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 36 (7): 998-1007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7.005

Orginal Article

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竞争力/影响力的时空关系

王成金, 孙东琪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Ratio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National Influence Capacity

Wang Chengjin, Sun Dongqi

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中图分类号:  F12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6)07-0998-10

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孙东琪,博士后。E-mail:sundq@igsnrr.ac.cn

收稿日期: 2015-11-23

修回日期:  2016-06-8

网络出版日期:  2016-07-20

版权声明:  2016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30634、41571113、41171108)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成金(1975-),男,山东沂水人,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事交通地理与区域发展的研究。E-mail:cjwang@igsnrr.ac.cn

展开

摘要

经济发展速度一直是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但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竞争/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阈值需要进行深入地研究,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迫切需要阐释经济增速下降是否影响国家竞争力/影响力。在评述既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采用时空分析路径,探讨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与国家竞争力/影响力的时空关系。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15世纪以来世界权力中心的演变路径,考察了英国、美国等世界权力中心的国家经济增速变化,总结其发展规律,考察国家影响力与国家经济增速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着眼于空间视角,考察目前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竞争力的空间分异,尤其是考察两者之间关系的分异关系,总结主要特征与规律。研究发现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影响力之间并非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但国家影响力的培育与强化仍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进行支撑,而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竞争力之间呈现逆向的对应关系,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往往竞争力较低,竞争力较高的国家往往有较低的经济增速甚至负增长。

关键词: 经济发展速度 ; 国家影响力 ; 国家竞争力 ; 时间关系 ; 空间关系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the economic growth ratio and the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influence have been the focuses for the researchers especially the official decision maker for various countrie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ratio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national influence need to be suited further. Especially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io reduced gradually, it’s urgent to probe the doubt whether the decrement of economic growth ratio impair the national influence and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 Based on the review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we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ratio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influence from spatial and temporal dimensions. Firstly, we described the evolving path of global power center since 15th century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analyzed the changes of economic growth ratio of global power centers such as the UK and the USA to conclude the developing regularities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ratio and national influence. Furthermore, we discusse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current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ratio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especially probe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 and conclude the major features and regular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ere is no rigorous linear but a curvilinear adap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national influence, but the foster and intensification of national influence still need the support by a higher economic growth ratio and the global power center often has lower economic growth ratio of 5%. And a converse relationship is shaped between the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ratio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generally the country with a higher economic growth ratio has a lower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ut the country with a higher competitiveness has a lower economic growth ratio even show the negative growing trend of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economic growth ratio in China has been de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this research is help to clarify the worry of scholars and policy-makers and the ratio from 5% to 7%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doesn’t reduce the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influence in the world. And the result also shows that the target of 7.5% of economic growth ratio is rational for China to upgrade into a global power center.

Keywords: economic growth ratio ; national influence capacity ; national competiveness ; temporal relationship ; spatial relationship

0

PDF (800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王成金, 孙东琪. 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竞争力/影响力的时空关系[J]. , 2016, 36(7): 998-1007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7.005

Wang Chengjin, Sun Dongqi.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Ratio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National Influence Capacity[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36(7): 998-1007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7.005

经济发展速度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尤其在社会经济环境日益变迁的宏观背景下,国家经济增速成为评估国家竞争力与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方面。但国家经济增速是否完全反映或代表了国家竞争力或影响力,在地理学界仍是尚未明确的问题;国家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低与国家经济增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或有什么关系阈值,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命题。长期以来,国家经济增速、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一直是学术界尤其是经济咨询领域的研究重点,出版了大量的成果和著作文献,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证方法。许多学者关注国家经济增速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如曹振镛[1]、宋秀元[2]认为应合理安排积累和消费的比例,但一定程度上经济效益的追求会影响经济增速。竞争力是长期以来的研究命题,相关研究主要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国家,大致分为企业、产业与国家3个层次[3,4]。国家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以企业、产业竞争力为基础,又受制度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关注竞争力的研究[5],国际贸易理论和波特竞争优势理论是理论基础[3]。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学者进行了国家竞争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对某个国家竞争力的探讨等[6,7]。进入21世纪以来,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发达国家提升竞争力的经验与战略研究并进行对比,如兰柱玉 [8]、李娟 [5]、廖明[9]等。同时,许多学者关注行业或部门的竞争力研究,包括旅游业[10]、制造业[11]、城市[12,13]、物流业[14]等。对于国家影响力的分析,目前研究较少,欧树军[15]和阎学通[16]刻画了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过程,从中考察中国的角色与作用。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高度关注经济增速并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目标,确保经济发展不能低于8%,各地方纷纷将经济增速作为政绩目标而制定了2位数以上的增速。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开始下降,长期以来的高速增长难以为继,2014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也因此提出了7.5%的增速目标。关于中国的经济增速,大量学者给予定性和定量的分析[17,18],尤其关注经济增速下降是属于“周期性”还是“结构性”等方面,陈彦斌等[17]、沈坤荣[19]分析了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部分学者和管理者认为中国的变化符合发展趋势,是经济增速换挡期[20];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下行是不利的[21],沈建光认为中国仍需要经济增速的底线[22]

基于此背景,许多学者与管理人员都产生了担忧,担心国际经济下滑会影响国家的竞争力乃至影响力[23,24]。综合来看,长期以来已积累了关于经济增速、国家竞争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但两者之间关系的探讨和评价仍然较少。基于此,本文力图考察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竞争力/影响力的关系,揭示最具世界影响力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究竟保持多高的经济增速,回答经济增速下降能否影响国家竞争力或影响力的问题。

1 概念与数据

本研究涉及3个基本概念:国家经济增速、国家竞争力与国家影响力。国家经济增速是指当年国民生产总值同去年相比而得的比率,是从宏观层面研究一国社会再生产状况和经济发展成就与问题、现状和趋势以及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的指标,也是简要度量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目标的指标[2,19]。国家经济增速受社会经济活动各方面和各环节的影响。国家影响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影响其他国家甚至世界的能力,是综合性指标[25]。国家竞争力是指创造综合财富的能力,是一个国家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场条件下,能生产出满足国际市场需要的产品和劳务,而同时又能维持和扩大本国人民长期的实际收入水平的程度[6]。从各领域的研究来看,国家竞争力主要是针对当前国家竞争优势水平的评价,而对历史上的国家优势水平更多的是分析国家影响力。在本文中,时间路径主要是从历史维度评价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影响力的关系,空间路径主要是评价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以此综合分析该命题。

本研究主要涉及几个方面的数据。世界范围内的规范经济统计始于工业革命,但截至20世纪30年代,仅少数国家形成系统化统计。为了从历史是考察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影响力的关系,本研究覆盖的时间尺度为1860~2013年,但不同研究内容,考察的时间尺度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于数据收集的难度较大。国家经济增速数据有着不同的来源,大致分为几个方面。英国经济增速数据源于官方网站(www.ons.gov.uk),美国经济增速数据源于美国网站(www.about.com),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速源于世界银行公布的官方数据(www.worldbank.org.cn)。国家竞争力的数据主要源于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数据,具体源于《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4-2015》(www.weforum.org)。该指标具体由基础需求、效率提升、创新与完备性三大类组成,基础需求指标包括法律与行政构架、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卫生和基础教育等指标,主要反映要素驱动阶段的指标;效率提升指标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及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完备性、技术和市场规模等指标,主要为效率驱动阶段的指标;创新和完备性指标类主要包括营商环境完备性和创新,为创新驱动阶段的指标。关于国家经济增速的阶段划分,根据权威学者的划分,一般认为国家经济增速介于1%~4%为低速增长,介于4%~7%为中速增长,介于7%~10%为高速增长,高于10%为超高速增长

2 长时间序列下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影响力的关系

2.1 世界权力中心与国家影响力变迁

现代意义的人类活动大规模全球化布局或扩散始于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截至目前已有500多a的历史。在此过程中,全球已发生了2次世界权力转移或更替,目前处于第三次权力更替过程中。每次权力转移均重塑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而支配权力的国家是世界权力中心,是最具影响力的国家。 15世纪地理大发现后,欧洲崛起并支配世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先后成为世界权力中心或欧洲具有影响力的国家。该时期形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海外掠夺与殖民统治塑造的世界权力中心。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覆盖全球的殖民帝国,在16世纪初成为第一代最具影响力的国家,17世纪荷兰通过海洋贸易和商业而成为左右世界的强国。第二阶段为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塑造的权力中心。18世纪英国孕育了新的生产方式——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为产业大国,1815年英国击败法国,世界进入“英国时刻”与“维也纳体系”[16]。部分欧洲国家积累了强盛的国力而拥有强大影响力;17世纪法国凭借武力而成为欧洲权力中心,19世纪中期发展工业而逐步强大,仅次于英德2国;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在GDP、钢铁产量及铁路里程等方面均超过英法2国;17世纪末俄国逐步发展,在欧洲的影响力增强;亚洲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而发展迅速。)第二次权力转移。19世纪末美国登上世界舞台,并主宰了20世纪的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美国工业革命起步较晚,18世纪末启动第一次工业革命,但速度和力度超过欧洲,1894年成为第一经济强国,超过了统治世界2个世纪的欧洲强国,拥有40%的世界财富,并依靠科技实力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占领优势[26]。该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经过一战德国对英国地位的挑战,双方均遭重创,世界权力中心向美国转移并进入“英美时刻”或权力交接时期[14]。二战成为转折点,新兴大国德国、日本遭受重创,传统大国英国、法国失去世界支配权,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取代,进入美、苏对抗时期或“雅尔塔体系”,美国工业产值占世界的50%以上。1989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各领域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世界进入美国主宰时期[16]。该时期部分国家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1917年苏联诞生并发展重工业,1937年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二战后与美国并列主宰世界规则;二战后,法国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而走出大国之路;1990年东德与西德合并后,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强国。日本在美国扶持下,工业化以超常规的速度腾飞,成为第三大经济强国。第三次权力大转移。在过去几十年,多数国家的经济均快速增长,最明显的增长发生在亚洲。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改革开放和韬光养晦的战略指引下,经济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按购买力算已是第二经济大国,目前中国的国家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24]。同时,德国有所复兴,并成为具有很高影响力的国家和欧洲实际的权力中心;印度、巴西、俄罗斯等金砖五国的经济逐步发展,尤其是俄罗斯的影响力逐步恢复[16]

2.2 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影响力变迁的关系

上文仅回顾了世界权力中心与最具影响力国家的变迁,但未与国家经济增速相结合。这需要以上述国家为对象,着眼于长时间尺度,考察国家影响力与经济增速的关系,但由于第一代世界权力中心尚未形成统计,因此以第二代和第三代世界权力中心为重点进行分析。

英国是第二代世界权力中心的主体国家,在全球的龙头影响力地位保持了100多年。按照“英国时刻”与英国作为世界权力中心、最具影响力国家的地位形成时间1815年开始计算,如图1所示,1831~2013年180多a期间,英国的经济增速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其中经济增长与经济衰退符合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除1936~1940年之间发生过一次高速增长(10%以上)外,其余各年份的经济增速均在5%左右,英国近200 a时间内的经济增速波动不大[27]。英国在维系世界权力中心地位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速基本保持在5%以下,处于一种低速增长状态。尤其是20世纪末期开始,保持了低速增长的态势,而该时期是世界权力中心开始从英国向美国交接的过渡期。如果对经济增速超过5%的年份进行挑选,可发现1835年(5.3%)、1838年(5.58%)、1844年(5.47%)、1845年(5.37%)、1846年(6.96%)、1870年(8.41%)、1871年(5.12%)、1880年(7.86%)、1915年(6.35%)、1922年(6.25%)、1927年(8.16%)、1934年(6.21%)、1940年(11.29%)、1941年(9.24%)、1960年(5.43%)、1964年(5.61%)和1973年(7.63%)等年份,保持了5%以上的增速。这些年份大致发生在鸦片战争前后、一战之后、二战英国正式参战及战后。由此发现世界权力中心在保持并维系地位阶段的经济发展为相对稳定的5%左右的中速增长,而在权力中心退出阶段多处于低速增长,国家影响力与经济增速之间不存在正比例关系。

美国是第三代世界权力中心,也是目前主宰世界的权力中心,截至目前其国家影响力的发挥已有100 a的历史。从图1可看出,1930~2013年期间,二战开始之前美国经济增速呈现剧烈的周期性变化,此后呈现相对平稳的周期性变化。如果结合美国影响力的增强时间,在一战后世界权力中心从英国向美国过渡的交接时期即“英美时刻”时期,美国经历了周期性的快速增长过程与快速下降过程,这由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所决定;但在经济增长时期,增长速度较快甚至呈现2位数的增长,有时接近20%。此后进入战后时期,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导世界游戏规则的权力中心,全球政治经济进入了“美国时刻”和“雅尔塔体系”。该时期,美国经济增速的波动性较小,基本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总体介于3%~7%的增长区间,但多数年份低于6%的增长率,即保持着中低速的发展速度,个别年份出现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主要是金融危机所致,包括1982年和2008年)。对经济增速超过5%的年份进行挑选可发现,包括1934年(10.8%)、1935年(8.9%)、1936年(12.9%)、1937年(5.1%)、1939年(8%)、1940年(8.8%)、1941年(17.7%)、1942年(18.9%)、1943年(17%)、1944年(8%)、1950年(8.7%)、1951年(8.1%)、1955年(7.1%)、1959年(6.9%)、1962年(6.1%)、1964年(5.8%)、1965年(6.5%)、1966年(6.6%)、1972年(5.2%)、1973年(5.6%)、1976年(5.4%)、1978年(5.6%)和1984年(7.3%),形成1934~1944年的高速增长甚至超高速增长阶段,而该时期是世界权力中心逐渐由英国向美国转移并美国掌管的时期;此后进入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末期的中高速增长,但仅1980年超过7.3%的增长速度。美国作为世界权力中心从产生到发展、成熟,其经济增速出现不同的对应关系:在世界权力中心产生阶段,经济基本保持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在世界权力中心的发展阶段,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权力中心的成熟阶段,保持中低速增长甚至低速增长。在世界权力中心的更替与交接过程中,退位者往往具有较低的经济增速,而进位者往往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速。国家影响力与经济增速之间不存在稳定的正比例关系,而是下降型曲线性的适应关系。

图1   英国和美国经济增速的变化过程

Fig.1   Process of economic growth ratio of British and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18 century

图2   日本、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经济增速的变化趋势

Fig.2   Process of economic growth ratio of Japan, France, Germany and Russia

其他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具有类似的经济增速变化特征,如图2所示。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增速总体上不断下滑,但60~70年代保持了高速增长(8.5%~13%)甚至出现2位数的增长,该时期是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快速发展而崛起的过程,但7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5%以下增速时期;90年代初开始,日本进入2%以下增速的时期,但仍保持着较强的国家影响力。60年代以来,法国的经济增速同世界平均水平保持类似的发展轨迹,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基本保持了5%左右的增速,处于中速增长时期,该时期是战后“戴高乐改革时期”,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充满活力;此后进入2%~4%左右的低速增长时期,但仍保持着较强的国家影响力。70年代以来,德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中低速增长,基本低于世界平均增速;东德与西德的合并曾培育了一个短期的中速增长时期,但经济低速增长并未影响德国的影响力。苏联解体后,经济发展呈现负增长,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90年代末;1999~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时期,俄罗斯保持了中高速的经济发展,经济增速保持在6%~8%之间,该时期是普京当选总统而国家影响力恢复的时期;目前俄罗斯基本处于中低速增长,增速低于5%[6]。上述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案例分析表明国家影响力与经济增速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具有最高影响力的国家往往保持着中低速的经济增长,但在国家影响力提升阶段仍需要较高的经济增速作为支撑。

3 当前经济发展速度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

3.1 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空间分异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的格局,总体形成衰退与增长两大阵营,并产生了不同的增长速度与衰退速度,形成了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如图3所示。在189个国家/地区的样本中,有167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增长态势,比例占样本总量的88.4%,而22个国家或地区呈现负增长,占样本总量的比例达11.6%。经济发展速度呈现出较大的幅度差异,总体上形成了“-36%~20.1%”的速度差异幅度。按照前文界定,经济超高速增长的国家有8个,占样本总量的比重较低,为4.2%;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有15个,比重为7.9%;经济中速增长的国家有54个,比重为28.6%,超过1/4;经济低速增长的国家有90个,比重47.6%,接近一半。这说明多数国家保持着低速和中速尤其是低速的经济增长状态,经济高速增长、超高速增长和负增长都少数现象。经济发展呈现衰退趋势的国家或地区虽然呈现分散性的分布,但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欧洲地区集中了11个经济衰退国家,占经济衰退国家总数的一半,例如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捷克、荷兰、爱尔兰、芬兰、希腊和塞浦路斯等国家,尤其是希腊和塞浦路斯的经济发展分别呈现-3.9%和-5.4%的速度。同时,经济呈现衰退趋势的国家在非洲、太平洋地区及加勒比海等地区也有少量分布。经济高速增长和超高速增长的国家/地区分布虽然比较分散,但形成3个相对集中的地区,包括中亚、西非和东南亚地区。中亚地区主要是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非地区包括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科特迪瓦、刚果和加纳等国家,东南亚地区包括老挝、柬埔寨、菲律宾、东帝汶等国家。但部分国家的经济高速或超高速增长并不稳定,存在短期的极端现象,尤其是南苏丹和塞拉利昂呈现20%以上的增速。经济发展保持中速增长的国家或地区呈现明显的3个集中地区,分别为拉美地区、非洲地区(北非地区除外)和东南亚-南亚地区(包括少数中东国家)。而经济低速增长的国家形成1个主要集聚区和2个相对集中区,主要集聚区指欧洲国家和地区,而2个相对集中地区为非洲和中美地区。总体上,亚洲、非洲和南美国家/地区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欧洲、北美、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国家/地区呈现较低的经济发展速度;发达国家保持较低的经济增速,发展中国家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

图3   2013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分布格局

Fig.3   Spatial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ratio in the world in 2013

图4   2013年世界各国竞争力的分布格局

Fig.4   Spatial pattern of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the world in 2013

3.2 各国国家竞争力的空间分异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的学者日益关注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竞争力研究,将国家竞争力作为国家国力的重要判断指标。如图4所示,世界各国的竞争力分布同样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各国的竞争力总体上呈现“2.79~5.7”的得分区间,其中,竞争力大于5.0的国家有22个,占样本国家总量的16.4%,比重较高;竞争力介于4.0~5.0之间的国家或地区有57个,占样本国家总量的42.2%,比重很高;竞争力介于3.0~4.0之间的国家或地区有53个,占样本国家总量的39.3%;竞争力低于3.0的国家或地区有3个。国家竞争力较强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竞争力最高的前十位国家依次分别为瑞士、新加坡、美国、芬兰、德国、日本、荷兰、瑞典、英国和挪威。这些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欧洲国家占七席。其中,北欧国家持续保持了强有力的竞争水平,瑞士连续6 a拔得头筹。创新能力与人居环境都成为支撑发达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8]拉美地区和北美地区的国家竞争力相对较高,尤其是美国和加拿大。其中,美国的全球竞争力连续两年上升,目前排名居全球第3位;加拿大的竞争力位居第13位。大洋洲的国家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主要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亚洲地区,各国的竞争力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东亚多数国家的国家竞争力较高,同时中东地区的国家竞争力较高,但中亚国家的竞争力较低。在东亚地区,新加坡和日本的竞争力最高并居全球前10位,分别位居全球第2位和第6位,其中新加坡连续4 a位居第二位;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排名稳中有升,连续6 a稳列世界前30位,目前位列第28位,并继续在“金砖五国”中居于第一位。但倪鹏飞等指出[28],中国整体效率仍处于世界中游偏下水平。国家竞争力较低的国家或地区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区。除北非地区的少数国家外,多数非洲国家的竞争力很低,并相对集中在西非、中非和东非地区。此外,南亚、中亚地区、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国家具有较低的竞争力。

3.3 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竞争力的匹配关系

总体上来看,经济发展速度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呈现如下特点。如图5图6所示,从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宏观结构关系来看,尽管有所波动,两者之间大致呈现逆向的对应关系。经济发展超高速的国家往往具有较低的国家竞争力,平均竞争力达到3.53,低于全球平均水平(4.2)。对于一个国家,经济超高速增长往往带来其他问题,例如民生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进而导致国家竞争力下降。例如塞拉利昂、巴拉圭、蒙古、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竞争均低于3.9,但均拥有10%以上的经济增速,这些国家均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高速增长的国家往往也是竞争力较低的国家,平均竞争力达到3.99,与经济超高速增长的国家相比较有所提高。除巴拿马、中国、菲律宾之外,其他国家的竞争力均处于全球平均水平以下,包括摩尔多瓦、老挝、乌兹别克、柬埔寨、塔吉克斯坦、斯里兰卡、加纳、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国家。这些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同经济超高速增长一样,经济高速发展往往带来其他问题的产生,影响到竞争力的下降。经济中速增长的国家也具有较低的竞争力,平均竞争力达到3.94,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些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包括土耳其、智利等国家。经济低速增长的国家往往是国家竞争力较高、高甚至很高的国家,平均竞争力达到4.43。这类国家多是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发达国家较多,同时包括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平均竞争力达到4.84。不能否认的是,许多经济低速增长的国家缺少国家竞争力,平均竞争力达到3.9,这类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包括墨西哥、牙买加等国家。经济发展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平均竞争力达到4.3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些国家大致分为2类,一类是发达国家并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包括希腊、意大利、芬兰、葡萄牙、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捷克、荷兰、爱尔兰、塞浦路斯,平均竞争力达到4.6;一类是石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主要包括利比亚、伊朗、缅甸、纳米比亚、波多黎各,平均竞争力达到3.87%。

图5   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竞争力的总体趋势关系

Fig.5   Relationship trend between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ratio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图6   2013年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

Fig.6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ratio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2013

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则呈现相类似的特征。竞争力高的国家往往是经济发展速度较低的国家,往往处于低速增长状态甚至呈现负增长。从竞争力>5.0的国家来看,仅卡塔尔和马来西亚分别保持5.6%和4.7%的中速经济增长,而竞争力很高的芬兰、荷兰均呈现经济负增长,其他国家则保持低速增长。这些国家主要是欧洲、北美、澳新国家及中东国家,即发达国家和石油国家,亚洲国家仅有马来西亚、日本和新加坡。竞争力较高(介于4.0~5.0之间)的国家的经济发展多处于低速增长状态,但经济中速增长的国家明显增多,甚至出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这些国家除包括欧洲国家外,拓展到拉美和亚洲国家。不能否认的是,部分竞争力较高的国家仍呈现经济负增长,主要是分布在地中海为核心的欧洲国家;许多国家保持着低速的经济增长,主要分布在欧洲、拉美地区;保持中速增长的国家主要是中亚、中东、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主要有摩尔多瓦、巴拿马、中国、斯里兰卡、菲律宾。竞争力较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速。其中,塞拉里昂、巴拉圭、蒙古和埃塞俄比亚均保持超高速增长;老挝、乌兹别克、柬埔寨、塔吉克斯坦、加纳、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等国家保持高速增长,主要是中亚和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保持低速经济增长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利比亚、纳米比亚、缅甸呈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其他国家则保持中速经济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竞争力很低的国家有也门、乍得、几内亚,经济增速呈现不同水平。综合来看,国家竞争力的高低虽与国家经济增速并未形成严格的数理线性关系,但大致是竞争力越高的国家其经济增速往往较低。

4 结论与启示

长期以来,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国家竞争力/影响力是学者们尤其是政府决策者的关注焦点,但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本研究从时空角度,考察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竞争力/影响力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历史维度上,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影响力之间不存在稳定的正比例关系,而是下降型曲线性的适应关系。世界权力中心从产生到发展、成熟,其经济增速出现不同的对应关系。在世界权力中心产生阶段,国家经济基本保持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状态;在发展阶段,国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状态;在成熟阶段,保持中低速增长甚至低速增长状态。在世界权力中心的更替与交接过程中,退位者往往具有较低的国家经济增速,而进位者往往具有较高的国家经济增速。在空间维度上,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竞争力之间呈现逆向的对应性关系,经济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的国家往往具有较低的竞争力,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低速增长或负增长的国家往往具有较低的竞争力,主要是发达国家。竞争力高或较高的国家往往具有较低的经济增速,处于低增长状态甚至呈现负增长,主要是发达国家或石油国家;竞争力较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速,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在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滑的宏观背景下,本研究有助于澄清目前学术界与政府决策者的担忧:经济增速下滑带来国家竞争力/影响力的下降。尤其是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发达国家或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往往保持着5%左右的发展速度,即保持中低速的增长态势。保持5%~7%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会影响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与影响力维持。研究也表明中国政府提出7.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符合世界发达或竞争力较高国家的发展规律,在中国国家影响力培育和强化阶段保持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速度是合理的。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曹振镛.

试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的统一

[J]. 经济问题探索, 1985, (6): 46-4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马克思预言:“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并在公有制的基础上,能够自觉依

[Cao Zhenyong.

On the unification of the speed and efficiency of socialis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1985,(6): 46-4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马克思预言:“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并在公有制的基础上,能够自觉依
[2] 宋秀元.

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

[J]. 理论界, 1994, (11): 14-15.

[本文引用: 2]     

[Song Xiuyuan.

Improve the sp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ory Horizon, 1994,(11): 14-15.]

[本文引用: 2]     

[3] 商春荣.

国家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述评

[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1): 41-47.

[本文引用: 2]     

[Shang Chunrong.

A review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5, 4(1): 41-47.]

[本文引用: 2]     

[4] 黄小玉.

国家竞争力评价研究评析

[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 (6): 48-49.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国家竞争力评价研究兴起的背景国际竞争力侧重于从经济角度评价、比较国际上各实体的实力,从不同视角看,大致包括企业、产业、国家三个不同层次.从国家层面上评价、比较国际竞争力,即是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力是一国的综合竞争能力,它以企业、产业竞争力为基础,同时又受该国制度、文化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Huang Xiaoyu.

Comments on the evaluation of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hina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trength, 2007,(6): 48-49.]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国家竞争力评价研究兴起的背景国际竞争力侧重于从经济角度评价、比较国际上各实体的实力,从不同视角看,大致包括企业、产业、国家三个不同层次.从国家层面上评价、比较国际竞争力,即是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力是一国的综合竞争能力,它以企业、产业竞争力为基础,同时又受该国制度、文化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5] 李娟.

世界主要国家竞争力战略的比较与启示

[J]. 创新, 2012, 6(1): 29-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616.2012.01.007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制定科学合理的国家竞争战略、努力提升国家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关键所在。综观世界主要国家竞争力战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特别注重改善市场和创业环境,重视科技创新,强调经济体内外部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协同性。在未来发展中,我国应当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和改革创新公共制度等五个方面着手,正确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竞争力提升战略。

[Li Juan.

Comparison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of the majo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novation, 2012, 6(1): 29-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616.2012.01.007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制定科学合理的国家竞争战略、努力提升国家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关键所在。综观世界主要国家竞争力战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特别注重改善市场和创业环境,重视科技创新,强调经济体内外部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协同性。在未来发展中,我国应当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和改革创新公共制度等五个方面着手,正确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竞争力提升战略。
[6] 吴桂兰.

韩国全面推进世界化战略

[J]. 东北亚论坛, 1996, (2): 48-51.

URL      [本文引用: 3]      摘要

韩国全面推进世界化战略吴桂兰自1993年金泳三总统就职以来,韩国朝野各界积极推进世界化战略,志在以一个新的国家形象步入即将到来的21世纪。目前,韩国的世界化战略已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北亚各国的浓厚兴趣,人们关注着韩国推进其世界化战略的进程。韩国的世界...

[Wu Guilan.South Korea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world strategy. Northeast Asia Forum, 1996(2): 48-51.]

URL      [本文引用: 3]      摘要

韩国全面推进世界化战略吴桂兰自1993年金泳三总统就职以来,韩国朝野各界积极推进世界化战略,志在以一个新的国家形象步入即将到来的21世纪。目前,韩国的世界化战略已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北亚各国的浓厚兴趣,人们关注着韩国推进其世界化战略的进程。韩国的世界...
[7] 张精华.

国际竞争力评价与排行

[J]. 北京统计, 1995, (10): 20-21.

[本文引用: 1]     

[Zhang Jinghua.

The evaluation and ranking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eijing Statistics, 1995,(10): 20-21.]

[本文引用: 1]     

[8] 兰柱玉.

提升国家竞争力:美国的经验

[J]. 党政干部学刊, 2003, (5): 46.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如何培育国家的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经验,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经验是极为典型的,对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Lan Zhuyu.

Enhancing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American experience.

Journal for Party and Administrative Cadres, 2003,(5): 46.]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如何培育国家的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经验,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经验是极为典型的,对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9] 廖明.

改革与国家竞争力——中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之比较

[J]. 拉丁美洲研究, 2008, 30(5): 17-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6649.2008.05.00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中国30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提 高了国家竞争力。促进中国竞争力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近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但是应当看到,中国的国家竞争力排名还相当靠后,只在中游水平。通过对中 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竞争力指数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年在金融、教育改革、技术创新、特别是政府和企业制度改革方面还相当落后;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建 设,深化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未来推进改革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寻求新的社会共识,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不断提升国际竞 争力。

[Liao Ming.

Reforms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omparing China with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Latin American Studies, 2008, 30(5): 17-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6649.2008.05.00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中国30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提 高了国家竞争力。促进中国竞争力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近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但是应当看到,中国的国家竞争力排名还相当靠后,只在中游水平。通过对中 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竞争力指数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年在金融、教育改革、技术创新、特别是政府和企业制度改革方面还相当落后;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建 设,深化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未来推进改革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寻求新的社会共识,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不断提升国际竞 争力。
[10] 徐淑梅, 陈才.

区域旅游竞争力数字化评价体系研究

[J]. 地理科学, 2008, 28(5): 642-648.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建立了一套适于中国国情的区域旅游竞争力数字化评价系统。系统以国家和地区权威机构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为基本依据及其核心指标,融合旅游学和区域竞争力学说基本内涵,考虑区域旅游竞争潜在能力,以区域旅游竞争业绩、区域旅游环境竞争力和区域旅游竞争潜力作为评价系统三大要素,既包含全面衡量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的诸多综合因素,又注重选择对区域旅游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指标作为主体,数字化特征和实时动态跟踪能力显著。

[Xu Shumei, Chen Cai.

A digitized evaluation system of regional tourism competitive capability.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8, 28(5): 642-648.]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建立了一套适于中国国情的区域旅游竞争力数字化评价系统。系统以国家和地区权威机构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为基本依据及其核心指标,融合旅游学和区域竞争力学说基本内涵,考虑区域旅游竞争潜在能力,以区域旅游竞争业绩、区域旅游环境竞争力和区域旅游竞争潜力作为评价系统三大要素,既包含全面衡量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的诸多综合因素,又注重选择对区域旅游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指标作为主体,数字化特征和实时动态跟踪能力显著。
[11] 千庆兰, 陈颖彪.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解析

[J]. 地理科学, 2007, 27(3): 289-2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690.2007.03.00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是地区制造业在区域之间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所提供的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大小。利用构建的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省区为基本单元,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对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动因给与解析。研究表明,从1985年到2003年的近20年来,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呈现出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①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地区制造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抬升;②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明显,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且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呈扩大趋势;③地区制造业竞争力与其驱动因素关系密切。驱动因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决定了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演变趋向。

[Qian Qinglan, Chen Yingbiao.

Analysis of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 of China′s in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 regional manufacturing.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7, 27(3): 289-2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690.2007.03.00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是地区制造业在区域之间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所提供的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大小。利用构建的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省区为基本单元,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对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动因给与解析。研究表明,从1985年到2003年的近20年来,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呈现出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①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地区制造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抬升;②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明显,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且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呈扩大趋势;③地区制造业竞争力与其驱动因素关系密切。驱动因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决定了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演变趋向。
[12] 阎川, 颜涛, 林炳耀.

城市竞争力发展战略初步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J]. 地理科学, 2002, 22(6): 660-6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690.2002.06.00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对城市竞争力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作了初步研究,并结合无锡市进行了实证分析,重在分析城市竞争优势,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试图从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为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新思路。

[Yan Chuan, Yan Tao, Lin Bingyao.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urban competitiveness: A case study of Wuxi.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2, 22(6): 660-6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690.2002.06.00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对城市竞争力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作了初步研究,并结合无锡市进行了实证分析,重在分析城市竞争优势,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试图从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为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新思路。
[13] 赵志凌, 罗小龙.

城市-区域竞争力建设的实践评析——以江苏省沿江开发为例

[J]. 地理科学, 2010, 30(4): 510-51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地方政府热 衷于通过实施空间规划来提升城市-区域的竞争力。在区域规划与区域竞争力建设的理论框架下,对江苏省沿江开发区域政策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 沿江开发战略是一个区域竞争力建设的规划,配套支撑政策对区域规划的实施至关重要。经过6a的开发建设,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和宜居环境建设等 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沿江开发在空间开发秩序、联动机制、发展方式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发展规划、加强规划实施、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等途径 完善区域竞争力体系。

[Zhao Zhiling, Luo Xiaolong.

Practice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a cas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Jiangsu Province.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30(4): 510-51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地方政府热 衷于通过实施空间规划来提升城市-区域的竞争力。在区域规划与区域竞争力建设的理论框架下,对江苏省沿江开发区域政策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 沿江开发战略是一个区域竞争力建设的规划,配套支撑政策对区域规划的实施至关重要。经过6a的开发建设,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和宜居环境建设等 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沿江开发在空间开发秩序、联动机制、发展方式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发展规划、加强规划实施、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等途径 完善区域竞争力体系。
[14] 孙峰华, 魏晓, 刘玉桥, .

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J]. 地理学报, 2008, 63(10): 1108-1118.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p>在借鉴中外对&ldquo;核心竞争力&rdquo; 研究的基础上, 构建了影响区域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理想的宏观要素指标系统模式。在此基础上, 从客观实际出发, 创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 业发展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及其所含8 市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排序和等级划分, 通过其与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比较 及其影响要素的相关分析, 探明了影响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与次要 因素, 得出结论: 培育、营造和提升区域物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在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加强物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在一定时期内, 随着区域物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从而使物流业成本不断降低, 一个单位物流业成本投入所创造的GDP 不断增大。提出建议, 为营造和培育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科学依据。</p>

[Sun Fenghua, Wei Xiao, Liu Yuqiao, et a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eninsula city group.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8, 63(10): 1108-1118.]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p>在借鉴中外对&ldquo;核心竞争力&rdquo; 研究的基础上, 构建了影响区域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理想的宏观要素指标系统模式。在此基础上, 从客观实际出发, 创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 业发展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及其所含8 市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排序和等级划分, 通过其与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比较 及其影响要素的相关分析, 探明了影响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与次要 因素, 得出结论: 培育、营造和提升区域物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在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加强物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在一定时期内, 随着区域物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从而使物流业成本不断降低, 一个单位物流业成本投入所创造的GDP 不断增大。提出建议, 为营造和培育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科学依据。</p>
[15] 欧树军.

重回世界权力中心的中国

[J].文化纵横,2013,(3):95(10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2009年3月的英国《经济学人》封面画了一幅中国人的世界观图。在英国人设想的中国人的世 界观中,中国看世界的出发点是长安街,中国人的视野过了东单不远,就看到太平洋,先看到我们的一线大城市、建在山上的香港特区,然后是醒目的、插着五星红 旗的台湾省。台湾左边是几个小岛组成的日本,香港右边是南洋群岛,再往右是盖有一座中式小庙的澳大利亚。

[Ou Shujun.

China,return to the world power center .

Beijing Cultural Review,2013,(3):95-10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2009年3月的英国《经济学人》封面画了一幅中国人的世界观图。在英国人设想的中国人的世 界观中,中国看世界的出发点是长安街,中国人的视野过了东单不远,就看到太平洋,先看到我们的一线大城市、建在山上的香港特区,然后是醒目的、插着五星红 旗的台湾省。台湾左边是几个小岛组成的日本,香港右边是南洋群岛,再往右是盖有一座中式小庙的澳大利亚。
[16] 阎学通.

权力中心转移与国际体系转变

[J]. 当代亚太, 2012, (6): 4-21, 154.

URL      [本文引用: 4]      摘要

中国崛起所产生的权力转移,不仅会改变国际格局,而且可能带来世界中心从欧洲向东亚的转移。 然而,无论是国际格局改变还是世界中心转移,并不必然伴随着国际体系的质变。国际体系由行为体、国际格局和国际规范三个要素构成。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质 变视为体系质变,既无法区别体系与要素的不同,也无法确定两者间的关系。故此,至少应以两个体系要素发生质变作为体系质变的标准。由于中国崛起是国际格局 变化的主因,因此其崛起面临的体系压力呈上升趋势。为此,中国需要制定与世界第二大国地位相符的对外战略,确立争夺战略友好关系的原则和建立国际新规范政 策。

[Yan Xuetong.

The power center transfer and conver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Pacific Studies, 2012,(6): 4-21, 154.]

URL      [本文引用: 4]      摘要

中国崛起所产生的权力转移,不仅会改变国际格局,而且可能带来世界中心从欧洲向东亚的转移。 然而,无论是国际格局改变还是世界中心转移,并不必然伴随着国际体系的质变。国际体系由行为体、国际格局和国际规范三个要素构成。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质 变视为体系质变,既无法区别体系与要素的不同,也无法确定两者间的关系。故此,至少应以两个体系要素发生质变作为体系质变的标准。由于中国崛起是国际格局 变化的主因,因此其崛起面临的体系压力呈上升趋势。为此,中国需要制定与世界第二大国地位相符的对外战略,确立争夺战略友好关系的原则和建立国际新规范政 策。
[17] 陈彦斌, 姚一旻.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挑战与对策

[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 (5): 76-87.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具有长期化趋势:在基准情形下,预计中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的平均潜在经济增速较2000—2010年将分别下滑2.3个和4个百分点。造成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是:总需求中的出口和投资增速显著放缓;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显著下降;政府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可能有所减弱。在中国社会仍然具有较强"增长依赖症"的情况下,经济增速的显著降低将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同时,经济增速放缓也会造成社会精英的大量流失。目前,应该从两方面来应对经济增速放缓:一是通过行政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传统的增长动力逐渐衰减的过程中及时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二是积极推进社会改革以降低社会稳定对经济高速增长的依赖。

[Chen Yanbin, Yao Yimin.

The reasons,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s slowdown.

Journal of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2012,(5): 76-87.]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具有长期化趋势:在基准情形下,预计中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的平均潜在经济增速较2000—2010年将分别下滑2.3个和4个百分点。造成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是:总需求中的出口和投资增速显著放缓;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显著下降;政府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可能有所减弱。在中国社会仍然具有较强"增长依赖症"的情况下,经济增速的显著降低将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同时,经济增速放缓也会造成社会精英的大量流失。目前,应该从两方面来应对经济增速放缓:一是通过行政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传统的增长动力逐渐衰减的过程中及时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二是积极推进社会改革以降低社会稳定对经济高速增长的依赖。
[18] 李建伟.

我国经济增速深度回调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

[J]. 经济纵横, 2012, (8): 20-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7-7685.2012.08.00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2012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大幅度回调主要是由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引致。目前,我国经济仍有较强的内在增长动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望改善,在国内政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2012年GDP增速将回升到8.3%~8.6%,物价涨幅将回落到2.2%,2013年一季度以后GDP增速回升到9.1%左右的适度增长状态,物价涨幅将回升到2%~4%的适度上涨区间。财政支出增速提高会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速和物价回升幅度,人民币持续升值会导致经济增速深度下滑。2012年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应适度宽松。

[Li Jianwei.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depth correction. Economic Review, 2012(8): 20-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7-7685.2012.08.00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2012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大幅度回调主要是由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引致。目前,我国经济仍有较强的内在增长动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望改善,在国内政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2012年GDP增速将回升到8.3%~8.6%,物价涨幅将回落到2.2%,2013年一季度以后GDP增速回升到9.1%左右的适度增长状态,物价涨幅将回升到2%~4%的适度上涨区间。财政支出增速提高会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速和物价回升幅度,人民币持续升值会导致经济增速深度下滑。2012年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应适度宽松。
[19] 沈坤荣.

中国经济增速趋缓的成因与对策

[J]. 学术月刊, 2013, 45(6): 95-100.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开始下降,但这次经济增速下降是“周期性”的还是“结构性”的呢?实际上,这次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除了麦迪森所指出的原因外,还有其自身独特的原因,这是其他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速下降时所没有遇到的。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资本回报率开始递减,出口下降,外需不振都表明这次经济增速下降是“结构性”的。为此,需要通过改革释放制度红利,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加创新活力,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增强内需潜力,来提升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实现经济的平衡健康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必须转型,建立完善的市场制度,为市场竞争扫清障碍;通过构建服务型政府,将政府的职能转变到关注民生上来。

[Shen Kunrong.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cademic Monthly, 2013, 45(6): 95-100.]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开始下降,但这次经济增速下降是“周期性”的还是“结构性”的呢?实际上,这次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除了麦迪森所指出的原因外,还有其自身独特的原因,这是其他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速下降时所没有遇到的。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资本回报率开始递减,出口下降,外需不振都表明这次经济增速下降是“结构性”的。为此,需要通过改革释放制度红利,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加创新活力,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增强内需潜力,来提升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实现经济的平衡健康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必须转型,建立完善的市场制度,为市场竞争扫清障碍;通过构建服务型政府,将政府的职能转变到关注民生上来。
[20] 陆大道.

中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J]. 地理科学, 2015, 35(10): 1207-1219.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中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但已面临着突出的结构性难题。针对这一问题,不循以投资、消费和出口论证未来经济增长速度的传统路径,而对支持经济增长的资源(能源)、环境(承载力)及建立在资源环境基础上的城镇化和发展模式等支撑系统能力进行了分析。在这些分析基础上,进行了综合集成研究并得出结论:中国经济将较快地进入中速增长。中速经济增长,将为建设经济强国和实现中国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机遇和空间。

[Lu Dadao.

Medium growth: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35(10): 1207-1219.]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中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但已面临着突出的结构性难题。针对这一问题,不循以投资、消费和出口论证未来经济增长速度的传统路径,而对支持经济增长的资源(能源)、环境(承载力)及建立在资源环境基础上的城镇化和发展模式等支撑系统能力进行了分析。在这些分析基础上,进行了综合集成研究并得出结论:中国经济将较快地进入中速增长。中速经济增长,将为建设经济强国和实现中国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机遇和空间。
[21] 袁钢明.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估测与调控难点分析

[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3, (9): 9-1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引起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全社会用电量、铁路运输 量等指标来看,经济形势的下滑程度较大程度低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持续下滑的经济对企业经营、政府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和就业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不 利于当前政府所提倡的产业结构转型的顺利实施。本文就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分析估测,认为原因并非潜在增长率的下移,而是由于政策失误所致。

[Yuan Gangming.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slowdown and the difficulty of regula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Price Theory and Practice, 2013,(9): 9-1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引起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全社会用电量、铁路运输 量等指标来看,经济形势的下滑程度较大程度低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持续下滑的经济对企业经营、政府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和就业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不 利于当前政府所提倡的产业结构转型的顺利实施。本文就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分析估测,认为原因并非潜在增长率的下移,而是由于政策失误所致。
[22] 沈建光.

GDP目标若有下滑又何妨——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分析与展望

[J]. 学习月刊, 2014, (21): 37-3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正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新常态,容忍一定程度的增长让位于改革已是高度共识,中国领导人也曾在各个场合表态今年7.5%目标其实可上可下,并非绝对目标。如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欧洲会晤时表态,只要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质

[Shen Jianguang.

It doesn't matter if the GDP aim slipping down-The analysis and future of the speed of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Study Monthly, 2014,(21): 37-3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正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新常态,容忍一定程度的增长让位于改革已是高度共识,中国领导人也曾在各个场合表态今年7.5%目标其实可上可下,并非绝对目标。如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欧洲会晤时表态,只要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质
[23] 闫坤, 刘陈杰.

我国“新常态”时期合理经济增速测算

[J]. 财贸经济, 2015, (1): 17-2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主要从人口红利、资本存量和全要素增长率等方面入手,基于新古典增长方程,对我国经济在"新常态"时期的合理增速目标进行了测算。结合我国实际,本文综合考虑了(1)政治层面的要求,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2)新型城镇化进程.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潜力;(3)面临的各种约束,即我国目前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债务压力等。综合来看,我国经济增速的新常态随着人口、资本要素禀赋、环保要求和其他增长约束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本文认为,我国在新常态时期的合理经济增速将从2014年的7.5%左右,降低到2016—2020年的6.5%左右,且逐年下降。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宏观调控新模式、社会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等提出了对策建议。

[Yan Kun, Liu Chenjie.

Estimation on GDP growth in China's ‘new normal’ period.

Finance & Trade Economics, 2015,(1): 17-2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主要从人口红利、资本存量和全要素增长率等方面入手,基于新古典增长方程,对我国经济在"新常态"时期的合理增速目标进行了测算。结合我国实际,本文综合考虑了(1)政治层面的要求,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2)新型城镇化进程.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潜力;(3)面临的各种约束,即我国目前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债务压力等。综合来看,我国经济增速的新常态随着人口、资本要素禀赋、环保要求和其他增长约束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本文认为,我国在新常态时期的合理经济增速将从2014年的7.5%左右,降低到2016—2020年的6.5%左右,且逐年下降。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宏观调控新模式、社会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等提出了对策建议。
[24] 徐洪才.

经济增速进入合理区间——解读2015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

[J]. 中国农村金融, 2015, (8): 16-17.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的目标符合客观实际,考虑了需要和可能,既有机遇,也有挑战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定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左右,这和"十二五"规划定下的GDP年均增长7%的目标是一致的。应该说,这样一个目标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的,考虑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实现的可能。在这一目标之下,今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在一个比较平稳的区间内运行,速度略有下

[Xu Hongcai.

The economic growth enters into reasonable range.

China Rural Finance, 2015,(8): 16-17.]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的目标符合客观实际,考虑了需要和可能,既有机遇,也有挑战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定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左右,这和"十二五"规划定下的GDP年均增长7%的目标是一致的。应该说,这样一个目标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的,考虑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实现的可能。在这一目标之下,今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在一个比较平稳的区间内运行,速度略有下
[25] 李倩.

国家影响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最直接的表现研究

[J]. 新闻天地, 2010, (4): 21-2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国家影响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最直接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国家影响力的构成需要文化软实力,国家影响力的扩大需要文化软实力,国家影响力的持续性需要文化软实力。只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更好的扩大国家影响力。

[Li Qian.

The research of that National influence is the most direct present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soft power.

News Universe, 2010,(4): 21-2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国家影响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最直接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国家影响力的构成需要文化软实力,国家影响力的扩大需要文化软实力,国家影响力的持续性需要文化软实力。只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更好的扩大国家影响力。
[26] 马亚华.

美国工业化阶段的历史评估

[J]. 世界地理研究, 2010, 19(3): 81-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9479.2010.03.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工业化是通向现代化社会的基本途径。美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工业化国家,曾拥有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最为规范的工业化路径,其工业化经验对同为大国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依据发展经济学结构学派的工业化阶段理论,主要采用部门结构和人均收入的动态指标,对美国工业化过程的起讫时间进行了界定,然后将该过程划分为轻工业化、重工业化和技术集约化三个基本阶段,并根据产业重心不同将重工业化阶段分解为前后两个半段,并给出了每一阶段的具体时间范围。这种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美国工业化的全貌,并展现出美国经济崛起的历史轨迹。

[Ma Yahua.

Review o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industrialization.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010, 19(3): 81-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9479.2010.03.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工业化是通向现代化社会的基本途径。美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工业化国家,曾拥有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最为规范的工业化路径,其工业化经验对同为大国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依据发展经济学结构学派的工业化阶段理论,主要采用部门结构和人均收入的动态指标,对美国工业化过程的起讫时间进行了界定,然后将该过程划分为轻工业化、重工业化和技术集约化三个基本阶段,并根据产业重心不同将重工业化阶段分解为前后两个半段,并给出了每一阶段的具体时间范围。这种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美国工业化的全貌,并展现出美国经济崛起的历史轨迹。
[27] 戴学来.

英国城市经济衰退与城市更新运动

[J]. 人文地理, 1997, 12(3): 54-5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分析了英国城市经济衰退的原因和后果,并介绍了为治理城市经济衰退,英国政府所进行的一场城市更新运动。

[Dai Xuelai.

The economic recession and city revolution movement of Britian.

Human Geography, 1997, 12(3): 54-5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分析了英国城市经济衰退的原因和后果,并介绍了为治理城市经济衰退,英国政府所进行的一场城市更新运动。
[28] 倪鹏飞, 康珂.

中国国家竞争力的总体表现分析

[J]. 中国市场, 2010, (50): 41-4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国家竞争力主要是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创造财富的能力。不仅表现在经济规模方面,而且还表现在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以及一国的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维度上。利用显示性分析框架,本文通过对中国在1990年到2008年近二十年国家竞争力以及国家竞争力中各个组成部分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变化,发现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综合绩效及其变化,揭示中国在发展和竞争中的潜力与隐忧。

[Ni Pengfei, Kang Ke.

Overall presentation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China Market, 2010,(50): 41-4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国家竞争力主要是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创造财富的能力。不仅表现在经济规模方面,而且还表现在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以及一国的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维度上。利用显示性分析框架,本文通过对中国在1990年到2008年近二十年国家竞争力以及国家竞争力中各个组成部分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变化,发现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综合绩效及其变化,揭示中国在发展和竞争中的潜力与隐忧。

/