].经济地理,2009,29(1):147~152.

[本文引用: 1]     

[28] 张娜,佟连军.

基于面板数据的黑龙江省旅游经济效应分异研究

[J].经济地理,2013,33(2):172~178.

[本文引用: 1]     

[29] 王洪桥,孟祥君,孙浩亮,.

吉林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空间结构分析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7):190~194.

[本文引用: 1]     

[30] 刘慧.

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

[J].地理研究,2006,25(4):710~718.

[本文引用: 1]     

[31] 保继刚. 旅游开发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0~34.

[本文引用: 2]     

[32] 陆大道.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98~206.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